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1285822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教学设计阅读目标:阅读重点:阅读难点:课前准备:阅读过程设计:一、了解作家作品1“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阅读也一样,每个人的阅读方法,阅读关注点都会有不一样之处,我们在共同阅读过程中,能看到别人阅读的可取之处,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阅读的片面性。在明白这“得”与“失”之间,阅读水平也就在潜移默化地提高。2、 我们刚刚学过的冬阳 童年 骆驼队,是城南旧事的序言。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以其七岁至十三岁为生活背景的自传体小说。自传体小说,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

2、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3、 “真人”林海音:台湾人,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1918年生于日本,三岁返回台湾。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在小英子5岁时,带领全家迁居北京,她在北京成长,上学,就业,结婚,生育子女,一住25年,直到三十岁,1948年8月,林海音才回到故乡台湾。师: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从1957年开始陆陆续续写下了一个个故事,1960年结集出版,取名城南旧事。师:林海音1948年回到台湾,1957年创作城南旧事,那么,她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人在哪里?生:(台湾)师:林海音人到中年以后写下的童年往事,所以,这

3、本书的书名叫城南生:旧事二、交流故事大意1、 师:平常你阅读的时候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这本书的重要信息,了解一本书的整体结构,你一般是先看什么?生:目录2、刚讲到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创作的一个个故事,这本书里讲了哪些故事?你能从目录中看出来吗?生:冬阳 童年 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故事,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1)惠安馆概要: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 ,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

4、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2)我们看海去概要: 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3)兰姨娘(4)驴打滚 概要: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 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

5、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5)爸爸的花儿落了概要: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 ,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师小结:6岁的英子竟然帮助“疯子”秀贞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7岁的英子竟然善解人意的理解了常人眼里的“贼”的苦衷;8岁的英子竟然不它透过聪明明伶俐的小女孩英子的幼稚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她从故事中的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的化身,城南旧事讲述的故事就是林海音自己的童年。)动声色的促成了德先叔和兰姨娘的婚姻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该,由于父亲的病故,11岁就开始担负起了不是小孩该

6、负的责任,在每个孩子还在享受童年的幸福的时候,英子的童年却过早的结束了。三、概括人物形象、师:每个故事中写到了些人物?请勾画出来。惠安馆:长班老王 秀贞 妞儿我们看海去:小偷 小偷的弟弟兰姨娘:兰姨娘 德先叔驴打滚 :宋妈 黄板牙 小栓子 小丫头子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 妈妈 弟弟 妹妹 小英子 2、师:大家勾画出的这些人物有些人是主要的,有些人是次要的。我们可以把重要的人物写在圈里,把次要的人物写在圈外,用线连起来,在线上写出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不会混淆不清了。人物多的小说里,我们还可以用图表法。弄明白了人物关系,我们看事件的时候就会轻松得多。3、猜一猜:下面的片段描写的是谁?出自哪个故事

7、?(1)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 “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说着,她又找了一根绳子绕着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摆布,只管看墙上的那张画,那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 她转到我的面前来,看我仰着头,她也随着我的眼光看那张画,满是那么回事地说: “要看炕上看去,看我们小桂子多胖,那阵儿才八个月,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玩得饭都不吃,就这么淘”“她”指的是( 秀贞),出自 惠安馆 。(2)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我硬着头皮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

8、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他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他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他”指的是( 爸爸),出自爸爸的花落了。(3)我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竹筷子,轻轻走进惠安馆,推开跨院的门,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秀贞说是吊死鬼,像秀贞的那几条蚕一样,嘴里吐着一条丝,从树上吊下来。我把吊死鬼一条条弄进我的

9、空瓶里,回家去喂鸡吃,每天可以弄一瓶。那些吊死鬼装在小瓶里,咕囊咕囊地动,真是肉麻,我拿着装了吊死鬼的瓶子,胳膊常常觉得痒麻麻的,好像吊死鬼从瓶里爬到我的手上了,其实并没有。“我”指的是(英子),出自惠安馆。3、说一说:书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她)是个怎样的人?他(她)的结局怎样?请填写读书卡。四、探讨作品内容1、话题一:秀贞疯不疯师:这本书是以七岁的小英子的童稚的双眼来看大人的世界。她当然有很多事情是弄不清、搞不明白的。比如说,惠安馆的秀贞姑娘,妈和宋妈都说她是疯子,小英子却觉得纳闷。秀贞疯不疯?借我们大家的双眼,我们来看一看,讨论一下。小结:是的,她是受到了极度的精神打击以

10、后,才变成痴痴呆呆的样子的。她先是失去了心上人,就是小桂子他爹,又失去了小桂子。在秀贞的爸爸妈妈看来,一个没有爹的孩子怎么能留在家里呢?所以,他们在秀贞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孩子扔掉了。所以,当我们用自己体贴之心走进人物的内心的时候,我们就多了一份理解和爱心。当我们再面对被别人成为“疯子”或者“傻子”的人的时候,会不会多一些体谅和爱心呢?2、话题二:藏在茅草堆里的青年是不是坏人师:继续讨论,我们来讨论第二个话题,也是小英子搞不清楚的:藏在茅草堆里的青年是不是坏人?请说说你的理由。小结:其实,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很复杂,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老百姓没有好的生活,不仅仅是读书没读好这么简单。有时候生活不

11、是自己可以安排的。将来等你长大了,再回头读这本书,你也许还有新的认识。但是,有一点非常可喜,我们同学们知道,好人和坏人,额头上是不是都写着字啊?(生摇头,答:不是)不是那么清楚,不是这里写着一个“好”,那里写着一个“坏”,人是很复杂的,就像海与天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当你认识到一个人不能简单地分成好人或者坏人的时候,你就在渐渐地长大了。3、话题三:宋妈爱不爱小栓子和小丫头子?师:继续讨论小英子纳闷的事。呵,小英子七岁,我们十二岁了,到底比她懂得多了。宋妈是小英子家的保姆。宋妈爱不爱小栓子和小丫头子?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啊?在爱与不爱的讨论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样一个在

12、社会底层的女性的痛苦和无奈。4、话题四、五,学生自由讨论。五、深入文本主题、如果你是林海音,你觉得童年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呢? (1)有趣师小结:多好玩啊。这是作者写在城南旧事里的那些快乐的童年往事。这些散发着心香的文字,是林海音记忆中的珍宝;这些事情,也许不会再发生了。我们也在一天天地长大,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永远地走了。(2) 忧伤(3) 怀念 师小结:是的,我们从城南旧事中读出了林海音对童年的深深怀念,也读出了淡淡的忧伤。2、我们通过一起阅读,一定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感悟,让我们把自己的感想写在阅读卡上。3、拓展阅读师:每个人对童年的回忆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把萧红的呼兰河传和高尔基的童年和城南旧事进行对比阅读,了解他们的童年又是怎样的4、有一位导演叫吴贻弓,他看了这本书,也被深深地打动了,把它拍成了同名电影,也就是我们观看过的城南旧事。同学们也许发现了,吴导演的解读和我们今天的解读或许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是的,同一部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大家在今天的阅读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希望大家能在阅读中把别人(半亩方塘)当做一面镜子,映照出自己阅读的片面性,学习到不同的阅读技巧,多读书,读好书,吸纳更多的“天光云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