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01312302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的文化精神胡晓明无论是上层还是民间,中国的文化精神是看重现世人的幸福,而不是将幸福寄托于来世。人生、人性、人情,是诗经的灵魂,是中国诗与中国文化的母胎。肯定人的现世性,看重此生此世的幸福,是诗经的基调。“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比喻一个女孩子的美丽,诗经里的桃夭这首诗,讲到后面还有桃叶、桃子、开花、茂盛、结果实,比喻女孩子不止是好看,还要结婚、成家,生孩子。原来中国文学就是这样一种性格,她咏唱的美好人生,是这样的一种完整真实的人生

2、。如果一个女孩子,只是给人家看着像一朵桃花那样的好看而已,而不会结婚,不能嫁一个好人家,也不生小孩子,那么,是没有什么真实的美,或者说她拥有的是不完美的人生。这就是中国人的性格,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人间性。 尚书里说“惟人万物之灵”,就是说人是目的,以人为本,没有什么东西更可以高于人性的生命存在,凌驾于人本身之上。这就是中国文化里说的“天地良心”的涵义。陶渊明有一首诗专门咏荆轲: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对荆轲的人格,表示了很高的评价。陶渊明之咏荆轲,是反暴秦,是反非人道的社会,是把人道人性看得高于君王之统。而陶之所以要虚构一个桃花源,是反非人道的社会。所以桃源世界,是人性的世界,是高于秦始皇

3、专制社会的另一个世界,所以陶渊明的金刚怒目式,与静穆冲淡的美,在根基的地方,并没有什么矛盾,都是讲人性的自由,人道的庄严与尊贵。李白特别敬重鲁仲连,“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跟陶渊明咏荆轲“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是一样的意思。他平交王侯,傲睨巢由,仰天大笑,高尊布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其人性高贵、人格尊严的精神,成为吾国诗歌思想史上的最明亮的星空。中国人看历史,看自然,看人生,都有一种温情,都有一种善的信念;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诗歌文学,具有一份决定性的贡献。诗经里有一首小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写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女子与夫君相见。诗人

4、以眼前那风雨飘摇之中小动物之间一种相互的温情,来作为诗的起兴,真是有无限深微美好的情意,充满人间温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止是白居易与素不相识的琵琶女,所有的中国诗人都是具有同情心的人。笔记小说里有一个“田螺姑娘”的故事,一个女孩子天天躲在田螺里,为一个老实勤劳而孤独的年轻人烧饭洗衣,老实的青年有一天终于看到了田螺姑娘,问她为何要来相帮,田螺姑娘回答说:“天遣小女,哀君鳏独。”“哀君鳏独”四字,正是中国人性体现。所以中国诗人正是人间的“田螺姑娘”,代表着人间恒有的温情与善意。(节选自胡晓明中国诗所承载的三种精神,有删改)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脱胎于

5、诗经的中国诗和中国文化,看重的是现世人的幸福,而不是将幸福寄托于来世。B. 陶渊明咏荆轲反对暴秦和虚构一个桃源世界,都是人性的自由、人道的庄严与尊贵的体现。C. 诗经里的桃夭这首诗,咏唱美好人生,有无限深微美好的情意,体现了人间的温情。D.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止体现了白居易的同情心,也是所有中国诗人具有同情心的写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依次从重视世俗人生,提倡人性高贵、人格尊严,恒有温情三方面阐释了中国诗的文化精神。B. 文章以诗经里郑风风雨这首小诗为例,是为了证明中国诗歌中特别看重现世性和此生此世幸福的观点。C. 文章以诗经的相关诗篇和

6、中国古代诗人李白、陶渊明为例,论据充分,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D. 文章结尾引用了田螺姑娘的故事,既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又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3. 结合本文,分析白居易的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所体现的“温情”。【答案】1. C 2. B 3. 雪夜孤寂,需要朋友的陪伴;作者煮酒邀友,感情真挚;虽是平常的生活场景,却体现了人间“温情”。【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桃夭这首诗,咏唱美好人生,有无限深微美好的情意

7、,体现了人间的温情”错误,原文是说“桃夭这首诗,咏唱美好人生,有无限深微美好的情意,体现了人间的温情”,属于张冠李戴。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为了证明中国诗歌中特别看重现世性和此生此世幸福的观点”错误,曲解了文意,原文是为了论证 “中国人看历史,看自然,看人生,都有一种温情,都有一种善的信念”。故选B

8、。【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区域,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语作答。此题要求结合本文,分析白居易的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所体现的“温情”,答题时紧扣“温情”作答。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作者煮酒邀友,感情真挚,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虽是平常的生活场景,却体现了人间“温情”。而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

9、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目前,人工智能写诗超过一般人的水平,最终能否超过杰出诗人的水准,还要假以时日。在掌握词语和技巧方面,人工智能有其特殊优势。人脑能背诵一万首诗就不得了了,而电脑可以储存海量诗歌。海量诗词的词语、典故和表现方法,经过人工智能的分析和最优组合,完全可以写出比较好的诗。就像人的学习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机器也需要不断学习完

10、善。比如,稻香老农作诗机1.0版,瞬间就可以写出一首诗词,诗的形式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诗句没有什么意义。升级后的2.0版就不同了,诗句已经有了意义。一首绝句,总有两三句是有诗意诗味的,其余诗句还有备选的可以替换。最近,稻香老农作诗机的3.0版将上线,做出来的诗会更完善。机器目前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今后人类身上的装置会成为一个记录仪,随时感知人的情感。计算机可以感知到这种情感,并与数据库里的海量诗词所表现的情感进行分析配比,然后选择最适合的词汇和表现技巧,写出比较贴切并能表现人的真实复杂情感的诗词来。一首优秀诗歌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创性。这一点,人工智能似乎难以做到。但

11、是,任何创造都是在传承前人经验和技巧上完成的,而电脑可以全面借鉴汲取海量的前人创作经验。电脑写诗的个性化和独创性,是可以期待的。(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8日)材料二:现在,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已能写出符合语法的诗句,有一些甚至相当惊艳。然而这个过程也存在问题。乔姆斯基指出,“无色的绿色想法在狂热地睡眠”这样的句子在语法上成立,却是荒谬无理的。随着技术发展,人工神经网络将能精确模仿人类神经元的刺激反应,然而好诗激发的情感层次十分丰富,能否约化为某种模式,还是一个问题。另外,人类个体始终在推测与判定他人的意图,这样的“主体间性”贯穿于人类阅读诗歌的过程,而人工智能将人类作为整体认识,缺乏主

12、体之间的交互;解决这一难题恐怕还要等待具有自主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出现。诗强调独特性,一首好诗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前所未有”上。这和围棋不同。人工智能学习围棋,是对已有棋路的破解;而要创作优秀的诗歌,则要避免已有套路,这是摆在人工智能面前的艰巨任务。 (摘自程羽黑当人工智能具备了主体意识)材料三:机器诗人要经历模仿、置换、命题才能逐渐走上自主自由创作的境界。不过,具有先进人工智能的机器在学习写诗方面,比人类进步快,因为其记忆力、耐受力和学习能力、纠错能力是人类不可望其项背的。类似灵感、欲望、情感等属于人类诗意的原创造力,机器能跨越这样的鸿沟吗?过去,我们觉得不可能!可今天,神经网络技术、基因科技、量

13、子科学和人工智能都在快速发展,这些研究令传统信念动摇,我们还是要多观察,多等待。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诗歌写作,作为人类诗歌的新品种,正丰富着人类的诗意世界。诗词将不再是少数文化人的专利,而成为社会大众的通用品。每个人都可以用诗句表达情意、交流沟通。人们的审美水平有所提高,全社会的艺术素养自然随之提升。这些反过来又会促进诗歌创作水平的不断突破和提升。机器写诗可能会对诗歌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譬如,由于其快速而不知疲倦的制作能力,会不会造成需求过剩?为了满足读者趣味的倾向性设计,是否会造成类型化的机器诗歌写作泛滥,而原创性、创新性的作品难遇难求?当人工智能的机器写作平台变得越来越强大和廉价好用,人们

14、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偷懒,总是依靠机器来帮自己写诗,那很可能会导致人类自身的诗性功能退化。(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8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超强的记忆、耐受、学习和纠错能力,人工智能在学写诗方面较人类有其特殊优势。B. 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已能写出符合语法的令人惊艳的诗句,但这些诗句都没有意义。C. 当前人工智能缺乏自主意识,在诗歌阅读过程中难以像人类一样进行主体间的交互。D.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有望写出贴切表现人的真实复杂情感的诗词来。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中以稻香老农作诗机为例,论述了人工智能要写出较

15、完善的诗歌需要不断学习。B. 材料二中把人工智能学写诗和学围棋作比较,论述了人工智能学写诗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体现诗歌的独特性价值。C. 人工智能通过对海量储存的词语、典故和手法进行智能分析和最优组合,只要假以时日,就能写出超越杰出诗人的诗作。D. 在全面借鉴汲取海量的前人创作经验和技巧的基础上,人工智能写诗有望表现诗歌的个性化和独创性。6.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人工智能写诗的利与弊。【答案】4. B 5. C 6. 利:丰富着人类的诗意世界;成为社会大众的通用品;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提升社会的艺术素养:促进诗歌创作水平的不断突破和提升。弊:可能会带来需求过剩:可能会导致原创性作品难求;可能会导致人类自身诗性功能退化。【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这些诗句都没有意义”不正确,原文是说“升级后的2.0版就不同了,诗句已经有了意义。一首绝句,总有两三句是有诗意诗味的,其余诗句还有备选的可以替换”。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