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校园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133046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校园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态文明校园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态文明校园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态文明校园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态文明校园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校园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校园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建设美好社会一、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2、了解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及生态建设的思路3、联系生活实际,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当代中学生应如何践行二过程和方法目标交流、讨论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博爱、宽容、悲悯、善待自然、尊重规律的 和谐心灵;2、 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四德育目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贡献五生态目标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好山好水好地方,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二、教学流程:一导入:以朗诵十八大报告的内容导入本课: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

2、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第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

3、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

4、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

5、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

6、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二热点指要 (一)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2009年6月28日至7月1日,由中国环境报社主办、中国环境报理事会承办的“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高层论坛”暨中国环境报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大会

7、在西宁举行。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张文台在论坛上作了“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演讲。演讲中,他紧紧围绕环保部的中心工作和2009年世界环境日“减少污染,行动起来”的主题,阐述了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深入论述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探索有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清洁生产与循环利用中心企业审核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于宏兵,环保部专家库专家、北京矿冶研究院环境保护所所长、环评专家周连碧,分别就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环评问题的解决方案作专题讲座。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引导绿色消费。2009年9月17日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在“第五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上发表讲话指出:建设

8、生态文明,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必须毫不松懈地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必须充分发挥环评制度的宏观调控作用,切实解决城镇环境问题,必须统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大力研发推广高效绿色适用技术,提倡和引导绿色消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009年10月15日至16日,贾庆林在唐山南湖生态城和曹妃甸调研时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增长,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

9、长方式、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2009年9月17日“第五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在北京亚洲大酒店隆重开幕。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第五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的主题确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同时设立了四个专题分论坛,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维护、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讨。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2009年10月19日,第二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10、论坛的主题是“弘扬生态文化、建设文明新村”。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作了“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工程”的演讲报告,报告指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教育要先行。作为提升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和传播文明的有效途径,教育对于建立全民生态文明观与价值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其最终目标就是从意识、知识、态度与价值观、行为等层面,努力形成生态文明价值取向和正确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因此,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民生态素质,是建设生态文明最为基础的工作。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2009年8月22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表示,环保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

11、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关键问题。主动有效地破解这一难题,唯一正确选择就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目标指向,是新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的灵魂所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12月18日在丹麦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会并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21日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哥本哈根会议在经历了曲折后,以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哥本哈根协议。该文件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12、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双轨制,进一步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别应当承担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表达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资金、技术和行动透明度等问题上的共识。这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得到广泛认可,来之不易,应该得到珍惜。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效果中国生态第一市。2009年9月18日,“浙江辉煌60年”系列之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在丽水举行。丽水被誉为“秀山丽水、浙江绿谷”和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森林、水能、矿产、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的总量居全省首位,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8079、8162,林木蓄积量占全省的25;可供开发的

13、水利资源储电量占全省的40,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500亿元以上,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植物种类分别占全省的717和625;建成了浙江省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所属9县(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全部进入全国前50位,其中有4个县进入全国前10位,庆元县为全国第1位,赢得了“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生态建设和保护并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2009年9月15日,央视品牌栏目新闻联播在经典中国辉煌60年的专题报道中,以生态建设和保护并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题,报道了安吉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果。安吉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试点地区,找准了“中国美丽乡村”这一基本载体,谋划“全省树典型、全示范”的

14、基本定位,安吉将以生态文化为先导,以生态经支撑,以生态环境为屏障,吸纳各方意见,在新的起点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统筹发展、协调发展、联动发展的生态文明模式。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走科学发展之路。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6来,我国环保事业逐步融人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场、大舞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减缓了环境污染加重态破坏加剧的趋势,保持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走上学发展的道路。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国生态环境一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显;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积

15、极推动城镇污水处:施建设和运营,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农村环境保护全面启动;环境保护基础能力日益提高。一大批高、精、尖在环境保护领域广泛应用。三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背景: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理念之后,得到了各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同。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四人类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资源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所有开发和利用都应当从整个自然界,尤其是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即所谓生物圈的平衡状况加以全面地和科学地考虑,然后再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当前

16、,不但要加强和扩大那些具有原始性状,即受人类影响较少的生态系统,通过人为的保护和再建、使其维持原始的自然面貌,保持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平衡,而且要重视人类在认识化学物质毒性问题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各种化学物质,从生产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一个防止污染环境的安全措施,更应当寻求无污染的生产方法,制取无毒性的化学产品,显然,这是给化学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更高、更难的任务。五如何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支持者和践行者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已经明确指出:“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这样,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为创造一个无污染和公害、生态保持平衡和优美的环境而共同努力。三、保护地球公约一节约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