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理论与评论之文学理论教程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1254416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理论与评论之文学理论教程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理论与评论之文学理论教程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理论与评论之文学理论教程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理论与评论之文学理论教程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理论与评论之文学理论教程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目录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理论与评论之文学理论教程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 2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理论与评论之文学理论教程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 . 12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理论与评论之文学理论教程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 . 20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理论与评论之文学理论教程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 . 30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理论与评论之文学理论教程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 . 38一、名词解释1 隐喻【答案】隐喻是一种比

2、喻,即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它是从希腊词语中借来的,原意是“用其他的方式言说”,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修辞手法。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诗歌特别是现代以来的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重要特点,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把相互之间似乎缺乏联系的词句结合在一起,新批评家一般也称其为隐喻。 2 文以载道【答案】文以载道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关于文道关系的主张,是中国古代对文学本质的一种重要论述。它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文以明道”发展而来,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

3、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一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3 即兴【答案】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的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即一种灵感来临时若有报思、若有所悟的状态。即兴的形成,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诱发的媒介,外物或者书本或者别人的言语等等。如我国古代即兴而成的望月思乡诗很多,月亮就是即兴的媒介。二是即兴看似很偶然,其中又有必然性,看似天赐,更多的是人工。因为灵感的来临看似一刹那之间的事情,但是之前必须有大量的积累与沉淀才有可能出现,等到时机来临,受外在媒介的刺激,

4、才会有所感想,有所领悟,此时才有灵感出现,才有即兴的佳作。 4 “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答案】“按照美的规律造型”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观点,是马克思在著名的经济学一一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动物只按照他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把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这就是著名的关于人类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经典论断。在这里,马克思表述了两个方面的理论内涵:一是马克思严格区分了人的劳动与动物的劳动的质的不同,强调人的生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并且在劳动中体验到包括情感、智慧、意志等在内的

5、人的本质力量; 而动物则不能意识到劳动的目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是一种受自然法则制约的本能行为。二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揭示了精神追求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其实,人在实现目的的整个劳动过程中都在努力寻找并积极体现一种示差关系来强调劳动产品以及劳动本身的审美价值。这两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类劳动的基本观点: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 5 审美想象【答案】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所具有的能使审美活动顺利展开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又称审美想象力。审美想象力是主体在长期的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一种审美能力。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审美需要是审美活动能否产生的关键,而

6、主体的审美能力,尤其是审美想象力,是使审美活动顺利展开并实现主体审美理想的必要条件,审美想象具有情感性、创造性与规律性的特点。6 亚里士多德诗学【答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的诗学文献,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理论巨著,讨论的对象主要是悲剧和史诗。亚里士多德把所有的学科分类为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创制性科学,诗学属于其中的第三类。因此亚里士多德诗学着重于诗的创制,是对怎样创作悲剧和史诗的一种技术性论述。 7 文学社会学【答案】文学社会学是指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活动。文学从创作到消费是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文化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而浸润着社会思潮,反映着社会风貌,直接或间接地

7、回答社会问题。因此,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理论一种重要的形态,而且在所有的形态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8 模仿说【答案】模仿说是古希腊学者对于文艺与现实关系的朴素表达与概括,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其形成与演变经历了一定的历史时期,柏拉图使之初具理论体系,直至亚里士多德方成为完整的学说理论,成为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用语。模仿说不仅在西方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于两千年来的西方文学创作,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二、简答题9 什么是话语蕴藉? 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答案】(1)含义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中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

8、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2)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籍属性a. 从创作角度看,任何表达意图、任何社会权力关系的纠缠都必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通过话语系统去显现。b. 从阅读和批评角度看,处于社会语境中的读者对文学意义和属性的任何理解,都必须根据这种话语蕴藉。文学活动作为处于特定社会“语境”中的“说话人”与“受话人”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过程,其说话人、受话人、文本、语境和沟通五要素无一不是存在于话语系统中,由话语系统蕴藉而成。文学活动作为话语蕴藉,主要是指文学的属性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

9、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本作为话语蕴藉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殊组合仿佛包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整体的文学话语蕴藉活动需要沉落为具体文本的话语蕴藉,而文本的话语蕴藉也应当纳入完整的社会话语蕴藉实践中去阐明。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这两层意思在文学中是统一起作用的,不便分开。(3)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长信宫词:“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

10、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首诗虽写失宠于汉成帝的宫妃班婕好的痛苦生活,却对此未置一词,而是巧借宫妃的一个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她在寒秋清晨仍舞动着一把合欢团扇,使人感到她在期冀君恩再度降临; 她感觉自己的美丽容颜尚不及那带东方日影而来的寒鸦的颜色,表明己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不如寒鸦。诗人直接写出的很少,却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宫妃的无限幽怨之情和内心的痛苦。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的意义,有多种“读法”。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仿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里的“雨巷”和“丁香

11、”都是意义含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幻想中的人物,像梦一般在“寂寥的雨巷”中飘散、消失,是“我”的虚空、缥缈的主观情绪的外化,读之令人回味再三。 10怎样理解“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答案】“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这句话出自高尔基。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也就是说,“文学的材料”不止一种,但语言是它的最基本、最有本质特性的材料。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由于这是由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言语系统,所以这个系统中的“言语”总的说来已与一般言语有了明显的不同。语言之所以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是因为文学言语具有普通言语不具备的特点,主要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