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研究状况.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279779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史研究状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明清史研究状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明清史研究状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明清史研究状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明清史研究状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清史研究状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史研究状况.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明清史研究概况(一)明史研究百年来的明史研究状况,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和一个非常时期。第一个阶段为1901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个阶段为1949年到1966年“文革”运动爆发;第三个阶段为1976年粉碎“四人帮”至20世纪末。一个非常时期为第二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之间的“文革”十年时期。这三个阶段和一个非常时期的明史研究,各有不同的处境和特色。今天讲的这个问题相对比较专一些,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简单回顾明史研究的历程;二是国内明史研究的基本格局及其变革;三是明史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四是明史研究的发展趋势。认清学术的流变和问题,对我们以后进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一、明史研究的发展历

2、程明史研究,以明代包括南明的300年历史为主要内容。明代有三个划时代意义的开端:一是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与世界融为一体的全球化开端,三是封建统治达到高度集权的时代的开端。因此,在今天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加大研究明史力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确实地说,明史研究开始于清代(姜胜利清人明史学探研),但现代意义上的明史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初叶。纵观20世纪以来的明史研究,其突出特点是与中国社会现实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大致出现了四个高潮:第一次高潮:清末至民初。当时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近代思想大量传入,推翻清朝统治成为社会现实中的重要任务,

3、因此形成了明史研究的第一个高潮,这是明史研究从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转型时期。1905年梁启超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旨在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提出中华民族在世界史上地位的探讨,同时开启了中西比较研究的先河。第二次高潮:20世纪30至40年代末,成为明史研究的重要奠基时期。当时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的民族危机,激起了抗战热潮。针对日本侵占东北,明代东北地区以及满族先世历史研究成为重点。同时,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大论战,涉及中国史研究重大理论问题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由此开端。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1944年为甲申年,明朝灭亡三百周年)是以马克

4、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研究明史的结晶。此外,20世纪30年代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开始整理编辑出版,为明史研究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三次高潮:19491966年。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导地位,使明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迎来了第三次明史研究的高潮,进入了研究的发展时期。出版了一系列论著。例如,有关明代断代史专著,有李光璧明朝史略、李洵明清史、谢国桢南明史略;政治史方面主要有吴晗朱元璋传,经济史方面主要有梁方仲明代粮长制度、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和商业资本、明清农村社会经济、张维华明代海外贸易简论 李庆新:明代海外贸易制;晁中辰 : 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韦庆远明代黄册制度、王毓铨明代的军屯等

5、。 整理出版了大量的明代史籍。如明实录等。第四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以后,明史研究恢复了勃勃生机,进入繁荣期。南开大学的南炳文先生有一本二十世纪明史研究回顾,书中用两个字概括了明史研究的成果辉煌。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队伍发展壮大;二是研究领域开拓扩展;三是研究方法求实创新;四是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目前每年明史研究的专著有20本左右,论文近300篇。五是对外交流迅速扩大。二、明史研究的基本格局及研究特色(一)区域分布与基本格局1、大陆:明史研究大致分为南北两个区域:一是北方,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

6、二是南方,江南主要是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三所大学;东南主要有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此外,其他都是一些零星的研究点,而且基本是由上述三大区域传过去的。如:河南大学的牛健强、西南大学的张明富、黑龙江大学的胡凡就是从东北师大过去的;西北师范大学的田澍是从社会科学院过去的;辽宁师范大学的郭培贵是从南开大学过去的。宁波大学钱茂伟研究明史史学,出自东华师大。也有一些比较有特点的,比如:安徽师范大学的老校长张海鹏开创了徽学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的欧阳琛及其学生方志远(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对现在的明代制度史的研究很有影响。1、港台。一是形成研究群。包括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李孝悌领导的城市生

7、活与文化研究群、文化大学吴智和领导的明史研究小组,东吴大学明史读书会及明清教学与史料文献平台、暨南国际大学明清生活史研究室等。二是成立研究会。1985年呂士朋召集成立的中国明代研究会,历任理事长为吕士朋、徐泓、张哲郎、林丽月、朱鸿,有会员100多人。中研院的明清研究会。香港大学赵令扬教授主办明清史会议。三出版期刊。吴智和主编的明史研究论丛、中国明代研究会的明代研究(原明代研究通讯)及大陆杂志、台大历史学报、史语所集刊、台湾师大学报、新史学等。3、国外。主要在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的明史研究颇为薄弱,从20世纪上半叶,只有早稻田大学清水泰次 著有支那的家族与村落的特点、明代的皇族和官吏、

8、明代史论丛等。一人以明史为专业,因此他被称为当时“唯一的明史专家”。战后,日本的明史研究同对中国史其他领域的研究一样,逐渐发展起来。 关于日本的明史研究的发展过程,山根幸夫的八十年来日本的明史研究等文章有详细的论述;其具体研究成果在亚细亚历史研究人门中国等书中也有全面的介绍。主要表现在: 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最有影响的是山根幸夫主持 “明代史研究会”,该会隔周进行一次史料讲读,每年三月组织一次参观旅行。由森正夫、滨岛敦俊、谷口规矩雄等人于1987年发起成立的“明清史夏期合宿”。每年举行一次,主办者和活动地点都是不固定的,大致是由各大学轮流主办。这项活动的特色是参加者中有许多大学院的研究生和大

9、学的本科生,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心得,气氛自由。出版刊物。1974年创刊明代史研究。 研究队伍越来越壮大,出现了岛田虔次、寺田隆信、森正夫、井上彻、新宫学、吉尾宽、和田清、谷口规矩雄、中山八郎、佐久问重男、滨岛敦俊、夫马进、上田信、沟口雄三、岸本美绪、铃木智夫、日本大阪经济法大学伍跃等著名明史专家。其他地区,在美国,除了哈佛大学的东亚研究中心外,还有何炳棣(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鄂宛分校)、陈学霖(普林斯顿大学)、黄仁宇、牟复礼(普林斯顿大学)、(美)范德(明尼苏达大学、耶鲁大学)、(美)谢正光(格林纳尔大学)等。新加坡的李卓然、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的科大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远东史

10、讲座教授王赓武(香港大学校长)、澳洲国立大学的陈炎生等。韩国首尔大学的吴金成(韩国东洋史学会会长、明清史学会会长)、国德成女子大学的尹贞粉(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等。(二)学术传承与特色(1)北方,以政治史研究为主的格局。如:北京大学:奠基人是孟森,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但他的明史研究同样具有奠基意义,如明史讲义明清史论著集刊等。后有邓之诚(后兼任北平师范大学,中华二千年史)、许大龄先生。他的研究解放后对北大明史研究有重大影响,他的学生即后来的北大历史系主任王天有,两人的硕士和博士,其研究题目大都是有关明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包括学校制度、内阁制度、都察院制度、地方行政制

11、度、充军研究、县政研究、兵制等等。这表明北大研究的特点以政治史为主,从制度研究切入。中国社会科学:奠基者是吴晗先生。这一支,一脉孤传,相对势单力薄,但研究内容基本上也是以政治史为主。到张显清先生,他已经具有从思想文化方面来切入政治史研究的特点。张显清的博士赵克生侧重于从礼治史、制度文化方面切入政治史研究。此外,王毓铨(经济史)、王春瑜、杜婉言、刘重日、林金树、张德信、商传、万明等,都擅长研究政治史。南开大学:奠基人是郑天挺开启的。在解放前,郑先生很有名,担任北大教务长,实际上主持着解放前北大的工作。1952年,到南开开辟了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的局面。目前南开的明清史研究是国内实力最强的,这与郑先

12、生学术的相传离不开的。后来南开产生了大批学者,有:郑克晟,郑先生的儿子,父传子业;南炳文先生、林延清先生等先生和更年轻一代的常建华先生。南开研究人员较多,明史以政治史为主。以南先生的明史为例,主线仍然是政治的发展,包括郑克晟的明清史探实也是关注政治史研究的。由于研究人员多,所以研究呈现不同的特点,可以称之为“兼容并包”。东北师范大学:的奠基人是李洵先生。李洵早年师从谢国桢先生,谢先生曾问学于梁启超,学术源头由此而来。从东北师大明史研究的传承来看,李洵先生之后,有赵毅、赵轶峰、罗东阳。赵毅的学生有李晓东、赵玉田、董铁松等。研究的特点也是政治制度史,但不同于北大的从制度研究切入,李洵先生关注的是政

13、治群体和社会现象。他的论文集下学集体现了他对明史的全面考虑。这本书体现了他对政治群体的关注。李洵先生比较注重理论,早年引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比较多。所以学术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以后以赵毅老师为主的社会史的研究,比如赵玉田老师研究的“北方的灾荒”。人民大学:以清史研究为主,明史研究相对薄弱,较有名的有老学者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就是他写的。他的两个学生毛佩琦和柏桦都是研究政治史的。比如柏桦专门研究明清的州县官,毛佩琦主要搞人物与制度研究,尤其擅长永乐大帝的研究。韩大成明代城市研究、明代社会经济初探、魏忠贤传等。北京师大:顾诚先生,其学生中较著名的有赵世瑜和陈宝良,梁志胜

14、和彭勇是刚刚毕业的。顾先生关注两个事件,明代的军制和南明史。我们知道,南明史关注的政治内容较多。因此,顾先生对政治的研究是占大多数的。顾先生是一个苦行僧式的学者,考证非常有功底。他的学生梁志胜和彭勇和都是研究明代军事制度的。赵世瑜研究内容的变化较大,后面我们讲到明史研究的变革时会详细介绍。吉林大学:梁希哲先生,与许大龄先生较像,主要关注的是明清政治制度。山东大学:早期有黄云眉(完成200万字的明史考证,张维华明代海外贸易简论黄冕堂明史管见。侧重政治史研究。晁中辰,明成祖传、李自成大传、崇祯传、中国改革通史明卷等著作。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北方明朝政治史的研究占一个较大的比重。 (2)南方,研究是

15、以社会经济史为主。在东南地区有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在江南则有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奠基人原校长傅衣凌先生,是研究经济史非常有名的学者。他早年从日本归来,由于经济史的背景,看问题不同于传统史学眼光,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具有重大影响,一直到现在。他的一些学生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李伯重为清华大学原历史系主任;陈支平是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陈春声是中山大学副校长;郑振满、杨国桢、王日根在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唐文基的明代赋役制度史对明代赋役制度的研究是最全面的参考书。这些学者的研究都是以经济史为主的。中山大学:奠基人是梁方仲,弟子较少,刘志伟(属再传)现为中山大学教授。以上两个学校都是以经济史研究为主的,但各有不同。厦门大学的研究比较宏观,关注的是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变迁。像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傅衣凌曾进行过深刻的讨论。傅先生除关注正统的诸如实录的史料以外,还注重地方文书的收集。七八十年代,傅先生就开始带领他的学生到地方上收集文书,利用文书做研究。这个方法在当时是非常有特色的,现在已被广泛使用。中山大学梁方仲先生的研究,基本上是以经济制度切入的。梁方仲先生在两个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名的,一本明代粮长制度,一是明代一条鞭法。可见,梁方仲先生的研究是以经济制度为主的。南京大学:以研究经济史为主,奠基人要算洪焕椿先生,已经去世,主要研究明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