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118518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1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材介绍继 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之后,教育部又开始了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2004年 9月高中课程改革已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 4个省全面铺开。2003 年 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2004 年 2月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根据课标组织编写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1(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2(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 1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 2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2、选修 31)五本学生用书和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下面将我们在教材编写中的一些想法向物理教育界的同仁们做一简单的介绍。一、编写指导思想高中物理教育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要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此次教材编写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前提下,特别注意突出以下几方面的指导思想: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坚持以学生发展

3、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培养全面发展、有科学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新型人才服务。2根据纲要和课标中“多样性”、“选择性”的精神,编写不同系列、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教材,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潜能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3教材呈现的方式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尽管各个系列教材在概念和规律、科学方法、人文精神。实际应用等方面会各有侧重,但是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的开展。4注意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观点。教材的编写注意表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5教材要有新意和时代气息。教材在概念和规律、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与探究等方面的设计要合理、有趣、有新意,使学生喜欢阅读,愿意参加所设计的活动。在取材上要选择那些鲜活的和能反映时代气息的内容,如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国内外科技新发展的情况等。用心 爱心 专心 2二、教材特点(一)共同必修物理 1、物理 21注意基础性,兼顾差异性共同必修部分是全体高中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内容,学完共同必修的学生将根据各自的情况选学不同的物理。所以,教材充分注意了基本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以适应全体学生的需求。例如对于课标中所要求的基本内容,教材中都用大字部分来表现。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和方法都有充分的体现。不过尽

5、管高一第一个学期课标要求学习共同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的能力倾向、学习兴趣的不同,教材的设计除注意共同的基础性外,还应体现差异性,为不同的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出于这些考虑,教材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栏目。如“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STS”等。这些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学习。如第二章第一节“做一做”中的“用计算机绘制 vt 图象”,就是为那些有条件使用计算机、对利用计算机进行物理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安排的;又例如第五章第三节“说一说”中关于“瞬时功率”的讨论,是为那些学有余力、乐于和善于进行理论思考的学生所安排、设计的。另外,像书后的“课外读物”、“推荐网站”

6、“课题研究”等,也都具有兼顾差异的考虑。2联系实际,注重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把物理知识学好。我们在教材编写中注意了概念和规律的实际应用,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注意选取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和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如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第二节结合实际地图讲路程和位移等),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展示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展示应用物理知识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有亲近感。3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新课标中强调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

7、用,对此我们在教材编写中也给予了特别关注。对于一些物理规律的习得过程,教材中特意设计成了探究式的实验,以便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的同时,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所选的探究式学习的内容注意适合学生的探究,同时在数量上也做了合理的安排。除了给予实验探究足够的重视外,在其他学习方式方面也对探究活动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设计了讨论、查阅资料、大家谈等多种形式的栏目。为了突出科学探究的本质,避免对探究产生形而上学的认识,教材中没有单独设立“探究”的栏目。因为高中的科学探究较初中的科学探究更广泛、更丰富,如果设置这样一个栏目,似乎不是这个栏目的内容就不是探究了。其实科学探究是人们由未知经过探索,到已知

8、的一种过程。科学探究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求精神是与生俱来的。科学教育应该保护并发扬青少年的探究精神。其实,这两个模块的教材从整体上是以探究的思路展开的。用心 爱心 专心 3例如,全书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物体的运动是复杂的,如果物体都是一个个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点”,问题就简单了。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做这样的“点”呢又如,在第二章开始的时候,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到底遵从什么规律?提出这样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事例。从教学活动的角度讲,高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不全是实验探究,这点必须强调。它们与初中

9、阶段的实验探究具有相同的特征,只是研究的手段不完全是实验或者完全没有实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材安排了几个典型的、没有实验活动的科学探究,例如第五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第六章第六节“探究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等。有些实验,探究性很强,这一点在实验的标题中都明确地标示出来了。例如: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三章第四节的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探究性的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结论是未知的。这样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为了使教学不走弯路,教材在适当环节给出了一定的提示,帮助学生沿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又不直接给出结论,以保持学习的探究性。例如第三章第

10、四节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对于不涉及实验的探究活动,教材也用提示的方法,既使学生能够不太困难地走下去,又保持了教学内容的探究性,例如第五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等。科学探究的活力在于每个具体的探究都与另一个不一样,它不是僵死的教条,无论是科学研究中的探究还是科学课程中的探究,都是如此。4关注科学的人文内涵科学文化是求真求实,人文文化是求善求美。两者尽管形成的背景、关注的对象以及涵盖的内容不同,但在深层的价值取向上,则是相通、互补的。物理课的学习应该是在学习物理内容的同时关注物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了解科学的文化价值。我们在教材编写中对此充分重视。教材的行文在学生可接受的条件下,尽可

11、能体现科学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走进课堂前”,编者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对话,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及科学巨匠达芬奇及其传世作品“蒙娜丽莎”引入物理课堂,又比如“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整篇都将着眼点放在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上,另外还专门有“物理学与思维观念”的阐述。这些都想让学生在较高一层面上理解科学的意义。再比如在第一章第一节的“问题与练习”中,将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与物理学中相对运动的概念有机结合。教材还专门设有“STS”栏目,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物理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章前富有针对性的名人语录都能画龙点睛地对科学的本质及其人

12、文内涵起到很好的阐释作用。例如第七章第四节,学过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后适时引用的李政道关于物理规律用心 爱心 专心 4普适性的话语,第七章第一节梁启超关于科学与艺术关系的见解,以及绪言“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引用的庄子的话,读起来都能给人以某方面的启迪。(二)选修 111强调科学方法、科学素质的培养学习这部分课程的学生虽然对于科学知识的要求不必像选修 3系列的学生那样高,但是如何考虑问题、如何研究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物理学中的一些科诸如“观察实验”、“猜想与假设”、“以直代曲”的方法等,对这些偏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科学的方法要以科学的知识为依托。深入、本质和融会贯通

13、的知识,是形成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素质的前提和基础。现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人类与物理世界的长期对话中,经过无数的曲折与反复,进行抽象概括而获得的。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教材注意有意识地在一些主要处,通过对现有知识的历史考察,让学生了解科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它的自然原型和理想模型是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相应的概念和定律是如何萌生、提炼和发展的,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科学方法的不断体会。例如教材在第二章第二节“科学足迹”里的“电流磁效应的发现”中,将奥斯特如何思考、如何发现问题的历史足迹呈现给学生,在历史与逻辑的结合下,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的本质和内涵。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习到物理学中一些基本

14、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我们在教材中除让学生学习、了解前人的一些方法外,更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们进行自主地学习、探究,以培养科学的方法。例如教材在第三、四两章各安排了两节“课题研究”给学生自主学习开辟一些空间。又比如,教材中除安排有让学生探究的“实验”外,还专门设有“探索者”的栏目,给学生课外探究以开放的空间。2突出人文教育特色选学这一系列的学生一般是人文倾向多一些的学生。人文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向学生提供正确的人文导向,设置一种理想人格的典范,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人格的完美化。作为侧重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物理教材,应该突出人文教育的特色,力求完美地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

15、合。教材在绪言中以较大的篇幅,叙述了以物理学理论和相关技术突破为先导的近代三次技术革命的发生,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上的重大进步在人类的认识和生产力发展中产生的震撼人心的冲击和推动。同时又以较充分的材料,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揭示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能”,以确立关于科学技术功能的正确的社会评价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关心”。关心人类的命运,关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心科学技术的正确应用,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用心 爱心 专心 5教材在其他一些地方也注意自始至终贯穿这种科学的人文精神。例如第二章“司南”的章首图,第二章第一节中的“

16、郑和下西洋”,散布在各处的与物理学相关的“邮票”等,都试图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起到积极的作用。3追求物理学历史发展与前沿进展的结合及其在教育功能上的统一教材注重历史和现代的有机结合。我们认为学生既顺应了历史,知道前人是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的,从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同时也要关注现代,知道当今人们是怎样开展科学研究和关注哪些问题。学习物理学的历史和现代都是为了学生受到全面的科学教育。例如第二章“磁场”章首即以一个“司南”的照片展示了我国古代对科学的贡献,接下来以郑和下西洋开始了磁的探索,在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和研究了磁的一些内容后,又提到“阿波罗登月计划”探究月亮磁场的问题。这样就把历史和现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确地感受到,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历史,更主要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更好地服务现代。另外,一些看似比较“基本”、比较“历史”的内容,如果我们最终将他们落脚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学生就会既感兴趣,又会对基本的科学内容引起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