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133339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生活中的透镜姓名:薛栋工作单位:洛南县八里桥中学学科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课从生活例子入手,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使用提问设疑、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模型、教师演示、学生独立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侧重于让学生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和探究生活中几种应用透镜的仪器的成像情况,去体现成功的愉悦。使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成像形成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下一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动手制作等多方面能力。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知识和技能l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和方法l 通过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l 凸透镜成像时,简单比较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到透镜的距离。l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l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l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3、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本课作为光学的入门,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光学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和了解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并且动手尝试了观察以上作用,对光的变化背后的秘密建立了点兴趣,但对于透镜的作用在生活中怎样应用还不甚了解,还不知道怎样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怎样用科学的逻辑发现生活中的奥秘,动手尝试的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都有待培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

4、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基本还是很感兴趣的,但从情感上总会觉的入门容易学好很难,本课作为光学的入门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源动力。本节课从生活例子入手,使用提问设疑、教师指导等方式,贴近生活、简单了解光学和透镜知识的应用,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就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学习习惯,学习的伊始,搞定学生的物理思维的问题,培养孩子优秀的学科学习习惯,建立起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会给后期决定性阶段的学习提供重要帮助。要是把物理学习比喻成建大厦,那最重要的无非就两件事:打好地基和和搭好结构,这两件事直接决定了大厦的高度。通过教师

5、指导学生制作模型、教师演示、学生独立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考虑到怎样用学到的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怎样用科学的逻辑发现生活中光的奥秘,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对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的考查。第三就是给予孩子自信心,新学科的初始学习一切顺利的话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就会大增,学习就会充满动力变的简单而有趣了。可以通过科学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和探究生活中几种应用透镜的仪器的成像情况,去体现成功的愉悦。并帮助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成像形成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

6、成像原理,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分别成什么像,物距和像距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镜子?它们有哪几种类型,我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师:这种区分我们是从透镜的外形上区分,有同学不用触摸透镜也能区分吗?师:那么我们在学过的镜子当中,哪些镜子能会聚光的作用,哪些镜子有发散光的作用,哪些镜子能成等大像的作用?人们生活中又是怎样应用它们的呢?师

7、:我们知道物理知道总是从生活实际中总结出来又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的。那么同学们你知道生活人我们应用到凸透镜有哪些呢?板书: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部分透镜。板题:生活中的透镜生:学习了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生:有,根据它们对光的作用不同,如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就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就是凹透镜。生: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人们利用它做成太阳灶烧水煮饭和医生利用它做成内窥镜给病人看病等。生: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人们利用它做成汽车的后视镜和街道拐弯处的反射镜等。生: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像,人们利用它做

8、成穿衣镜等。学生的回答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做好学习的知识和心理准备(预计耗时67分钟)二、新课教学 探究新知(一)照相机1、结合学生的实际讲解照相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师:生活中照相机有很多种类,但所有的照相机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像。照相有哪些主要构造呢?出示:照相机的构造图及实物照相机照相机的主要构造:镜头、调焦环、光圈环、快门环、快门按钮、取景器、暗箱盒2、照相机成像特点师:我们知道了照相机的结构,那么它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师:用学过的知识作出远处物体在照相机中成像的光路图吗?板书:照相机:成是倒立、缩小的像(二)投影仪1、介绍投影

9、仪基本结构。师:我们对投影仪来说都很熟悉,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观察一下教室里的投影仪,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2、打开投影仪,师: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板书: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三)放大镜师:请同学们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文字,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是正立,还是倒立的?板书: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四)实像和虚像。1、复习平面镜成像特点。师:同学们我们上章学习过平面镜成像,它所成的像是实像还虚像?师:因为我们用平面镜照镜子时,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那是虚像。那么我们凸透镜成的像又是怎样呢?2、学生设计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像的虚实。提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与凸透

10、镜的距离近远比较。3、实验结论。师:通过实验,点燃的蜡烛在离透镜较远的时候,在另一侧的光屏上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了什么?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哪个成的像是实像?为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及实物观察,讲出照相机的主要构造让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看能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实验观察后汇报:能看到远处的物体变成倒立的、缩小的像。作图:(作照相机成像光路图)生:电灯、载物台、镜头、反光镜、机座、屏幕组成。学生观察带箭头粗细不同线段成像特点。生:像是放大的,倒立的。生:像是放大的,正立的。生:虚像请同学们设计一种实验看谁能证实凸透镜成像的虚实生:说明了有实际的光线通过透镜后会聚成像

11、。生:照相机、投影仪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预计耗时910分钟)了解投影仪基本原理和成像特征(预计耗时67分钟)了解放大镜的成像特征(预计耗时34分钟他)巩固学习,拓展提升(预计耗时67分钟)三、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将今天我们观察结果填入表格:对照板书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镜头 像与物比较 像距与物距比较 像的虚实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小结本课(预计耗时34分钟)四、布置作业课本P9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当堂完成,当堂展示练习巩固(预计耗时45分钟)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

12、的学习进行评价)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姓名薛栋评分指标自评分课堂表现(20分)实验基本操作过程(20分)实验效果(20分)课堂检测(40分)总分(100分)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 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近像远像变大2、 投影仪 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放大镜 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远像远像变大四、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矮化砧嫁接的苹果树树冠体积小于乔化砧嫁接的苹果树树冠体积,矮化砧苹果树单株产量低于乔化砧苹果树,所以,栽植矮化苹果树必须根据不同的矮化砧木和不同类型的短枝型品种适当加大栽培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