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1255627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姓名: 邓元海 工作单位: 醴陵市李畋镇利群小学 学科年级: 五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抓住课文内容,感悟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神机妙

2、算”等重点词句。 (2)读中感受美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通过文中语句体会诸葛亮“知天时,识人心,懂地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的心里活动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抓住课文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齐读课题),通过

3、上节钟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写了谁向谁借箭吗?诸葛亮为什么要去借箭呢?怎样借箭呢? 师:看来大家对课文内容还是了解得较清楚。知道这篇课文出自哪部小说吗?(三国演义)有人说三国演义是部谋略之书,是部知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中的谋略,智慧中的智慧。课文主要写了多少个人物?(生: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共四个)如果从谋略、智慧的角度给四个人物排排队,你会怎样排呢? (生给四个人物排队,有不同的排法,但都会把诸葛亮排在第一位。) 师:有意思,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同学们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尽管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认为诸葛亮最有谋略、最有智慧。诸葛亮最聪明,课文中,哪个词写出

4、了诸葛亮有谋略有智慧的? (生:神机妙算) (PPT出示:诸葛亮 神机妙算)知道“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吗? 二、味读感悟,体会诸葛亮的“神”、“妙”。 师:“神机妙算”这个词出在哪句话里?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PPT出示: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周瑜是怎样说的?(生:“长叹一声”),谁把这个“叹”加上去再读一读? (生:“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啊!”“诸葛亮神机妙算,唉 2 我真不如他!”) 师:这句话与开头哪句话照应? (生: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诸葛亮有才干,才遭妒忌,因为诸葛亮有才干,才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由于心胸狭窄,妒

5、贤忌能,到最后就是这副神态,这副模样,自叹不如。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神机妙算,课文中哪些地方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请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细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师巡视。) 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找到了很多地方,的确,文中很多地方都描写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现在请你挑一处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PPT出示 预设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能算到第三天有大雾,说明他精通天文

6、,气象,预测非常准确。)(板书: 知天时)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要读出雾的大)同学们,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中,他俩都看到了这场大雾,你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有什么感受?(生:吃惊、惊讶、着急、害怕)你就是鲁肃,你读这句话。(指名读,读出鲁肃的感受) 这时鲁肃的反应。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什么心情呢?(生:高兴、如愿以偿、自信)诸葛亮,你来读。(指名读,读出高兴、自信的语气) 师:是啊!如愿以偿,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算定了,是吧?但是老师觉得你光抓住这句话,还不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啥?因为光凭这句话,还有知道究竟是碰巧遇上了大雾呢还是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算准了大雾呢。所以,你们还

7、得往前找,前面有一句话,能够(更直接更了当更明白地告诉人们)说明其是这场大雾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把它找出来,读这句话。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3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诸葛亮预测大雾时候的那种心情,那种神态。) 师:老师觉得这句话写得太啰唆,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诸葛亮不是第一天第二天都不见有动静吗?写它干嘛?完全可以改成这样: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是不是啊?这样写简洁明了,不费笔墨,多好啊!改不改?(生:不能改?)为什么?(改了变成碰巧,没突出诸葛亮的沉着,冷静,胸有成竹

8、,对第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十分有把握) 师:如果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不知情的人,大家都着急死了,诸葛亮你完蛋了,你怎么还不动啊!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不见动静,都已经火烧眉毛了,你怎么还不动啊?一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才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而这时候,仁厚的鲁肃还蒙在鼓里,不知道诸葛亮把他请去干嘛呢。是不是,谁的谋略高?神不神?妙不妙?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后长叹声说 PPT出示 预设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 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师:说说你是怎样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连接”便于行动,避免走散;“一字摆开”不留空隙,使受箭面积增大。“呐喊”为了

9、嘘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军。)谁来读一读? PPT出示 预设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 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谁来读这句话?诸葛亮是怎样说的?(生:笑着说)。 师:我觉得这篇文章挺有意思的,课文写诸葛亮说的地方有十一处,但只有这个地方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要笑着说) 师:是啊,你觉得诸葛亮在笑谁呢? 1、笑曹操,笑曹操多疑,不敢应战,对曹操了如指掌。 2、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生:讽刺的笑,是嘲笑,是轻篾的笑)谁来读一读?读出对曹操的轻篾,读出嘲笑曹操。能把“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改成“曹操不一定敢派兵出

10、来”吗?为什么?下面哪些内容和这句话照应? 师:还会在笑谁呢? 3、笑鲁肃,安慰鲁肃,笑鲁肃是个老实人,到现在还不明白我的用意。是幽默的笑,宽厚友善的笑。 师:把鲁肃说的话与诸葛亮笑着说的话连起来读一读,(“如果曹兵出来,我们怎么办?”“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这回鲁肃放心了吧? 师:还会笑谁呢? 4、笑自己,神机妙算,这是高兴的笑,自信的笑。 师:诸葛亮还会笑谁呢?为什么? 5、笑周瑜,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马上要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马上就有十万支箭,周瑜一定想不到这一点。) 师:诸葛亮笑着说的那句话最后是怎样说的?(天亮

11、了就回去。)回去十嘛?(生:交箭)交了箭就怎么样?(自由) 师:就自由了。诸葛亮心里说:我气死你,你不是要害我吗?周公啊周公,你跟我斗,还嫩着点。是吧?这叫什么笑?(生:会心的笑,自豪的笑)读,读出诸葛亮的自豪。 师:是啊!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敢派兵,曹操果然不敢派兵出来。对曹操这个人的性格了如指掌。(PPT出示:识人心)曹操是一个军事家,他又怎么可能让敌人攻打他的水寨呢?所以他只叫弓驽手放箭,而且箭一定会象下雨一样,你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 师:同学们,你们还从别的什么地方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PPT出示 6、预设4:“你借给我我的计划就完了。” 联系前后

12、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 妙算。(PPT出示: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PPT出示 7、预设5:“诸葛亮又下令逼近曹军水寨受箭。”为什么要调头?联系下面的句子“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来不及了。”体会。去的时候是逆风逆水 ,回来是顺风顺水,说明诸葛亮把地理环境已经非常熟悉。(PPT出示:懂地理) 师:课文中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真是太多了,又是太精彩了,难怪鲁肃把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说(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师:同学们,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 (周瑜:心胸狭窄,小气,有害人之心,做事欠冷静,考虑不周,全自不量力 诸葛亮:有胆有识、

13、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师:是啊,周瑜的气度、为人、才智、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把整个借箭过程告诉他后,他长叹一声()。但周瑜是不是就此心服口服呢?不是,直到临死,他还是不服气,他说了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是被诸葛亮活活给气死了,想知道诸葛亮是怎样气周瑜吗?回去自己看三国演义这本书,答案就在里面。 四、总结概括 PPT出示总结的诗: 草船借箭不寻常,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通晓地理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世世代代美名扬。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文主要写了

14、哪几个人物?如果从谋略、智慧的角度给四个人排队你会怎么排? 学生汇报不同的排队顺序以及理由 激发学生对三国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 PPT出示课件“神机妙算”,并用不同的人物语气读 学生找出中心句,理解词语“神机妙算”的意思 引导学生质疑,怎么才是神机妙算,准确把握诸葛亮这个人物整体形象 教师提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PPT出示预设语句。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从找出的语句中体会人物性格,把诸葛亮神机妙算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三部分,从这三部分整体把握整篇文章,学生们能说出自己的体会与看法。通过阅读,学生感受到周瑜是一个阴险,心胸狭窄的人,鲁肃是个一个忠厚老实的人,曹操是一个谨慎多疑的人。 通过PPT展示,学生从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堂小结。PPT出示总结的诗 学生先自己总结这节课学到的东西,看老师总结的诗,加深理解 通过诗的展示,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六、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本课的教学,感受文中不同人物不同的形象,从三个方面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通过查找语句,阅读语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能够积极的思考回答问题, 七、教学板书 草船借箭 识天文 神机妙算 懂地理 巧妙安排 识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