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休闲旅游swot分析.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132948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休闲旅游swot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态休闲旅游swot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态休闲旅游swot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态休闲旅游swot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态休闲旅游swot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休闲旅游swot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休闲旅游swot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欠发达地区生态休闲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路径选择以仙居县生态休闲旅游发展为案例内容提要:生态休闲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兴起的旅游形式,也是旅游业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采用了SWOT分析法,以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县仙居县为案例,既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机遇,也剖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需面对的劣势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旨在促使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休闲旅游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关键词: 生态休闲旅游欠发达地区SWOT分析发展路径作者:应秀丽仙居县委党校吴晓舵仙居县委党校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旅游产业积极响应号召,构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

2、展模式,即生态休闲旅游的模式。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化重大,当前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愈来愈返朴归真,亲近自然,所以,现代都市人更向往着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由此,笔者认为,更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休闲旅游有了异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将生态意识融于休闲旅游当中,既保护了环境,又使人们充分享受了生活,适应当今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亦是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一、生态休闲旅游概述(一) 生态休闲旅游的概念相关学者对生态休闲及生态休闲旅游的理解如下:包庆德(2003)提出“生态休闲”是指与生态相关的、建立在保护环境和促进生态良性健康发展基础上的休闲。崔丽萍等(2007)提出生态休闲是休闲

3、的一种形式。周文丽(2006)认同生态休闲游是以自然为基础的、与生态相关的、建立在保护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健康发展基础上的一种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我国经济社会基础的制约,加上理论发展的不足,从而出现各种层次、各种版本的生态休闲旅游并存。而且在当前,真正具备生态意识,以体验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为目的的游客也微乎其微。所以,现实发展中的生态休闲旅游,与理论上的生态休闲旅游尚不处于同一层面,生态休闲旅游驻足于“在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开展的一种休闲旅游活动”。因此笔者所主张的生态休闲旅游,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突出能使人进入休闲状态的和谐生态空间的保护与建设,以提升全民休

4、闲质量、达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为目标,以享受自然生态为主要途径的大众化旅游活动。(二)生态休闲旅游研究现状国外生态休闲旅游研究自20世纪 40 年代开始,于90 年代开始受到重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对生态休闲旅游概念的分析。加拿大学者 ClaudeMoulin 认为“”生态休闲旅游”是 ecological(生态)tourism(旅游)组成的复合词,强调这种旅游方式融合生态性和旅游性。他的定义目前已获得全世界理论界和许多研究学者的认可支持。Lindberg 则认为“生态休闲旅游”更侧重于生态保护。在生态休闲旅游的过程中应谨慎地感受、认识和改善大自然,确保它不会产生传统旅游过程中可

5、能产生的环境、社会问题。它将努力为每个旅游者树立更加清晰的环保意识,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二是对生态休闲旅游公益性的研究。澳大利亚 Buckley 教授的“Buckley 生态休闲旅游案例集”中,认为政府组织应通过制定政策, 投资兴建设施,直接投放资金,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等方式管理国家的生态休闲旅游地,从而实现通过生态休闲旅游活动,实现在生态保护、生态扶贫等方面的公益供给。加拿大学者 Hetzer 提出生态休闲性旅游发展思路的四个要点之一,就是进一步尊重当地文化,让当地居民受益,从而实现公益性价值。三是对生态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的探索。1990年

6、,Globe90 国际大会在加拿大召开,生态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基本框架得以构筑。这次大会使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为学者研究的新潮流。Edward Inskeep在旅游规划:一个综合和可持续发展方法中,提出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认为旅游规划、开发、管理的目的,就是让自然和文化资源不枯竭不退化,作为将来可以永远不断利用的基础。Martha Honey认为, ,使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才使得许多旅游目的地千差万别,特别是在那些小岛屿和环境敏感地区发展旅游,更不能打破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国内对生态休闲旅游的

7、研究自20世纪 90 年代开始,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会于1995 年 1 月在云南召开,会上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成为国内研究生态休闲旅游的开端;国家旅游局把1999 年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并承办了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中国昆明 99 世界园艺博览会”,把我国生态休闲旅游发展推向了新的起点;在2011 欧亚经济论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论坛上,研讨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经济等主题,把我国的生态休闲旅游推向了全球。二、SWOT分析:以仙居县生态旅游发展为案例1965年, Learned等人提出了“SWOT分析”,并成为在战略管理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战略分析工具。这是一种制定

8、区域旅游规划和发展战略时,可以掌握区域旅游发展各项影响因素的一种非常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指对区域旅游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分析。为促进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形成规模效益,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以仙居县生态休闲旅游发展为案例,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四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其限制性因素来剖析欠发达地区生态休闲旅游发展面临的劣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一) 优势(S)1.区位优势。仙居县地处长三角的区域范围内,这一地区是我国人口较为集中且生活水

9、平较高的区域,旅游度假和休闲养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要。而周边地区的环境破坏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成正比,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仙居是长三角地区既保持着良好生态又拥有优美风光和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一块难得的净土,为发展现代旅游业提供了良好基础。随着台金、诸永高速公路的开通,形成了省内城市1-2个小时交通圈(省内4个机场全部在辐射范围)、省外长三角地区城市3-5小时交通圈,大大缩短了仙居至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的距离。同时,作为全省6个旅游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省政府将把通景公路建设作为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予以重点扶持。仙居的旅游交通将迎来革命性的改

10、变,为承接大旅游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基础支撑。2、生态环境优势。仙居全县山地占81%,平原占11%,溪滩占8%,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年平均气温17.2,无霜期平均为246日,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资源总量23.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276立方米,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2.5倍,目前仅利用了8%,全县水力蕴藏量14万千瓦,有50%未开发利用,是台州的重要林区和水系源头。仙居山高林密,全县森林覆盖率79,林木蓄积量400万立方米,居浙江省前列,由于森林效应,整体空气质量等级很高,水质优良,溪流清澈见底。生态环境质量十分优越,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生态县,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3、旅游资

11、源优势。境内旅游资源等级较高,不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高品位资源,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等旅游资源,不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和吸引力。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综合性强,全国旅游资源8大主类仙居全有,31个亚类中有27个亚类,占87.1%,155个基本类型当中有102个,占65.8%,而且不少景点属于国内甚至国际旅游资源中的珍品。最近又勘探出了储量比较丰富的温泉资源。同时,作为全省1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之一,规划面积10.1平方公里的浙江省神仙居旅游

12、度假区建设进展顺利,为度假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产业发展优势。仙居旅游产业规模初步形成,观光旅游日趋成熟。近几年,在积极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生产生活要素资源向旅游产业集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其它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创新了旅游发展业态,培育一些旅游消费新热点,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并由此积累了产业融合一些成功经验。发展了以山野采摘、休闲垂钓、体验农趣为主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建设了淡竹石盟垟村、吴桥农庄等地富有特色的农家乐旅游点。全省首家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仙居绿色农产品市场、“杨百利”杨梅饮品、“聚仙庄”等一批专营仙居土特产加工和旅

13、游购物销售公司相继开业;油菜花节、杨梅节等生态休闲旅游蓬勃发展,这些都为仙居的休闲度假旅游开展奠定基础。(二) 劣势(W)1、资源配置有待优化。从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的要素分析,我县旅游要素缺乏宏观性、系统化的配置。在“游”方面:一是景区开发程度低,二是旅游产品种类少,三是景区缺乏文化内涵,四是景点小而散。观光层面上的产品多,休闲度假层面的少。且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度挖掘。在“行”方面:主要以公路营运为主,航运、海运、高速铁路不能直达,交通方式单一。通往各大景区的道路和乡村公路等级低、路况差、环境差,而且未形成路网、走回头路,景区或旅游点之间没有公交车。在“吃”、“住”、

14、“购”、“娱”等方面:住宿餐饮单位中个体经营户占多数,缺乏优质的个性化的宾馆饭店;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创意不佳,一定规模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贸街区尚未形成;娱乐项目不丰富,缺乏大型娱乐项目,对游客的逗留吸引力不强。2、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一是景观环境时有破坏,在修葺旅游景点或开辟新景点时存在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破坏或破坏性建设的现象;同时,各种破坏景观资源的现象屡有发生,如工厂排污、开山采石、挖溪取沙等。二是县内配套设施架构以及公共服务水准尚不适应休闲旅游发展的要求,白塔、皤滩等旅游集镇的休闲旅游配套设施更为落后,这些与旅游休闲胜地和人们追求的“诗意栖居”生活目标有些差距。三是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

15、不齐,随着我县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游客涌进县城,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开始从事旅游行业,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强迫消费、价格欺诈、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几年来兴起的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大多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来,其素质受到文化程度的制约。3、制约问题有待破解。一是土地制约,十二五期间,县内风景区建设、度假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其它休闲旅游项目建设等等,都需要建设用地。土地规划至2020年,建设用地指标只有60公顷(900亩),而且区内还涉及大面积标准农田,调整难度很大。二是由于财力、政策等原因,政府对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

16、足,旅游业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仙居旅游产业的发展。三是人才制约。旅游规划、经营等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导游素质有待提升,优秀人才引进难,留人难现象比较突出,旅游人才的缺乏和素质的低下影响了仙居旅游整体形象和质态的提升。(三) 机遇(O)1、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平均每年增长 20%以上。旅游接待的人数和收入均居亚洲首位,迈入世界前列。预计到 2015 年,旅游市场总人数将超过 35 亿人次,并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并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仙居同样迎来了这一良好机遇,“十一五”期间,旅游人次年均增长21.9%,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2.7%。仙居还打造了杨梅节和油菜花节两个知名的农事节庆旅游品牌,油菜花节被评为全省十大农事节庆之一。2011年“两节”期间,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和3亿元,生态资源的经济效益初步显现。2、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在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