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解剖学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1231707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PDF 页数:82 大小:54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常人体解剖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正常人体解剖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正常人体解剖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正常人体解剖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正常人体解剖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常人体解剖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人体解剖学资料(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正常人体解剖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骨学 第三节关节学 第四节肌学 第五节体表标志 第二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消化管 第三节消化腺 第四节腹膜 第三章呼吸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肺外呼吸道 第三节肺 第四节胸膜和纵隔 第四章泌尿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肾 第三节输尿管 第四节膀胱 第五节尿道 第五章生殖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性生殖器 第三节女性生殖器 附一女性乳房 附二会阴 第六章循环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心血管系统 第三节淋巴系统 第七章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内分泌器官 第八章感觉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视器 第三节前庭蜗器 第九章神经系 第一

2、节概述 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 第三节脑和脑神经 第四节传导通路 第五节内脏神经系统 第六节脑和脊髓的被膜 第七节脑室和脑脊液 第八节脑和脊髓的血管 绪论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 围。 学习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各门医学课 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1细胞 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 3 部分组成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之间存在一些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2组织 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构成。 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器官 由几

3、种组织相互结合, 成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如心、 肝、 脾、 肺、 肾等。 4系统 结构和功能相关的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和神经。 解剖学姿势和常用解剖学术语 1人体解剖学婆势 身体直立, 两眼向前平视, 上肢自然下垂, 手掌向前, 下肢并拢, 足尖向前。 2解剖学方位术语 上、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前、后: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 内侧、外侧:离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内、外:近内腔者为内,反之为外。 浅、深:近皮肤者为浅,反之为深。 近侧、远侧:四肢近躯干的一端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桡

4、侧、尺侧:前臂的内侧又称尺侧,前臂的外侧又称桡侧。 胫侧、腓侧:小腿的内侧又称胫侧,小腿的外侧又称腓侧。 【提示】容易混淆的概念:内、外与内侧、外侧。 内、外是指有内腔的器官而言,如胃、小肠等。 内侧、外侧一般以正中矢状面为标准,如眼在鼻的外侧,在耳的内侧。 前臂的内侧可称为尺侧,前臂的外侧可称为桡侧;胫侧、腓侧亦如此。 3人体切面术语 (1) 矢状面从前后方向, 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 右两部分所形成的切面。 沿人体前、后正中线的矢状切面,称为正中矢 状面。 (2)冠状面(额状面)从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3)水平面(横切面)从水平方向,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

5、 4轴 (1)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垂直于水平面,与人体长轴平行的轴。 (2)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垂直的轴。 (3)冠状轴(额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前两个轴相垂直的 轴。 第一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 概述 运动系统的组成 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 【提示】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骨骨骼:全身各骨通过骨连结构成骨骼。 骨连结关节:骨连结包括直接骨连结和间接骨连结,间接骨连结称为关 节。 骨骼肌肌:肌包括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 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 1运动 骨杠杆。 关节枢纽。 骨骼肌动力。 2支持 构成人体的基本外形,支持体重。 3保护 构成体腔的壁,保护脏器

6、。 第二节 骨学 一、总论 骨在成人为 206 块,其中躯干骨 51 块,颅骨 29 块(包括 6 块 听小骨) ,上肢骨 64 块,下肢骨 62 块。 骨的形态 骨的构造 1骨质 由骨组织构成,是骨的主体。 骨密质:致密坚硬,长骨的骨干、其他类型骨和长骨骺的外层。 骨松质:疏松海绵状,长骨的骺、其他类型骨的内部。 2骨膜 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表面(关节面由关 节软骨覆盖) , 内富含血管、 神经, 对骨的营养和再生有重要意义 (破骨、 成骨) 。 3骨髓 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红色,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位 于骨松质间隙内和

7、胎儿、幼儿的骨髓腔内。 黄骨髓:无造血功能,黄色,含大量脂肪组织。位于长骨的骨髓腔内。 【提示】胎儿和幼儿,全部是红骨髓,不存在黄骨髓;5 岁以后,长骨髓腔 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变为黄骨髓;成年后,长骨髓腔内全部为黄骨髓,而在椎骨、 髂骨、肋骨、胸骨及肱骨和股骨的近侧端的骨松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 骨的理化特性 二、各论 (一)躯干骨 躯干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 1椎骨(26 块) 包括:颈椎 7 块,胸椎 12 块,腰椎 5 块,骶骨 1 块(成人由 5 块骶椎融合 而成) ,尾骨 1 块(成人由 4-5 块尾椎融合而成) 。 (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椎体、椎弓两部分构成。 1)椎体

8、:呈圆柱状,位于椎骨的前方。 2)椎弓:由前方的椎弓根(与椎体相连)和后方的椎弓板构成。 每个椎弓伸出 7 个突起: 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 椎管:由所有的椎孔叠连一起形成长管状的结构,容纳脊髓。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的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2)各部椎骨的特征 1)颈椎:横突上有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通过) 。 C1:称寰椎,前弓、后弓和侧块构成,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C2:称枢椎,椎体上有齿突。 C7:称隆椎,棘突特别长。 2)胸椎:有肋凹,即椎体肋凹(上、下肋凹)和横突肋凹。 3)腰椎:椎体肥大,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4)骶骨:呈倒置三角形。 上骶骨底,岬。 下

9、骶骨尖,向下与尾骨相连。 两侧耳状面。 中央骶管,骶管裂孔,骶角。 前面凹向前,光滑,骶前孔。 面凸向后,粗糙,骶正中嵴,骶后孔。 5)尾骨:45 块尾椎融合而成。 2胸骨 上宽下窄的长形扁骨,位于胸前壁正中。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平对第 2 肋,是计数肋的标志。 3肋 12 对,细长弓状扁骨;由肋软骨、肋骨两部分构成。 肋软骨:软骨的前端。 肋骨:后端有肋头、颈,肋角,肋结节;肋体内面下缘有肋沟(内有血管和 神经走行) 。 (二)上肢骨 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 1锁骨 位于胸廓前上部,呈“”形,可触摸。 两端:内侧端为胸骨端,外侧端为肩峰

10、端。 两面:上面较光滑,下面较粗糙。 凸向:内侧 2/3 凸向前,外侧 1/3 凸向后。 2肩胛骨 位于背部外上方,27 肋骨之间,三角形扁骨。 三缘:上缘(外侧有喙突) 、内侧缘(薄而长) 、外侧缘(肥厚) 。 三角:上角(平第 2 肋) 、下角(平第 7 肋) 、外侧角(有关节盂) 。 二面:前面(肩胛下窝) 、后面(肩胛冈,肩峰,冈上、下窝) 。 3肱骨 位于臂部。 上端:肱骨头,大、小结节,结节间沟,外科颈,解剖颈,大、小结节嵴。 体: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 下端: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冠突窝,鹰嘴窝,内、外上髁,尺神经沟。 4桡骨 位于前臂外侧。 上端:桡骨头、桡骨颈、环状关节面、桡骨

11、粗隆。 体:三棱柱形。 下端:桡骨茎突、尺切迹、腕关节面。 5尺骨 位于前臂内侧。 上端:鹰嘴、冠突、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粗隆。 体:三棱柱形。 下端:尺骨头、尺骨茎突。 6手骨 (1)腕骨 8 块。 (2)掌骨 5 块。 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第 15 掌骨。 (3)指骨 14 节。 分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 (三)下肢骨 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 1髋骨 位于臀部, 是形态不规则的扁骨。 由 3 块骨 (髂骨、 耻骨和坐骨) 融合而成, 三骨会合处为髋臼(16 岁完全融合) 。耻骨与坐骨围成闭孔。 髂骨:髂嵴,髂前上、下棘,髂后上、下棘,髂结节,髂窝,耳状面。 坐骨:

12、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迹。 耻骨:髂耻隆起,耻骨结节,耻骨梳,耻骨嵴,耻骨联合面。 2股骨 位于大腿部,为全身最粗大的长骨,占身高的 1/4。 上端:股骨头、颈,大、小转子,转子间线,转子间嵴,颈干角。 体:粗线、臀肌粗隆。 下端:内、外侧髁,髁间窝,内、外上髁。 3髌骨 位于膝前方,是全身最大、最恒定的籽骨。 4胫骨 位于小腿的内侧,属长骨。 上端:内、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腓关节面。 体:三棱柱,前缘、内侧面位于皮下。 下端:内踝,腓切迹,踝关节面。 5腓骨 位于小腿的外侧,属长骨。 上端:腓骨头,腓骨颈。 下端:外踝。 6足骨 (1)跗骨 7 块。距骨、跟骨、骰骨、足舟骨、

13、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和外侧 楔骨。 (2)跖骨 5 块,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 15 跖骨。 。 (3)趾骨有近节、中节、远节。 (四)颅骨 颅骨的名称、数目及主要的孔道和结构 成人颅由 23 块颅骨组成,另有 6 块听小骨,归入前庭蜗器章节介绍。 1脑颅骨(8 块) 成单:额骨、枕骨、蝶骨和筛骨。 成对:顶骨、颞骨。 2面颅骨(15 块) 成单: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腭骨。 3颅的整体观 (1)颅盖有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和眉弓等。 (2)颅底 1)颅底内面 颅前窝: 颅中窝: 颅后窝: 2)颅底外面:牙槽弓、骨腭、切牙管、腭大孔、鼻后孔(通鼻前孔) 、枕

14、骨 大孔(向下通椎管) 、枕髁(与寰椎的上关节面相关节) 、舌下神经管外口、颈静 脉孔、颈动脉管外口、茎突、乳突、茎乳孔(有面神经通过) 、下颌窝、关节结 节、枕外隆凸(与枕内隆凸相对应) 。 (3)颅的前面 1)眶:位于额部下方,呈四面锥体形。 2)骨性鼻腔:位于面颅中央。 3)鼻旁窦:在鼻腔周围的颅骨内,是含气的空腔,与鼻腔相通。 共有 4 对鼻旁窦: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鼻旁窦的开口: 中鼻道额窦、上颌窦、筛窦的前、中筛小房。 上鼻道后筛小房。 蝶筛隐窝蝶窦。 (4)颅的侧面主要结构有外耳门、外耳道、颧弓、颞窝、翼点。 翼点:位于颅外侧颞窝区,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处,呈“H”形

15、;内 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是结构薄弱区,骨折易引起颅内血肿。 4新生儿颅骨 新生儿颅骨没有完全发育,颅顶各骨之间有结缔组织膜封闭的间隙,称为颅 囟。 第三节 关节学 一、总论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叫骨连结,可分为两种:直接连结、间接连结。 (一)直接连结 特点:两骨间借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相连,其间无间隙,又称不动关节。 可以分为 3 种形式: 纤维连结如颅骨缝连结、前臂骨间膜。 软骨连结如椎间盘、耻骨联合。 骨性结合如骶骨、髋骨。 (二)间接连结 特点: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具有腔隙及滑液;有较大的活动性 的连结,又称关节。 关节的主要结构 1关节面 相关节两骨的接触面,包括关节头

16、和关节窝,表面覆有关节软骨。 2关节囊 附着于关节周缘及其附近的骨面上,分为: (1)纤维膜外层,局部增厚形成囊韧带。 (2)滑膜内层,产生滑液;可形成突入关节腔的滑膜襞和向关节囊外突出 的滑膜囊。 3关节腔 关节囊滑膜层与关节软骨之间所围成的潜在性腔隙。 内有少量滑液, 呈负压。 关节的辅助结构 1韧带 可分为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固性。 2关节盘和关节半月板 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称为关节盘;周缘附于关节囊内面,呈圆形,周 厚中薄,将关节腔分为两部分。可使关节面更为适合,增加关节运动形式,减少 冲击震荡。 膝关节中的纤维软骨板呈半月形,称为关节半月板。 3关节唇 为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可加深关节窝、扩大关节面,使关节更 稳固。 关节的运动形式 运动形式的特殊性: 1一般向前为屈,向后为伸;而膝关节以下相反,即向前为伸,向后为屈。 2拇指与手掌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