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课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101217177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理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药药理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药药理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药药理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药药理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药理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学》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课件,1,中药药理学 马骏 教授 药学系药理教研室 2012-2,医学课件,2,医学课件,3,第一章 绪论,总论,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医学课件,4,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TCM)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医学课件,5,一、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of TCM)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和物质

2、基础。 中药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of TCM)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医学课件,6,药物 机体,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理学,医学课件,7,中药 机体,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中药药理学,中药:是按照中医理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天然药材。 机体:人体、动物体、微生物体。,医学课件,8,掌握概念的三个要点,指导思想:中医理论指导 研究方法:现代科学的方法与手段 研究内容:中药药效学 中药药动学,医学课件,9,医学课件,10,二、学科任务: 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依据,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阐明药效产生

3、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3.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本质。 4.研发新药。承担新药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促进中西医结合。同时也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医学课件,11,二、学科任务: 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依据,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阐明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例:麻黄平喘 大黄泻下 丹参、川芎活血,医学课件,12,二、学科任务: 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依据,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阐明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医学课件,13,二、学科任务: 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

4、科学依据,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阐明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3.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本质。,例:肾气丸、右归丸治疗肾阳虚 四逆汤治疗亡阳证,医学课件,14,二、学科任务: 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依据,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阐明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3.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本质。 4.研发新药。承担新药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医学课件,15,中药药理学 富含生命力,不断发展中的学科 基础认识 临床有效中药 相应药理效应 药理效应 临床有效中药 中药新药来源,中药及复方、化

5、学部位、单体、化学合成,4、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医学课件,16,新药研究程序,一、临床前研究 药学研究: 工艺路线、理化性质、质量 标准、稳定性 药效学研究 药理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 药动学研究,医学课件,17,新药研究程序,二、临床研究 一期临床 二期临床 三期临床 四期临床(售后调研),医学课件,18,二、学科任务: 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依据,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阐明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3.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本质。 4.研发新药。承担新药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促进中西医结合。同时也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

6、和国际化。,医学课件,19,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中药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一、古人对药物作用及作用机理的探索 “神农尝百草”始于四千年前,是对中药药理的初步实践。 “法象药理”模式,始于宋,盛于清,宋徵宗赵佶圣济经卷五,取名“药理篇”提出:“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物物妙理,可得而推” 。,医学课件,20,二、中西医药学发展和转归 1. 医学 公元前43世纪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文集与中国黄帝内经几乎同时问世。 公元二世纪 西医向地中海沿岸转移,在古罗马开花结果。而中医在黄河流域已有长足发展。 公元七世纪 我国中医药学达到相当成熟程度,政府颁布了

7、第一部药典唐、新修本草。 公元十六世纪 李时珍完成了著名的本草纲目。 公元十七世纪 西医新理论的创立与新技术的应用。,医学课件,21,2. 药学 1804年 德国药师Sertuner从阿片中提取吗啡。 1909年 Ehrich合成了砷矾纳明治疗梅毒。 1935年 Domek 发现了磺胺的抗菌作用。 1940年 英国Florey在Fleming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青霉素,使药学得到 飞速发展。而中医药学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之后漫长的300年中,几乎无大的进展。,医学课件,22,3. 现代中药药理学发展三个时期: 20世纪2040年代: 1923年陈克恢对麻黄的研究。 5080年代:筛选治疗多发病,常

8、见病药物,结合中医理论与治疗法则研究,为中药药理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90年代后:单味中药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复方的多效性的多成分、多靶点的概念。 1982年王筠默教授编写了第一本中药药理学教科书。正式列入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专业课和中医专业的基础课。 1990年开办中药药理专业和随后的硕士、博士点,大大地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医学课件,23,医学课件,24,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功能的高度概括 四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以及有毒和无毒,药性,医学课件,25,药理效应 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兴奋与抑制 、补充不足 、抑制、杀灭,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医学课件,2

9、6,生理(阴阳平衡) 病理(阴阳失调),兴奋、抑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调节作用:,医学课件,27,一、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五、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六、对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第一节 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医学课件,28,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寒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如羚羊角、牛黄、冰片、黄芩等多有抗惊厥、镇静等中枢抑制作用。 观察指标:脑内Adr、DA、 DH 、5-HT含量。 (2)温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如麻黄、独活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能引起失眠、不安。 观察指标:脑内Adr

10、、DA、 DH 、5-HT含量。,医学课件,29,2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1)温热药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附子、干姜、肉桂、鹿茸组成的复方可使寒证患者交感肾上腺功能,DH活性,CA含量。 脑内Adr、DA、DH含量。 细胞内cAMP含量,cAMP/cGMP比例恢复正常。,医学课件,30,(2)寒凉药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知母、石膏、黄芩、黄连等组成的复方使热证患者交感-肾上腺功能减弱,尿中的CA和cAMP排除减少,体内DH活性。 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cAMP/cGMP水平恢复正常。 牛黄、丹皮等使脑内DH活性,5-HT含量增加。,医学课件,31,3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

11、1)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人参使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升高,使血中17OHCS 促性激素样作用, 使甲状腺功能升高,和TSH升高。 淫羊藿使下丘脑-垂体-肾腺轴、肾上腺皮质轴等功能升高。,医学课件,32,(2)寒凉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石膏、知母、黄芩可使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功能受到抑制,使体内TSH含量减少。,医学课件,33,4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1)温热药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麻黄碱使机体代谢率升高。 鹿茸、麻黄、何首乌、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等促进糖元分解,血糖升高。,医学课件,34,(2)寒凉药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石膏、知母、黄芩使耗氧量降低。 知母、地骨皮等使血糖降低。 知母、

12、黄连等能抑制Na+,K+-ATP酶活性,产热减少。,医学课件,35,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温热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附子、乌头等有强心作用,正性肌力、正性频率作用。 麻黄、蟾酥等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医学课件,36,(2)寒凉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葛根、黄芩、黄连等可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医学课件,37,小 结: 现代研究认为四气可简略分为寒凉与温热两类。 寒凉药与温热药对机体的影响在以下诸方面有所不同: 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三大物质代谢;某些药理作用方面。,医学课件,38,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环核苷酸 物质代谢 温热药 cA 寒凉药 cG ,医学课件,39,复习思考题,用现代药理学术语分析:“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