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旅游休闲发展战略研究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1152818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0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旅游休闲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民旅游休闲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民旅游休闲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民旅游休闲发展战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旅游休闲发展战略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锯衙 硒宪考 考2 0 1 4 年第3 5 期( 总第2 5 9 5 期) 国民旅游休闲发展战略研究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孔璎 红 , 、 n l 3年2月2日,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 国民旅游休闲 厶U纲要 ( 2 0 1 3 -2 0 2 0年 ) ( 简称 国民旅 游休 闲 纲 要 ) , 随后 , 各省在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的指导意见下, 纷纷出台了本省的实施意见, 2 0 1 4年 3月4日, 广西壮族 自治区人民政 府办公厅 颁布了 国民旅游休 闲纲 要 ( 2 0 1 3 -2 0 2 0年) 广西实施细则 。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及各省 实施细则 的实施既标志着中国大众休闲、 大众 旅

2、游时代的到来, 又彰显了政府优化产业结构 、 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 促进入的发展的战略导向。面对长期以来旅 游休闲发展的政府惯性以及 由此形成的体制约束 , 构建 市场导向型旅游休闲发展模式并真正落实“ 以人为本” 的发展理念, 是促进国民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和建立 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经济体制的重要课题。 一 、国 民 旅 游 休 闲 是 经 济 发 展 与 人 的 发 展 的 双 度 契 合 旅游休闲主要以休闲为目的, 它是旅游产业高级阶段 发展形态, 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 通过人共有的行为、 思想、 感情创造文化氛围、 传递文化信息、 构筑文化意境, 促进人的身心和意志的全面发展。 改

3、革开放以来中国 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 , 为社会生产发展、 人们生 活水平的提高创造和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物质基础。但也 正是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数量和速度的增长, 而对经济与社 会、 自然、 文化和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重视不足, 经 济发展的粗放、 资源的过度消耗、 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 人 的发展内生力的缺失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代价和后续发 展的巨大阻碍。旅游休闲产业作为旅游业的新兴业态, 就 是为满足人们旅游休闲需要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是以旅 游业、 娱乐业、 服务业、 体育产业、 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的 经济形态与产业系统, ( 具有资源消耗少、 环境污染低、 产 业联动生强、 就业容

4、量大等特征。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的实施对旅游休闲发展有了更强 的人本指向和人文关 怀, 提出了以人为本、 服务民生、 安全第一、 绿色消费, 健 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发展理念, 通过保障国民旅游休 闲时间、 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等具体举措 , 促进旅游休 闲的健康发展和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 幸福感。显然, 国 民旅游休闲的发展既是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的重要经济战略 , 又是一项国民健康工程、 国民幸 福工程、 国民就业工程、 国民消费工程 , 对提高国民身心 健康水平、 国民素质、 人力资本质量, 增加国民收入, 增强 国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公平性 , 优化社会资本、 化解社会

5、 矛盾 , 调整经济结构, 扩大内需, 促进居民消费, 打造可持 续发展模式 , 创造幸福 G D P等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带动作 用。 国民旅游休闲不再是纯粹的旅游产业发展问题, 而是经济与人的双度发展的一种制度优化和战略选择 , 是实现经济与人的协调发展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 二 、 国民旅 游 休 闲发 展 应 坚持 市 场主 导 原 则 改革开放 3 O多年来, 我国也一直在逐步调整和强化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与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已经明确提出, 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也同样适用于指导国 民旅游休闲的发展。如何引导国民健康 、 文

6、明、 环保的休 闲理念 , 更好地发挥国民旅游休闲在推动旅游产业转型 升级 、 促进旅游消费升级 、 拉动内需、 强化就业功能和加 快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 关键是要提高国民旅游休闲 资源配置效率和共享度, 进一步释放和扩大国民旅游休 闲对旅游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让更大范围的 国民在旅游休闲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如果继续采用政府 主导型发展模式显然难 以实现上述 目标, 因为在激烈的 周鹏飞: 城郊休 闲旅游产业发展障碍及其矫正 : 重庆个案 , 载于重庆 社会科 学) 2 o 0 9年第 l 0期。 冯凌、 郑斌、 龙江智 基于民生视角的国民休闲战略本质-9特征研究 , 载于 旅游学刊

7、 2 0 1 1 年第1期。 旅游市场竞争中, 政府“ 有形的手” 是难以及时把握瞬息 万变的市场需求的, 通过行政审批和行政命令的方式必 定会降低旅游资源的配置效率。旅游休闲现实发展中存 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条块分割管理、 恶性竞争、 资源浪 费和国民利益让位经济发展等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 由于政府对旅游资源的过多直接干预。这就决定了在经 济发展水平、 市场关系等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未来时期, 国民旅游休闲发展不能再沿用以往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 式 , 而 是要 以市场为 导向来优化 旅游休 闲资源配置 , 增 强 国民旅游休闲与旅游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 三 、 国 民旅 游 休

8、闲发 展 路 径 选 择 ( 一)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增强国民旅游 休闲业发展的协同力。 市场导向下的国民旅游休闲发展既要确定市场的主 导性和决定性地位, 更好地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又要处理 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使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正确 归位、 强化两者的协调力与配合力, 增强国民旅游休闲发 展的内生动力。重点是政府要转变职能, 理顺市场和政 府的关系, 明确政府在国民旅游休闲资源配置中的职能 与分工, 把那些政府不该管、 管不好、 管不了的事项还权 于民、 还权于市场、 分权于社会 。 要完善旅游法律法规, 加强对旅游企业管理和服务提供者的监管与考核 , 建立 公平、 透明

9、、 健康的旅游市场秩序, 保护好旅游消费者的 合法权益。加强旅游休闲政策宣传, 引导国民树立健康、 文明、 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 , 养成科学、 合理消费的良好 休闲行为, 鼓励人们在休闲时间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益 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拓展 国民旅游休闲空间, 丰富旅游休闲的载体; 推进旅游咨询 中心、 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 完善旅游交通服务功能、 旅游景区发展规划、 旅游安全应急与救援体系、 旅游休闲 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 旅游消费者权益投诉、 处理机 制, 提升旅游休闲安全保障和服务水平。健全失地居民 土地补偿机制, 加大土地补偿金额力度并及时足额发放, 加

10、强农村技能培训体系建设, 提高农民劳动技能, 科学解 决好他们的后续就业等问题。 ( 二) 构建国民旅游休闲跨区域联合发展机制 , 增强 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的联动力。 在旅游业资源、 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 , 整体 倔衙 硒宪考 考2 0 1 4 年第3 5 期( 总第2 5 9 5 期 性、 系统性、 全局性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 势, 旅游业发展必定会走向联合发展之路, 国民旅游休闲 亦是如此。推动国民旅游休闲跨区域联合发展的意义还 在于有利于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 利用效率, 加强地区之 间、 产业之间的联系, 打破旅游业“ 各自为政” 困局, 避免 恶性竞争, 优化旅游区域空

11、间结构, 增强区域资源环境承 载能力和旅游业发展竞争力。构建国民旅游休闲跨区域 联合发展机制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 建立区 域 国民旅 游休闲合作协调机构 。该机构 负责区域 间 国民 旅游休闲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 做好区域性旅游资源开发、 规划与战略合作, 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塑造, 旅游业发展与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间关系等问题, 通过完善合作制 度与章程 , 拆除行政藩篱, 打破制约旅游资源自由流动的 制度壁垒, 推进区域旅游统一市场体系建设, 整合和优 化国民旅游休闲资源 , 增强区域之间国民旅游休闲发展 的协同力。第二, 完善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分享机制。该 机制的建立要坚持市场机

12、制原则、 法律手段原则、 制度设 计原则和财政手段原则 , 要兼顾机会平等、 权利均衡 、 权 责统一, 尽量避免各地方政府和合作企业之间的利益冲 突, 激发区域合作主体参与区域旅游合作积极性 、 主动 性, 促进国民旅游休闲区域合作有序健康发展。第三, 拓 展国民旅游休闲区域合作内容和方式。合作方式方面, 根据旅游资源的禀赋优势和发展方向, 推进与不同主体 之间的合作, 如临近区域合作、 远距离区域合作、 旅游城 市之间的合作、 旅游景区之间的合作、 行政区域之间的合 作、 异质性区域之间的合作、 流域之间的合作、 旅游企业 之间的合作、 旅游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合作等, 不同的合作 主体之间又

13、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在合作内 容上, 包括旅游资源开发、 旅企合作、 旅游技术开发、 旅游 新产品和路线设计推广、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人才培 养、 旅游宣传推介等。 第四 , 完善区域旅游交通体 系建 设, 重点是推进铁路、 公路、 水路、 民航等旅游交通基础设 施建设, 构建网络发达、 交通便捷的一体化旅游交通体 系, 实现旅游交通和旅游路线的无缝衔接。 ( 三) 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发展评价体系, 增强国民旅 游休闲发展民心力。 国民旅游休闲发展评价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要素: ( 1 ) 国民旅游休闲的服务内容、 服务方式要与 最广大国民消费需求相一致 ; ( 2 )

14、 旅游休闲的价格要尽可 李晓东: 市场导向下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探索 , 载于 改革与战略 2 0 1 4年第2期。 乌兰: 区域旅游合作整体化发展途径探析 , 载于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 0 0 7年第2期。 王雪芳、 廖国一: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 载于 改革与战略 2 0 0 7年第5期。 秦学: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 模式与协调机制 ,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4年博士论文。 锯衙 硒宪考 考2 0 1 4 g - ; 3 5 期( 总第2 5 9 5 期) 能与更大群体国民的消费能力相适应; ( 3 ) 在旅游休闲 中, 国民的人身安全

15、要得到根本性保障; ( 4 ) 旅游休 闲的 产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生活质量 、 幸福感水平要同步, 即地 方政府评价旅游休闲发展要去增长化、 资本化, 注入更多 的人本关怀考量; ( 5 ) 旅游休闲产业政策与国民旅游休 闲的权利保障要协同推进。根据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的标 准和现实旅游休闲发展的状态, 未来时期旅游休闲的发 展要得到应有改进和完善。其一, 对地方政府包括旅游 业在内的经济发展考核要实现由经济增长 、 资本引进、 招 商规模等物本主义向经济发展质量 、 经济发展与人的发 展的协同度等人本主义转型。其二, 引入和完善旅游休 闲听证制度, 即在旅游景区开发、 服务项目设立、 旅游路 线设

16、计 、 旅游产品开发等之前, 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 全面了解人们的实际消费需求 , 保证旅游休闲发展能够 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 避免旅游休闲发展“ 空心 化” 。其三,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 增强国 民旅游休闲安全保障。重点是要旅游休闲公共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建设要与旅游休闲业发展同步推进 , 旅游基 础设施建设前要经过严格的项 目规划、 论证、 决策, 加强 施工监督管理、 设施 日常管理和使用 , 做到超前设计 、 超 前规划和超前建设, 所采用的材料或者产品必须是安全、 长寿和耐用的。 其四, 完善 国民旅游休闲权利保障机 制。通过健全有关制度政策, 加强对机关 、 团体、 企事业 单位对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 并制定和完善有关鼓励民办企业、 非企业单位等单位职 工休假保障制度 , 扩大带薪休假保障覆盖面。 ( 四) 健全国民旅游休闲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