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设计感想曾湖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01285855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7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设计感想曾湖仙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语文课堂设计感想曾湖仙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语文课堂设计感想曾湖仙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语文课堂设计感想曾湖仙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语文课堂设计感想曾湖仙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设计感想曾湖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设计感想曾湖仙(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感想,广州执信中学 曾湖仙,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交互作用的共同发展过程。 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科学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关乎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术。,课堂设计要体现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评价设计的出发点从“教”改变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及是否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最主要的责任是把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所以教师本人的学识和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以对教师所传授知识接受的数量多

2、少、掌握程度的深浅等为标准。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评价,评价对象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而对教师评价更加关注教师是否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 。,一、课堂导入以引发兴趣、提摄文本。 导入方式多样:相关故事、歌曲、名言法;有关传说、评价、影响法;抒发感受、感悟、感慨法;悬念、提问、质疑法;等等。 重要文化人物应该详细介绍其生平、事迹、影响,以及后人评价。,为致橡树设计的课文导入: (一)可以提问爱情中男女的关系、地位 (二)可以以爱情的诗词、故事导入:诗经、古诗十九

3、首、梁祝、芝卿等。 (三)关于树的文化意义:白杨树、松树、胡杨、竹子等等,引入到橡树。 (四)站在男女不同的一方比喻对方 (五)以个人感受抒发情感入题,导入部分:教师简介导入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抒情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比崇高。古人以“风骚”指称文学,就取了诗经“国风”的“风”字,和离骚的“骚”字。 离骚,普遍的解释是“屈原被放逐离开朝廷后的忧愁牢骚”。题目两字,既写事,又言情;事之曲折,情之复杂,两字高度概括,已让读者感觉到了作者颠沛流离之苦,愁肠百结之恨。但要全面深入地了解,须诵读全诗,而诗意的理解把握,又必须先了解诗人的生平和离骚的写作背景。 学生介绍屈原生平及离骚的写作背景。 屈

4、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早年深受楚怀王的信任,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后,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创作背景可取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所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5、盖自怨生也。”离骚就是他在流放期间,“发愤以抒情”,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 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给一定时间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认识的屈原。),说数导入 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发展,从而认识科学发展无止境的规律和科学的创新精神。 2、从课文的描述里去感受数学的美,并探究这种美产生的原因。 3、学会去发现并表现数学中的美;学会运用数学语言使我们的思想表达更加清晰、生动。 教学方法:问答式、讨论式(布置预习课文)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有较强的自读能力,有一定的合作探究的习惯,有一些同学颇有想象力。但相当一部分

6、同学阅读量少,对文学作品中的美缺乏感悟,而要去体会科普小品中的美更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发兴趣,加强讨论。 教学重点: 1、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了解数的发展,领会一种科学的精神。2、让学生去发现数的美并学着去表现这种美。 教学难点: 探究科学家笔下的数何以有如此魅力。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思考下列问题。文中介绍了哪些数?请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用大括号的形式标示出来。画出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复平面,并口头作出说明。模仿文中咏数的诗,选择其他数字或数学符号写一首小诗。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 儿歌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可能接触到了“数”。(板书

7、“数”)我们回忆一下,在长辈们教我们的儿歌里面有没有用到数字的?有没有这种带数字的儿歌? (例: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一二一,马兰花开二十一/一二点点头,三四弯弯腰,五六伸伸手,七八快坐好) 数字是多么的有趣呀!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它就带着我们去认识生活。是啊,无论在哪,数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概念。那么数到底是怎么来的?数又是怎样发展的?数还有怎样的趣味等待我们去发现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数。(在“数”前面板书“说”),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飞进芦花都不见。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

8、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二、重文本解读,符合认知规律,符合思维训练要求。(注意知识能力) 重视文本阅读和理解。 文言文教学:有些课文适合串讲,如鸿门宴郑伯克段于鄢;有些课文适合学生自读、讨论、整理译文。 一般课文,重在问题设计。 做法:小说、散文、诗歌等,阅读在前,提问在后;论

9、述文、实用文灵活处理。 问题本身要有发散性,不能限制思维,不要出现美国内华达州幼儿园的法律事件。,屈原离骚 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齐读。 朗读时示范给学生的方法:首先,骚体诗每句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其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强化了抒情效果。 这种形式的诗歌后人称“楚辞”,又称“骚体”。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理解诗意。 全文三段,学生个人对照注释理解。要求诵读一段,再对照注解理解一段;留意词类活

10、用、特殊句式、重要虚词的用法;并能够把诗句明白通顺地翻译为白话。 课后提供给学生参考的译诗。 布置字词理解的练习,课外完成。,一、课文问题探讨 (一)第一段问题探讨 诗人开篇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分两人或四人的小组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参考答案:开篇交代了诗人身世的高贵、降生的奇特、名字的美好。这样写,表面上看,好像是屈原的自我夸耀。实际上,作者言自己出身高贵,与楚王是同根,意在说明楚国是我的祖国,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楚王也应该信任自己。而说降生奇特,名字美好,是屈原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使然。这表明是天降大任于己,自己必然要立身严格,不辱使命。“名余曰正则兮

11、,字余曰灵均”。正则,正道直行,严于律己;灵均,禀赋良善,公平均一。这是父辈对他的期望,也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信条。 清人顾天成在离骚解中说:“首溯其本及始生之月日而命名命字,郑重之体也。”郑重,即是郑重其事,表明思想态度,以求上闻。,(二)第二段问题探讨 1、诗句中出现两个“恐”字,说说诗人“恐”的内容各是什么?这种“恐”反映了屈原怎样的心情?体现他怎样的品德? 学生分两人或四人的小组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参考答案:第一,“恐年岁之不吾与”,担心光阴似水,时不我待,不能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国家,以完成振兴楚国的大任;第二“恐美人之迟暮”,这里美人可以说是指代楚王,这里直接说的是担心

12、楚王衰老不堪大任;其实更想指出担忧的是楚王不思变革,不图进取,苟且偷安,昏聩误国。这反映了屈原面对楚王昏庸、国家颓势自己却不能及时地有所作为而焦虑不已的心情,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如果学生把“美人”理解为屈原自己或众多有着优秀才能的人也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2、诗中以“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以及剥皮不死的“木兰”、经冬不死的“宿莽”比喻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分两人或四人的小组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参考答案:诗人以“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而剥皮不死的“木兰”、经冬不死的“宿莽”着重用来比喻自己追求理想、坚忍不拔的毅力。 这样写突出了

13、屈原正直纯洁的人格,充分展示屈原美好的内心世界;而且这种比喻的运用,使诗歌形象、含蓄,更具韵味,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三)第三段问题探讨 诗人在第三段悲辞慷慨,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向楚王传达自己怎样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学生分两人或四人的小组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参考答案: 诗人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以古代明君举用群贤“遵道而得路”与暴君昏君猖狂放肆“捷径以窘步”形成对比,以此影射楚王不重视贤人、自以为是、昏庸自傲的行为;以“党人偷乐”造成“路幽昧以险隘”的局面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惮灾祸的精神形成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辨明忠奸、任人唯贤;并以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指责楚王相信谗言、加怒忠臣、食言背

14、信,表达自己忠贞报国、不惧灾难、九死不悔的爱国情感。,二、问题延伸探讨 屈原遭群小诬陷、怀王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你是否赞同屈原沉江的行为?为什么?中国近现代文人有如王国维、老舍也是沉水自溺的?你是如何评价文人的这种人生选择? 学生讨论,鼓励发表不同见解。 答案参考: 观点一:不赞同,死只是自我的一种解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观点二:屈原的这一行为可以理解, 观点三:赞同屈原的行为。,选修课中庸 柔远人,怀诸侯,说数 二、认知与领悟 (一)步骤一:分两大组,各带着预习时的一

15、个思考题快速阅读原文,搜寻有效信息。四人小组可以讨论。 问题:文中介绍了哪些数?按其出现的先后一一指出,然后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用大括号的形式标示出来。 画出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复平面,并口头作出说明。 步骤二:两个大组各选一位同学分别在黑板上写出答案。,(二)从上面讨论的两个问题来看,数的发展从自然数开始,然后引入了负数、零和分数,再加入无理数,接着创造了虚数,自然地衍生出了复数。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科学发展怎样的一个规律?科学发展需要怎样的一种精神? 讨论后明确“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又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6、讨论后明确“科学发展需要的精神”:科学需要发现,需要想象,需要创造。科学就是要有一种“想入非非”“无中生有”的精神。正是带着这种精神,一代一代的科学家不断研究,不断发现,不断创造,引领人类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三、鉴赏与探究 (一)过渡:由以上的讨论可见数是奇妙的,但数也是美丽的。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沈致远先生是一位科学家,在他的笔下数并非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相反,充满乐趣,富于美感。那么,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去表现数学的美的呢? 讨论后明确:(1)借用佛家的话说明零的原型(2) 用“雁翅排开”“众星捧月”比喻数轴、复平面(3)用诗来表现圆周率、零的特点(圆周率化用前人诗句,理中有情,情中有理,可谓妙合无垠;零赞以中秋明月喻零,皆为圆形,得其形似;又因零“成十倍地赐予别人”,而月亮把光芒洒向大地,得其神似,可谓形神兼备。) (学生齐读文中的两首诗),(二)抽象甚至是枯燥的数字在作者笔下为什么会成为形象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