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修辞手法教案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1274774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修辞手法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修辞手法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修辞手法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修辞手法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修辞手法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修辞手法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修辞手法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目标让学生熟悉掌握各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并学会应用到写句子中去。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修辞手法造写句子。一、 导入先给学生几句关于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猜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回答。教师讲解。二、 教学内容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作用: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

2、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4、排比

3、(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5、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

4、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6、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三、 练习时间:说说下面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

5、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二)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

6、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比喻)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7、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9、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11、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12、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13、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14、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15、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1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20、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拟人)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

8、,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2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二、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用拟人手法:5、树叶很绿。 用夸张手法

9、: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选择题1.面一段话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B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10、2.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A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闭塞眼睛捉麻雀。(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3.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A、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11、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B、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C、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D、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4.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BA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B它躺在露台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C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D(斑羚)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而过的小河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比喻)2.睡着的水乡小镇,被木船悠闲的摇橹

12、声唤醒了。(拟人)3.学校读书的孩子们,去工厂上班的姑娘、小伙子们,去镇外湖上捕鱼的渔民们,都急匆匆地走着。(排比4,.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比喻)5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拟人)6从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汉族的。(排比)7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8女孩儿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比喻)9.选,它们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只填序号) A排比 B比喻 C拟人 D设问 E反问 F夸张 (1)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 )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 。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 ) (3)这个孩子,难道不是勤奋好学的好孩子吗? ( ) (4)我家的菜园能长出豌豆吗?一定能! ( ) (5)飞流直下三千尺。 ( ) (1)C; (2)A;B; (3)E; (4)D; (5)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