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1165774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古诗词三首之独坐敬亭山写作背景: 李白还曾经到今安徽省贵池区西,古时候叫秋浦,因那里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

2、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句,了解诗句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诗古诗,指导背诵,积累语言。3、看注解,想象画面感知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吟诵李白的静夜思导入,拓展李白其他诗歌。2、引入独坐敬亭山。(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知作者,解诗题1、作者: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仙”。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三、抓字眼,明诗意1.听古诗朗诵,并画上节奏符号。 2

3、.出示要求,布置自学。找出重点词语,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2检查自学。指读全诗。(正音)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到影子;一片白云也悠闲地飘走了,四周一片寂静。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对视,我们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的。四、再诵读,悟诗情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补充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五、课外拓展1出示李白的秋浦歌,让学生更加认识李白。

4、 2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六、布置作业1、抄写独坐敬亭山2次。2、熟背独坐敬亭山。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飞尽 独去 孤独寂寞 相看 只有 敬亭山: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后改名敬亭山,李白一生一共游览宣城七次,多次登顶敬亭山,并那里留下了这首独坐敬亭山,此后,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苏东坡等许多诗人慕名先后登上了敬亭山,并在那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敬亭山也被后人称为“江南诗山”。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到影子;一片白云也悠闲地飘走了,四周一片寂静。(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对视,我们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淡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