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150048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报告《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研究报告《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研究报告《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研究报告《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研究报告《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报告《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本溪市艺术实验幼儿园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课题组报告执笔者:黄春丽内容摘要: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关键期,它建立在良好习惯养成基础之上。陈鹤琴先生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小班幼儿处于模仿与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是良好习惯养成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探索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可以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形成秩序感,逐步建立自信心和自我服务意识,为中大班幼儿园生活打基础,推动幼儿园整体教育工作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案例观察研究法、讲授法、经验总结法开展课研究工

2、作,探索出在一日生活、艺术活动、游戏活动及家园共育四种有效途径促进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关键词: 小班幼儿 行为习惯 培养途径一、正文问题提出:由于目前国内外在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主要针对3-6岁年龄阶段,对于小班幼儿这一成长时期还没有独立、系统的研究与探索。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了幼儿园在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作重点与发展目标。指南提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而优秀品质的形成需要建立在良好习惯与性格养成的基础之上。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环境中走出来,开始全新的社会化集体生活,每一个家庭个性化的教

3、养模式以及祖辈过多的参与幼儿教养生活的结果使小班孩子们自理能力较差,缺乏自我服务意识,个别被父母过度束缚的孩子甚至还出现一些胆怯,自卑,内向、多动等心理问题,相当一部分幼儿开始进入集体生活之后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和依赖情感,需要在教师的积极关注、安抚、引导与陪伴下完成从陌生到熟悉,最后到喜爱幼儿园环境的适应过程,因此有必要开展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本课题拟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小班幼儿模仿与秩序感敏感期这一特点进一步探索有效开展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为幼儿园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4、希望通过研究与探索总结出翔实有效、系统可行的习惯养成途径与方法,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推动幼儿园保教工作顺利开展,也为今后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目的和意义:1、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小班幼儿处于秩序感与模仿的敏感期,可塑性强,是习惯养成最佳时期。蒙台梭利提出幼儿具有吸收性心智学习特点,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善于模仿成人的行动。加强对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既能够让幼儿在小班的学习生活中顺利渡过心理适应调试期,同时又能学会生活中的基

5、本技能,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自信心和自我服务意识,为中大班的幼儿园生活打下基础。2、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健全人格至关重要。好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指出: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都来自童年。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或社会中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学习与活动,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帮助幼儿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和老师同伴建立积极愉快的情感,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的发展,还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形成活

6、泼开朗的性格,并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3、提升家庭教育功能,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在幼儿园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帮助家长认识良好习惯养成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习惯养成的正确途径与方法。树立科学的养育观和教育理念,让家长学会主动放手,为幼儿营造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及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讲卫生,做事独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孩子在好习惯中快乐生活,提升家庭教育功能,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4、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可以让孩子的生活进入秩序化的状态,建立起内在的

7、安全感,实现规则的构建,进而上升到精神的文明。现在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将来的思想品德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实施习惯养成教育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概念界定:习惯: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二、研究目标:科研目标:1、探索小班幼儿习惯养成的途径与方法,全面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

8、南精神,形成以研促教,以教兴研的专业化学习与成长模式。2、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出适用于小班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3、拓展教育思维,形成将良好习惯培养与游戏、教学、生活相融合的教育策略。育人目标:1、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转变教师重教育、轻习惯的教育思想,树立“一切皆教育,生活即学习”的教育理念。2、关注幼儿全面成长,多种途径开展生活卫生习惯、礼仪习惯、运动习惯、阅读习惯等养成教育,实现从幼儿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到促进儿童内部素质的发展,培养兴趣,获得经验,增强自信、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成长。3、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有效模式,建

9、立良好的家园沟通合作桥梁,搭建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家园共育的平台。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持久性、统一化,家园共同努力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工作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找到有效开展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形成园本化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模式,在全园中、大班幼儿中全方位普及和推广,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真正成为我园教学工作中的常规内容,促进幼儿园每一个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三、课题研究思路与框架课题自立项研究以来,幼儿园课题组在总负责人的指导和引领下,扎扎实实的开展各个阶段的研究工作,从幼儿良好习惯培养内容的确定及培养途径方案的制定入手,分三个步骤开展课题研究:1、查阅文献,制定研究方

10、案。大量阅读儿童教育专业书籍,在过程中坚持学习,寻找课题研究理论支撑与专业指导,并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案。2、依据方案针对具体研究内容实施课题研究工作,认真记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3、结束阶段做好经验总结与梳理,开展经验分享工作。四、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和措施目标达成情况:通过这次研究工作提高了参与课题研究教师队伍的教科研素质,吸纳了全新的儿童教育观,实现教师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并辐射到幼儿园其他教师与家长群体,在中、大班进行了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推广,促进了全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师们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持之以恒的从生活、游戏、教育活动等各个方

11、面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与要求,逐渐帮助孩子们适应幼儿园生活,在小班下学期孩子们基本建立了良好的常规习惯,如生活卫生习惯、进餐习惯、礼仪习惯、阅读习惯、运动习惯、倾听习惯等,在游戏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我服务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身心得到了锻炼与健康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培养孩子的同时指导家长开展家庭中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让家长认识到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把孩子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通过家园共育保证了对幼儿教育的一致性,使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形成的好习惯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在工作中,由于幼儿所在家庭成员结构与文化素养的层次各不相同,在向家长进行幼儿良

12、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家长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与要求下,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改变生活中对幼儿过度保护与替代的教养模式,在家庭中为孩子提供更多自主独立做事情的机会,如教孩子自己穿脱衣服,鞋子,自己独立进餐,洗手、洗脚,帮助父母摆放鞋子,自己学习收拾玩具、图书等。幼儿在父母以及教师的共同帮助和指导下,生活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还有一少部分的家长,隔辈老人的溺爱使孩子在家庭里没有获得生活技能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或者父母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技巧、态度粗暴使幼儿产生畏缩心理拒绝学习,从而导致入园适应缓慢,各方面的习惯、能力照比其他幼儿较差。科学研究发现三岁左右是孩子动手能力发展与意志

13、情感培养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孩子各方面能力和水平的发展就会出现滞后的现象,单纯依靠幼儿园教师的努力是无法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与习惯的顺利发展。由于这一原因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研究工作无法全部完成,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引领。此外,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还可以扩展其他培养途径,如在户外运动,语言阅读、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中渗透和开展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探索的内容。研究内容:幼儿习惯的形成是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关注幼儿全面成长,多种途径开展生活卫生习惯、礼仪习惯、运动习惯、阅读习惯等养成教育,实现从幼儿外部

14、行为习惯的养成到促进儿童内部素质的发展,培养兴趣,获得经验,增强自信、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成长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小班幼儿处于秩序建立的敏感期,对生活中规律稳定的生活规则易于接受和巩固,根据小班幼儿乐于模仿,依靠感知觉来发展和学习,以及吸收性心智等特点我们确定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在一日生活中开展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在艺术活动中开展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3、游戏活动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4、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过程和措施: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4年4月20

15、15年3月,分准备、实验、总结三个阶段,现将此课题的研究工作汇报如下:一、加强组织管理,强化研究意识。申报小课题以后,积极组建实验队伍,吸纳了富有经验的小班教师和美术老师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并根据个人所长和能力进行了具体分工,落实各自职责。课题第一负责人负责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的管理、研究后的考核;每位实验教师负责落实研究计划、开展研究内容、提供研究信息、总结研究经验等各项工作。( 一)、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前期工作调查分析,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确立课题研究内容,制定课题具体研究方案。1、调查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背景和现状,分析养成不良生活习惯的原因。

16、2、确立小班幼儿习惯培养目标,本课题将小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为两个方面,即: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其体验的核心理念是自理自立,体现的主要人格特征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清洁、进餐、睡眠、排泄、锻炼的好习惯,做到能够自我服务。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培养,其体现的核心理念学会做人,体现的重要人格特征是尊重他人,懂礼貌,诚实勇敢,乐观,遵守规则,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等。3、探索出适合本园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策略。确定通过一日生活、艺术活动、游戏活动、家园共育四个方面开展实践研究与探索;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责任分工,根据各自所长和所在班级幼儿年龄特点确定具体研究方法。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5年2月)小班幼儿刚入园时期,在家庭中个性化的的教养方式让孩子们行为习惯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