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1269835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广州市海珠区红棉小学 黄舸舟教研专题:“学习单”在阅读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教学内容分析: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第二单元的主要训练重点是通过读书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利用好教材课文作为引子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而此课文是林海音在小说城南旧事的一篇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语言,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与爸爸谈论关于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怎样想为骆驼修剪不整齐的毛,怎样好奇得去问妈

2、妈夏天骆驼的行踪等童年中琐碎的小事。这些淡淡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魂牵梦萦,对已经远去的童年生活的依依留恋。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已经能基本把握。但对抓住重点的语句领会文章中深刻的含义还有待提高。对于课文的一些表达方式有所了解,但并不太熟悉,也不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上。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设计了学习单,帮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思考,提高课堂效益。语文的教学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此课文的教学,运用了抓重点句段的品读,达到学生领悟与运用训练目的。尽可能地做到精讲,多读。因此我利用课文中重点句段,通

3、过多形式的品读,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并让学生学习掌握一种习作的技能,从而会运用在自己的实际写作中。此外,用教材的理念让我们知道,教材就是个例子。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从一课书到整本书阅读的理念,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我注意找到单篇与整本书的结合点,通过语段学习引申到书的其他章节的阅读,激发学生再次阅读整本书的愿望,更进一步感受林海英的写作风格。教学目标:、认识本课个生字,会写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教学重

4、点、难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语言特色。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学咀嚼”段落。教学目标:、认识本课个生字,会写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象“学咀嚼”画面,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体会作者观察细致、描写具体的写作特点,激发再次阅读城南旧事的愿望。、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难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学咀嚼”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场面描写中简洁朴实的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1.板书课

5、题:冬阳 童年 骆驼队 齐读:和书里的有什么不同?(了解间隔号的作用)2.请你展开想象,从这三个事物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在这样一个场景下发生的故事。二、检查预习,走近作者1.学习生词:毡帽 卸煤 交错 幼稚 傻事 驼绒 (提醒注意书写:卸 傻) 形声字:沙漠 寂寞 棉袄 袍子多音字: 咀嚼慢慢地嚼*提示: “嚼”字的读音规律【设计意图:把生字词读通,文句读顺,是培养语感、理解课文的基础】2.交流信息,了解作者*(PPT出示林海英晚年的照片)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阅读“资料袋”: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了解序言、自传体小说)【设计意图:阅读文段,学会提取其中

6、的信息,是高年级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力】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林海英为什么要写城南旧事?课文哪里告诉我们了?PPT出示:“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板书:怀念童年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怀念童年的哪几件事?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写在学习单上,可以的同学尝试用小标题概括。板书: 学咀嚼 谈驼铃 想剪驼绒 问去向3.作者怀念童年的几件事都是围绕着什么来写的?(骆驼队)4.你能根据刚才的梳理,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7、?(课文围绕着骆驼队,主要写了作者学骆驼咀嚼、和爸爸谈论驼铃、想剪驼绒和问妈妈骆驼的去向这几件事,表达了对童年的怀念。)小结:我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可以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进行概括,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设计意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第三学段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训练重点,这篇序言是一篇散文,学生并不能一下子把握主要内容,因此通过引导梳理文章内容再进行概括,既降低了难度,也让学生再次练习综合每段大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刚才我们一起读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好好读读“学咀嚼”这件事,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这件有趣的事下来的。)(一)默读,请把

8、你觉得最有趣的语句或词语画一画,然后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作批注,写下你的理解、感受或疑惑。(二)汇报、交流。(PPT出示句子)1.学生汇报,老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PPT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1)提问:你做了哪些批注?预设1:体会用词准确。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的动作叫咀嚼 板书:样子第一次看到骆驼在咀嚼,英子是怎样看的,有什么感受?(“呆、动”:不是一般的看,看得入神了,忘记了自己,仿佛自己成了骆驼。她真的喜

9、欢啊,充满了惊讶,好奇) 板书:神态指导朗读。预设2.:对骆驼样子、动作的细节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板书:动作 (细节)作者为什么觉得有趣?还抓住了什么来描写?说说你还批注了什么。 (2)播放电影片段,感受简洁质朴的描写。(写出英子的天真可爱)(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可见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这情境就在眼前,请看)2.拓展阅读原著片段。(1)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这样简洁的语言,在城南旧事这本书里还有好多,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吧。(2)PPT出示和妞儿玩、看金鱼的片段,指名朗读,共同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的精彩3.小练笔:PPT出示要求(“学骆驼咀嚼”留给作者的印象太深刻了,她

10、抓住了细节描写,写出了自己对童年的骆驼队、对自己的童年的深深怀念,我们也来学一学这种写法吧。)(1)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2) 指名汇报、评价。(三)回顾课文,深化感情过渡:对于骆驼,童年的林海英看得多细致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英子好像忘记了什么,觉得自己就是引读:骆驼,所以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老师曾经在甘肃的鸣沙山见过骆驼,也看到它们咀嚼,但我就觉得很平常,小英子却觉得很有趣,这就是成人与儿童的不同。1.童年时我们觉得有趣的事,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多,我们不再会感兴趣了,林海英在写这段往事的时候,她还会学骆

11、驼咀嚼吗?不会。正如作者在文章最后一部分写的“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请读读下面这一段文字。PPT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2.虽然不会做了,但回想起童年这些事情,林海英依然满怀深深的怀念,让我们再次读读这段话吧:“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想象画面,通过观看视频,再次朗读呈现画面,让学生深刻体会“我”看得入神,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体会作者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的表达方式。】五、总结铺垫对于童年的我,看骆驼咀嚼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让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的还有什么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着英子,走进她的童年。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预习后面的段落,画出觉得有趣的句段,并写上批注。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抄写喜欢的句子。七、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咀嚼 样子 怀念童年 谈驼铃 神态 想剪驼绒 动作 问去向 (细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