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一学时教案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1286179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一学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一学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一学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一学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一学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一学时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相和第一学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 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高尚品质。 3弘扬和学习中华传统优秀的“和”文化,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自觉接受“和”文化的熏陶。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以及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课前准备: 1学生结合题目,搜集一些生活中与“和”字有关的常用

2、成语、俗语等。 2查找蔺相如与廉颇的相关文学常识,也可以找找相关的成语、诗词、典故等。课时安排:3学时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比如说同学们搜集的成语、俗语 “和气生财”、“万事以和为贵” 、“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所有这些词语无一不体现了“和”文化。今天让我们在学习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在了解历史名人的同时,一起来慢慢品味其中的“和”文化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将相和。 2板书课题。 3.同学们之前已预习过课文,知道题目的“将”、“相”

3、分别是谁吗?“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吗?说说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题目是指大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和睦相处,重归友好。后世常用“将相和”比喻文官和武将能团结一致,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值得注意的是“将、相、和”这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将来、将要;将士,大将;相信;丞相;he和平;he附和,唱和;huo和面;huo和药、和弄;hu和牌。 4.(在鉴赏课文之前,我们先简单来了解一下本篇课文的相关常识)人物以及文学常识理解: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4、.“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划分好段落,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并想想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4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518自然段):负荆请罪。 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因果关系。(前两件事均是因,“负荆请罪”是果。)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

5、国。板书:爱国(此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历史背景展示: 1.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不安,连年征战的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记得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时势造英雄。而我想要说的是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渴望安居乐业,繁荣富强。正因为人们有了安稳过日子的想法,)“和”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我认为将相和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有共同的文化意识和文化”。 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6、,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等,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如: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也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家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谐观;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关于“和”文化的简单概括以及联系生活:其实蕴含“和文化”的事例很多,比如(1)、战国后期,六国联盟合力攻秦;(2)、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能抛开成见,共同抗日。(3)、而在我们生活中,作为一名学生,能做到与同学们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爱护班集体的利益。那么你就是一个传播“和”文化的好学生;回到家里,能和家人互相谅解,

7、维护家庭和睦,那么你就是一个传播“和”文化的好孩子。 2.畅所欲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爱国情深;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秦王阴险狡诈、贪得无厌)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交流: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8、 交流:“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蔺相如的勇敢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吓坏了非常喜欢和氏璧的秦王,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无所畏惧。(点名回答,要求在读的过程中配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演好角色。) 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探讨: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蔺相如面对强大

9、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板书: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4.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奋起反抗, 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畏强暴,不畏牺牲。(爱国情深) 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王说这些话,指名读。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从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10、。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秦王:阴险狡诈、言而无信、贪得无厌。三、教师总结,提出思考 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看来同学们都对正面人物蔺相如情有独钟啊!(文章中主要出现了几个人物?同学们似乎都不喜欢秦王啊,他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到底为何如此抗拒呢?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由。) 想一想: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么? 蔺相如具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而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有这样两位文臣武将处理大小事务,赵王是非常幸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