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1255565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执教教师】白家庄小学本部北校 贾山【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八组教材中的第一课。本篇课文讲的是“我”(季羡林)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由此,我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一篇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

2、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学情分析】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于比较熟悉的记叙文,已经可以初步做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意图。但是,这篇课文是散文,孩子们平时接触的不多,因此,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7个词语。2、把我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的特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

3、【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设计前测题,并把两者上传到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中,以备课堂使用。学生准备:预习25课。【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第八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异域风情。我们先来读一读电子课本中的第八单元单元导语,看看导语给我们提出了哪几个学习内容?2、指名1人汇报。是啊,这个单元我们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3、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德国,让我们随着季羡林老先生的脚步,到哥廷根这座小城,去感受那里的异域风情吧。4、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设计意图: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当中,首先请学生关注单元导读,让孩子们的心中了解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以及学习方法。做到目标让学生明

4、确。以便提高学生的系统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二、初读感悟。过度:首先,我们就按照以往的学习思路,来进行这篇课文的初读。出示表格,请你一看大概主张、二看纲目要领、三看表情达意、四看名言警策。现在请你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一会我们来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当中,主要是通过电子书包的课堂检测、随机分组、草稿、申请展示等功能达成教学目标的。】(一)大概主张【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初读中读懂作者的大概主张。】1、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吗?预设:生1:我读懂了作者想要称赞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评价:你读懂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立意。生2:我

5、读懂了德国人种花的方式与众不同。评价:你关注到了文章的内容,关注到了具体细节。2、同学们,你们读懂了这么多,你们有没有想过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老师这个还有一段文字,请你来读一读:出示文字:这座异域小城,在我的心灵深处,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我曾在这里度过整整十年,是风华正茂的十年。我的足迹印遍了全城的每一寸土地。我曾在这里快乐过,追求过我今天重返第二故乡,我看到的一切都同原来一模一样,心里面思绪万端。 重返哥廷根季羡林3、1980年,季羡林先生再次踏上他生活了10年的土地,于是他写就了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同时他也写了另一篇文章重返哥廷根。正如刚才大家所说,他还把他对哥廷根的感情也融

6、进了文字之中。4、我们在初读中读懂了文章的内容、立意以及感情,这就是作者的大概主张。(二)纲目要领【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应用到了电子书包的随机分组、“草稿纸”和申请展示功能。这只一部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在思辨中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1、过度: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以前接触不多,我们怎么把主要内容说清楚。我们就进入第二环节,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课文的纲目要领,这也能帮助我们把这篇散文讲的内容说清楚。2、小组合作。(1)现在,我会进行随机分组,收到通知后,请大家迅速找到你的组长。我们请大家商量商量这这篇课文的逻辑段怎样来划分。你们可以采用列小标题的方

7、式,写流程图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你们小组的划分结果,在一位组员的电子书包的“草稿纸”中呈现出来。我会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2)闹钟倒计时3分钟,学生分段。三部分:第一段(1):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第二段(2-3):德国养花的方式不同,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第三段(4):旧地重游,发现德国美丽依旧。(3)现在,老师要下发展示申请,请每个小组把你的讨论结果发过来。(4)截屏8张讨论屏幕,分享下发给每一个学生。同学们,你们是否能看得懂别人的框架图呢?请你们讨论比较一下,你们欣赏哪个小组梳理的框架图?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发现,这篇课文的逻辑层次关系还是很清楚的

8、。(5)那么谁能根据你们所梳理的框架图,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啊?德国是个爱花的民族,他们养花的方式与众不同,四五十年以后,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发现美丽依旧,不禁发出感慨!总结:同学们,我们看,通过这种方式梳理散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就很容易呀。(三)表情达意过度: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梳理了这篇课文的层次。现在我们要关注细节了。看看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什么作用啊。老师知道,关于这些,大家都做了充分的预习。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前测吧。【设计意图:学生完成电子书包中,教师下发的前测题。系统立即生成反馈。教师再根据实时反馈,相机调整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是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去实现教学的时效性。

9、】(1)先看100%对的题,表扬预习。同学们你们真棒,老师在这里还藏了个陷阱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2)这道题还有几个同学出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3)这道题错得最多,应该这样想1、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读句子,在这段文字中,你发现哪些是生字吗?2、你能结合语境说说它们的意思吗?3、姹(1)形近字: 姹 姹紫嫣红诧 诧异(2)字形:右半部分是“宅”。嫣焉表示美女大多居于深宅,本义指美女,现在泛指:美丽。4、嫣(1)字形:右下部分并不是“与”。(2)演变:焉:指的是

10、一种黄色长尾的神鸟。 在嫣这个字当中,取的就是“焉”修长美丽的意思。 所以,嫣的本义指女子的体态修长美丽。后来指女子容貌美好。(3)总结:姹、嫣这两个字都有个女字旁,都是形容女子美丽的字。5、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艳丽好看。6、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锦,金文(金线)(帛,织品),造字本义:用金丝线织成的闪光绚丽的织品。7、对比:(1)读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2)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用在一起是否重复呢?是呀,我们透过这两个词,不仅看出了数量多,还看到了色彩美。(3)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这个句子。8、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

11、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9、你看,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这么美的花,才让人们感到应接不暇。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你能用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和应接不暇这三个词语说一段话吗?脊10、脊笔顺:丶丿丶在两边 一人负起在中间 虽有重担压肩上 挺起脊梁来承担11、莞(1)读音:多音字:莞 wn 莞尔一笑;gun 东莞(“音乐之城”“科技之城”“博物馆之城)(2)解词: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3)读句子: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是呀,女房东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并不需要吃

12、惊。12、耐人寻味:经得起让人仔细体会,琢磨。耐:禁得起。(1)颇耐人寻味:非常经得起让人仔细体会。(2)文中指什么“颇耐人寻味”呢?(3)带着你的理解,读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13、总结:刚才我们在理解了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再把词语带回句子之中,我们还读出了新的内容。真有收获。(四)名言警策名言警策也指好的语言,你再看看文章中还有哪些语句值得我们积累记住呢?1、指名读,说推荐理由。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同学们,我们看着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内容可不简单。你明白它的意思吗?你能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和它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话吗?你真会学习,以前我们学过的名言警句,看来你

13、都积累下来了。那么作者写这句话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六、质疑:过度:接下来,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你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一)质疑预设:1、占重要地位? 2、耐人寻味?3、为什么说美丽没有改变?4、为什么说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二)梳理:1、占重要地位我们看,这个内容出现在第一自然段,后面的文字都是围绕它来展开的,因此,这个问题的统领性很强,这是作者一开始就亮出来的观点。那我们现在对这个观点的理解还不是很明确,因此,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在第一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它。2、美丽没有改变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说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那么这个问题和“奇特”是一个问题。3、奇特的民族、耐人寻味他们也是一个问题,正是因为他们的境界耐人寻味,因此才说他们是奇特的民族。4、所以说,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问题:耐人寻味。【设计意图:质疑环节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深入的自主理解课文,让他们在读文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深化理解。】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占重要地位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耐人寻味 美丽 奇特 思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