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行业.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132965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修复行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态修复行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态修复行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态修复行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态修复行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修复行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修复行业.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修复行业1. 园林行业概述园林绿化行业主要可以分为市政绿化(东方园林、岭南园林、绿大地、国艺园林)、地产园林(棕榈园林、文科园林、普邦园林)和生态修复(铁汉生态)、旅游景区景观(东珠景观、北林地景、奥雅景观、龙日景观、绿维创景)等四大类。其中市政绿化主要指的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公共、小区休闲基地、生态湿地等园林工程或事业单位附属的园林工程等项目。地产园林主要是由房地产公司投资建设的高档小区、别墅、酒店、度假村等周边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绿化工程主要指通过人为购建植被,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主要是开采后的矿场废址、开凿公路和铁路等裸露的山体边坡等)进行辅助修复,从而使其逐步恢复或逐步向

2、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旅游景区景观主要是由政府或旅游服务公司根据观光、休闲、度假等不同主题和功能,通过因地制宜或创造性颠覆,构造差异化的景点和视觉享受,能够满足游客“猎奇、体验、好新”的心理需求和文化需求。目前,市政绿化项目和地产景观占园林绿化工程市场容量的80%以上。1.1 园林行业发展现状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园林行业发展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园林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园林绿化行业快速发展,市场容量已超过2000亿元。根据有关行业调查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园林企业数量总计已超过15000家,园林规划设计院和设

3、计公司1200余家。截止2009年底,同时具备原建设部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和住建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企业国内只有15家,大多数企业并不能提供设计、施工一体化服务。目前国内园林行业现状主要存在着以下特点:、行业集中度低,行业整合缓慢目前,行业集中度较为分散。2009年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前50强占行业整体规模比重仅为12%左右,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均不超过1%。根据2006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统计,表明我国园林绿化企业整体偏小,少数企业相对较大。、区域内竞争激烈,跨区域经营仅为少数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各地区园林市场竞争并不平衡,绝大多数一级资质企业均集中在经济相

4、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其中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内分别拥有73、60、58、37、24家一级资质园林绿化企业,占到全国总数的61.31%,而甘肃、青海、新疆等7个省(区)尚无一家一级资质企业。就算这几年东方园林、棕榈园林借助上市的东风,迅速占据市场,但仍不构成全国性影响力,依旧是割据南北分区而治。 、行业标准较低,市场进入门槛不高 1992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第一次直接对城市绿化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和管理,将城市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鼓励和加强城市绿化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上市破除资金瓶颈,行业格局有望蜕变目前园林工程每年市场容量2000多亿元

5、,东方园林、棕榈园林、绿大地和铁汉生态等已先后上市。在上市公司中,已经形成了“南棕榈,北东方”的格局。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加,公司融资渠道打通,资金瓶颈不复存在,行业格局必然会发生巨大变化。更远得看,大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落后小企业淘汰出局,并促使行业发生全面整合,从而出现若干大型公司。 1.2 园林行业发展前景一方面,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市政和房地产配套园林需求持续旺盛,同时,城市居住舒适感和房地产消费升级的要求刺激了园林绿化率不断上升;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9.68%,相比发达国家70-80%的城镇化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接近50%,处于世界公认的30-70%的加速发展阶

6、段,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园林绿化行业也将保持蓬勃的生机。另一方面,国家城市规划政策和“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标准也让地方政府重视园林的营造,这是园林行业可能出现“井喷式”发展的外在动力,这是“中国特色”带来的红利。从发展特征来看,园林行业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1.3 园林行业竞争格局及领军企业竞争力比较 目前,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相对较高,但西藏、贵州、甘肃、云南、河南等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2011年最新统计,全国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总有574家,呈现出“大企业相对集中,区域发展不均匀”的特点,正好吻合了城市

7、化进程的特点。广东省以68家一级资质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三甲。一些实力雄厚的园林企业,如棕榈园林、铁汉生态、岭南园林、文科园林、普邦园林、龙日景观等都源自广东,东方园林2001年的南扩也使得广东成为最重要市场。目前园林企业的上市公司较少,目前只有四家在沪深上市交易,但是目前有大量的园林公司进行改制,准备上市。2. 生态修复较简单绿化有三大难点 2.1 生态修复是重建生态平衡的过程,并非简单绿化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外界力量使受损(开挖、占压、污染、自然灾害等) 的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重建或改建(不一定完全与原来的相同),由于正常的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实现自身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因此生态修复需要改良物

8、种或改造环境重新营造生态平衡,而不是简单的绿化。生态系统由生物系统与环境系统构成,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的状态,这就需要实现生物种群间的生态平衡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2.2 生态修复涉及八大领域,但上市公司有所侧重 生态修复集中在八大专业领域,同一领域内的生态系统类似、修复技术相近,企业业务在领域内延伸相对容易;河流湖泊与湿地(简称水生态)、海洋海岸带、荒山草甸风沙源区、森林林地与农田等领域生态修复的关键都是植被覆盖,因此企业技术向这些专业领域延伸也相对容易。建筑领域唯一从事生态修复的上市公司铁汉生态目前专注的是基础设施修建区领域的边坡复绿、工矿区领域的采石场与矿山废弃地修复等,下文

9、仅就这些领域展开,但公司业务存在向其他专业领域,比如水生态修复延伸的可能。以矿山废弃地中矸石山的修复为例介绍生态修复的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在生态修复中,植被层覆盖是其中专业性最强的部分,也是核心部分。工矿区废弃地修复后利用目标有林业、农业、渔业等多种,但林业修复是主体;修复过程还涉及许多土石方的准备工作,这部分工程可能由土石方施工单位完成;植被层覆盖环节专业性最强,是生态修复的核心部分,也是铁汉生态这样的公司专注的部分。具体生态修复过程介绍如下: 矿山作业产生的废弃地主要有排土场、塌陷地和矸石山。 林业是矿区废弃地修复的主要利用目标。生态修复首先要根据地域特性确定修复后的利用目标,比如农

10、业、林业、渔业等,并根据不同目标采取不同的修复模式。只有非常少的具有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厚土地区的废弃地能够修复成农业用地,常年积水的塌陷地能够发展渔业,而林业修复是最经济的修复。林业修复对立地条件要求低,修复投资少,收回的回报价值高,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影响最大,见效最快(半年以上就能发挥效用),持续时间长。 矸石山修复过程包括前期准备、固防护处理与植被层覆盖的施工,植被层覆盖工程是核心。前期准备包括:立项评估勘察设计;固防护处理包括:矸石自燃的灭火处理修建山脚至山顶的道路建山体灌排水系统进行削坡工程或将矸石山整形为梯田式、螺旋式或微台阶式进行坡脚挡护工程,用混凝土、干砌石、格宾网、生态袋等建挡土墙

11、;植被层覆盖凸显专业性:进行整坡、土质改良、固定框、打桩编栅、土工格室、六棱水泥花砖、植生袋、铺网等植被层覆盖工程,不同的技术涉及不同的流程,比如生态植生袋的流程是:清理坡面垫铺碎石装植生袋铺钢丝网锚固钢筋点拨灌木种子灌木移栽养护。2.3 生态修复第一难土壤改良 生态修复系统的立地环境恶劣,植物定居相当困难,因此需要专业的土壤改良技术。生态系统退还或受损的原因在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改变了环境因子,以至于生物种群的稳定状态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种群系统被破坏,因此需要修复的环境因子往往非常不利于生物生存,比如缺土、缺水、缺肥、有害元素含量过高、极端的PH 值、干旱或盐分过高等,必须进行土壤改良重构

12、,土壤重构的好坏直接影响植被恢复的效果。 以矿区废弃矿山修复为例解释为何植物难以在立地定居。以矸石场来说,尾矿和废石中含黄铁矿和重金属,黄铁矿氧化后产生硫酸,在酸性环境下加快溶出重金属,重金属过量则阻止植物生长;植物营养缺乏,N、P、K 等有机质含量较低,有碍植物生长;盐分在废弃地中会不断积累从而产生对植物的毒性;PH 值极端,严重影响植物生长。 表:矿业废弃地立地环境造成植物定居相当困难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排土场 亚层土和底土构成,质地和结构一般较差 缺肥、高盐、PH 值极端,黄铁矿和金属含量较少废石场 巨石和小石块组成,仅有的一点沙、泥和 含黄铁矿,其氧化后产生硫酸,在酸性环境下加快 黏土

13、都会由于降水渗透而迅速流失,无任 溶出重金属,重金属过量则阻止植物生长;缺肥: 何机构可言,持水保肥能力很差 N、P、K 等有机质含量较低,有碍植物生长;盐分 不断积累产生对植物的毒性;PH 值极端严重影响尾矿场 细砂或淤泥状颗粒组成,可形成很好的结构 植物生长 土壤重构涉及多种技术,并且由于与具体施工环境密切相关而具有陡峭的经验曲线。土壤重构设计的技术包括:用客土法改良土质、用生物法熟化土壤、用施肥法提高土壤肥力、用化学法调节PH 和排除重金属有毒元素、用淋溶法缓解毒性、用隔离物质和包埋法排除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用综合法降低煤矸石地表温度等。以客土法改良土质为例,在不同环境的客

14、土中混合多少保水剂和粘合剂才能既保证基质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又节省成本,这就需要经验积累来改进。 2.4 生态修复第二难植物配置 生态修复需要特殊的植物配置技术,亦具有陡峭的经验曲线:植物配置要满足两点要求:一是与环境相适应并对环境有积极影响;二是考虑物种间的共生关系。由于植物在不同地区表现出抗性强弱有所不同,还需要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模拟种植试验、现场种植试验、经验类比等方法确定植物种群,工程经验丰富对成功的种群选择很有帮助。 基于不同立地环境类型,要选择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比如干旱、半干旱沙漠区采用单纯植草型配置、若废弃地能够适应乔木生长,则采用乔、灌、草立体复合型配置。 由于立地环境恶劣,修

15、复对植物种源的选择有较高要求,比如抗逆性强、对污染有抵抗能力、有固氮等肥土能力等。 物种选择要考虑丰富适宜,同时照顾共生关系:生态修复的建群物种要丰富且适宜,种群单一或简单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抗干扰能力下降;种群过多导致系统内生存竞争加剧,造成系统自组织能力降低,不利于植物群落健康演化。多物种匹配时,不是只要是乡土物种就可混种混植,乡土物种间也有相克和生态位重叠的不同物种。充分利用物种间的共生关系,减少物种生态位的重叠,建立不同物种间的营养交换渠道,是成功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 种群设计要考虑群落演替的动态变化。生态防护中其生态功能的再现,是以恢复植物群落为基础的,初期的人工再造的植物群落,不是也不可能是最终的稳定的顶级群落,必然会沿着群落演替规律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边坡生态群落种群的设计,要考虑群落演替的动态变化,从初级群落向顶级群落演化过程中的变异和控制;要考虑一旦出现逆演化和退化现象时的引导性养护措施的实施。 2.5 生态修复第三难施工技术 与常规植物种植方式不同,由于立地起伏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