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127433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 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影响因素;能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2、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3、应用评价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及人口合理容量大小。4、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5、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6、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7、通过阅读分析各类图表,培养读图,读表能力。二、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三、教学难点: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 复活岛的悲剧 在烟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117平方千米的小

2、岛智利复活节岛。丰富的资源使得岛上的居民不劳作便可衣食无忧,人口开始膨胀,全盛时期高达7 000人。后来岛屿居民开始制作巨大的石像,人口的膨胀使得资源得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制作石像需要砍伐大量树木,使得森林开始消失。为争夺资源,战争开始发生,文明开始衰落,到了1700年左右,岛屿上居民只有2 000人左右。再加上后来的奴隶贩卖、天花流行,到了1877年,岛屿居民只有111人。尝试探究:复活节岛的悲剧说明了什么?提示:随着人口的增加,复活节岛的树木被砍伐殆尽,生态系统完全摧毁,食物逐渐短缺,人口急剧下降。复活节岛的悲剧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地理环境的承截力,就会造成生态破坏

3、,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 (又称环境人口容量)。2 影响因素:主要有 、科技发展水平和 。3估算(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 资源、淡水资源、 等。一般方法:(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 、科技、 等要素的综合。4 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在贯彻 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 。1教材P17“图131 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提示:曲线统计图的判读方法曲线图是采用曲线或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图。这种图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及依存关系具有重要的

4、作用。一般采用“读轴看线抓点”的三步判读法。(1)读轴:即明确横轴和纵轴各是什么,弄清它们的含义,做到“读轴识变量”。(2)看线:即看曲线的变化趋势,弄清曲线表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做到“看线理关系”。(3)抓点:即抓住曲线上的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要先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突破”2教材P18“图132 城市的出现扩充了人口容量”提示:(1)本图展示了人类的文化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灌溉农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可以获得的资源较少,环境承载力较小,人口少;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人类获得的资源增多,环境承载力增大;随着劳动分工的出现

5、,集市演变为城市,环境承载力进一步增大。 (2)人类创造的文化可以改变环境,使环境更加适合人类的生存,从而增加环境承载力。3教材P20“图133 地广人稀、环境脆弱、地域相对封闭的青藏高原”提示: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对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的优劣对人口合理容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面对全球人口达到70亿联合国很低调,没有“50亿宝宝”降生时的隆重,没有“60亿宝宝”被安南抱起的殊荣地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说,地球的人口承载力深不可测,没有人知道,也永远没有答案,“一旦人类人口的增长逼近环境承载的极限,死亡率和迁移率就会成

6、为人口数量的调节机制。”能否提升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资源是否得到了集约化、减量化和循环化的开发和利用。“我们不需要担心地球潜在的人口承载力,而是要担心人类这个高等生物是否贪婪无度。” 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探究: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例证】读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本题解答流程如下:【练习】读漫画,回答(1)(3)题。(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D)。A8 0

7、00 B10 000 C6 000 D4 500(2)如果用a表示2012年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C)。Aabc Bcba Cbac Dacb(3)下列有关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对应正确的是(D)。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 D新疆水资源解析第(1)题,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由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那种要素决定的。第(2)题,我国的环境承载力应为供养我国人口的极限值,显然我国的人口数量还没有达到这个数值,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

8、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9亿,环境承载力为16亿,我国的现有人口为13亿多,介于二者之间。第(3)题,四川水力资源丰富,山东气候资源优越,黑龙江矿产资源丰富,均为有利因素,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关系的分析解读1 从概念及实质上理解二者的区别【方法技巧】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二者与制约因素的相关性表现不确定性:制约因素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方法技巧】 人口容量的特性

9、教材P17探索提示:图中反映的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减少,污染加剧,环境受到的压力加大,人类生活质量下降。说明地球承载力是有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的极限的基本观点是,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品也随之相应增加。但是因为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剧,资源数量日益减少甚至枯竭,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当这种增长或减少趋势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人口与资源、环境不协调,即资源供应和环境自净能力不能满足人口发展的需要,导致人口增长下降,最后在较低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教材P18思考提示:因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

10、要因素。而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资源紧张,因此,节约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是保证我国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措施。教材P19思考提示: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显然,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教材P21思考提示:本案例介绍了多种关于我国最大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值。由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且在不断变化,所以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定量估算,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中科院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11、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人口承载力最高值为16亿。主要是基于土地承载力而估计出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环境承载力。还须指出的是,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应渗透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思想。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需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论述,以证明哪种观点是合理的。教材P21复习题提示: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也是决定地球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承载力的估算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或某种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尤以依据粮食产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如

12、下表所示:因素影响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自然环境的优劣(包括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口合理容量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自然环境的恶性变化,如环境突变、火山爆发等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大提高科技水平科技水平高,会扩大资源利用范围,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地域开放程度地域开放程度高,资源的互补性可以提高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封闭地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生产力越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越强,人口合理容量越大3.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超过它的环境承载力,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即导致资源枯竭、环境退化、人地矛盾加剧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矮化砧嫁接的苹果树树冠体积小于乔化砧嫁接的苹果树树冠体积,矮化砧苹果树单株产量低于乔化砧苹果树,所以,栽植矮化苹果树必须根据不同的矮化砧木和不同类型的短枝型品种适当加大栽培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