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行业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283697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交通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智能交通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智能交通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智能交通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智能交通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交通行业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交通行业研究报告.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智能交通行业研究报告核心观点:一、智能交通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需关注三方面:1、技术方面(长期增长动力):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并且拥有集成能力、平台开发能力、部分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竞争具有较强竞争力(议价能力较高)。技术方面需关注系统稳定性、功能性、性价比、以及用户体验。2、渠道方面(短期增长动力):由于此类企业下游客户主要为政府、交管部门、公路建设企业,拥有较强政府资源背景和政府公关能力的公司具有较大竞争优势。3、资质方面:集成的资质、软件开发的资质、施工承包资质等二、高速机电稳中有增,但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行业或机会更大。1、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未来仍将增长,但增长较为平稳(约7%/年),视频监

2、控等技术较为成熟,未来不停车收费技术可能是增长点之一。2、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未来较为看好:一线城市升级,随着二、三线城市的普及,将会迎来较大增长。三、同业竞争情况来看,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行业或有较大机会。1、高速公路机电行业市场已具一定的集中度,Cr5约50%左右,但各个企业份额差距并不大,现阶段行业竞争格局仍存在变数,行业整体仍处于成长阶段,目前三棱科技仍有机会,但公司是否能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在行业中树立较大的品牌影响力,值得关注(主要是政府公关能力的体现)。未来行业马太效应将凸显,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上升,届时新进企业将会很小。2、城市交通智能系统未来将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现有交通系统升级和

3、二三线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普及,这方面仍需要考察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四、有关可比公司:由于企业主要定位于高速机电系统集成,以及智能城市交通系统集成及平台开发,所以主要可比上市公司为亿阳交通、上海交技、皖通科技(高速系统集成);银江股份、易华录、宝信软件(详见报告后半部分)。内容摘要:一、智能交通行业定义、细分与技术:1、行业定义: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

4、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2、行业细分:智能交通系统按应用对象分类,主要分为:智能城际交通系统和智能城市交通系统。图1 智能交通系统分类智能交通系统按组成成分分类,分为以下7个系统:(1)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2)交通管理系统(ATMS)(3)公共交通系统(APTS)(4)车辆安全控制系统(AVCS)(5)物流管理系统(6)电子收费系统(ETC)(7)紧急救援系统(EMS)(详细介绍请见下文)二、我国ITS发展简史第一阶段(前期) 该阶段主要以缓解交通需求矛盾,提高交通通行能力为目标。典型的技术措施包括主干道路网交通监控;收费道路实施电子化收费;主要道口,实施信号灯优化配置

5、及多相位信号控制;实施电子抓拍和电视监视等科技手段;实施公交优先道路及优先信号。 第二阶段(发展)该阶段的标志是,开始行业应用大系统的建设,信息得到较为充分的整合。在综合信息网络平台下,跨行业应用的系统不断涌现。目前国内的智能交通系统行业正逐步从前期走向发展阶段,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一些综合应用的系统建设正逐步提到议事日程。该阶段主要以在综合信息网络平台下,形成信息管理、信息通信、信息服务子系统,实现交通信息双向交互;实施交通指挥、控制,达到减少堵塞时间、降低交通事故、出行便捷及保护环境的目的。第三阶段(成熟) 该阶段以ITS的发展推动信息化社会的进程,创立新产业,开拓新市场。该阶段的主要技术措

6、施包括:在城市综合交通实现规划、管理、运营智能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国各交通方式的综合运输规划、管理运营智能化;城市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交运量占较大比重;完成车辆之间通信系统;成批生产电动汽车、环保车辆及智能车辆;特征:全面建立社会化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形成ITS新产业。三、智能交通行业上下游情况公司位于产业链中游,为供应商和集成商。图2 智能交通行业产业链1、上游:上游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产品普遍供大于求。具备影响力的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可凭借市场影响力通过不断筛选、更新和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选择出优质的上游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以控制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电子

7、类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总体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对中游行业企业发展比较有利。2、下游:公司所属行业的下游方主要是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主体,包括政府、交通管理部门、高速公路公司等。因此,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与国家的行业宏观政策和投资规划密切相关。四、智能交通行业整体规模、未来增长趋势。智能交通系统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基础交通建设的大量投资以及对智能交通的日益重视,智能交通系统行业的年投资增长速度超过了20%。2007年我国智能交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12.62亿元,2008年达到了136.27亿元,预计2011年超过210亿元。计世咨询的研究预测,未来10年国内整个智能交通系统行业的投入将在1820亿元左右。

8、预计未来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随着高速公路管理所需的智能交通工程设施,特别是高速公路的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需求量也将不断扩大,而这一部分的投资一般占到高速公路基本建设总投资的23%左右,估计未来10年市场总需求为350亿元人民币左右(数据来源:计世资讯20072008年智能交通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每年规模约为30多亿,增长并不显著,每年约8%-10%。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市场需求可观(未来投资亮点)建立一个交通指挥中心平均投资额约在6,000万元左右(中型城市),如果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均在10年内建成功能较为完善的指挥中心,其投资额约为190亿元。同时,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

9、市需要大量投入城市快速环路及干道交通监控、诱导系统的规划与投入建设,预计城市道路监控的市场需求量约为150-200亿左右。再考虑城市交通管理的其他项目及部分中小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保守估计未来10年内城市ITS投资约在450亿左右(数据来源:计世资讯20072008年智能交通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每年市场规模约为40多亿,增长较快年均20%以上。五、行业内竞争格局1、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细分领域内目前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集成行业中具有建设部颁发的高速公路监控、收费、通信单项和综合资质的企业有84家。由行业权威杂志中国交通信息产业经过4个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得出的2006年度全国十佳高速公路机电系统

10、集成商,为行业中的主流集成商,按字母顺序排列分别是:安徽皖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公科飞达交通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瑞华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紫光捷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新粤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交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人)、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金路交通工程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咨泰克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图3 全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主要系统集成商市场份额总体来看,行业集中度较高,Cr5约为49.6%,且前五位企业市场份额差距不大。2、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细分领域市场份额 2009年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投资规模约为32.24亿元,行业中主要竞争参与者为易

11、华录、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银江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康电子控制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等。其中易华路为此细分行业中实力较强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1.65亿 2009年),银江股份市场占有率约为2.6%。估计Cr5约为20%,市场集中度低。六、行业盈利情况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行业综合毛利率(两家上市公司亿阳、交技)约为17%,净利率约为8%-10%。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综合毛利率约为28%-30%,净利率10%左右。智能交通行业研究一、智能交通行业产生背景和行业定位智

12、能交通行业产生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承受着不断加剧的交通问题的困扰。 解决交通问题的传统方法是大规模修建道路。但目前大部分国家,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另外,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仅仅单独从道路方面或者车辆方面考虑,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此背景下,把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载工具和交通参与者综合起来系统考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

13、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解决交通问题的方式就是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与适用领域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二、智能交通发展概况与技术简介1、智能交通国外发展情况简介美国从60 年

14、代末到70 年代,美国致力于发展电子道路导航系统(EGRS),运用道路与车辆间的双向通信来提供道路导航。而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没有实施类似的项目。1988 年,美国成立了一个被称为“Mobility2000”的非正式组织,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同时, 为了引起全国的关注并且扩大计划,1990 年又成立了美国智能车辆和道路协会(IVHS America)。随后,1991 年12 月,跨模式道路运输效率法案(ISTEA)获得通过。从此,ITS 成为道路运输政策的中心项目。 1992 年5 月,IVHS 战略计划构建了今后20 年ITS 的发展蓝图。1994 年9 月,美国交通部将IVHS Ame

15、rica 更名为ITS America(美国智能交通协会),该协会在1995 年3 月制定 了美国ITS 项目计划,深入探讨了发展和应用ITS 的规划及其最终目标。这个计划由美国交 通部正式出版,定名为国家智能运输系统项目规划,明确规定了智能运输系统的7 大领 域(即基本系统)和29 个用户服务功能(即子系统)。 除此以外,美国的智能运输系统正在开发一个新的领域,即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该系 统是把为城市地区开发的交通管理技术和系统功能推广应用到乡村道路网络中去,主要是应 用先进的电子通讯技术,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方便外国游客出行,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系统包括为驾驶员和事故受害者提供援助的无线紧急呼救系统,恶劣道路和交通环境的实时 警告系统,以及有关服务设施和旅游路线、景点等信息系统。 日本-日本其实比其他许多国家都更早地开展了ITS 方面的研究。1973 年,通产省提出了综合汽车交通控制系统,研制出一套道路导航系统并进行了试验。这个阶段被称为ITS 发展的第一阶段。80 年代,建设省实施了“道路/汽车通信系统”,警察厅实施了“先进机动车交通信息 和通信系统”。后这些项目经过改进,被合并为“车辆信息和通信系统”。 -从80 年代末期到90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