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127277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 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胞核构造不完善的原核生物和具完善细胞核结构的真核生物。2.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在以土壤微生物为主导的各种作用综合影响下,向着两个方向转化:一是在土壤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CO2、H2O和能量;所含N、P、和S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式方程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这一过程称为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3. 土壤比重:单位容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与4时同体积水重之比。4. 阳离子交换量

2、: 土壤溶液在一定的pH值时,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称为阳离子交换量(即CEC)。每千克土壤中所含全部阳离子的总量。5.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6. 土壤凋萎系数: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萎蔫系数或萎蔫点。7. 土壤污染:只认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或制剂施加到土壤中,使其增加了新的组分或某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和相应危害的现象。8. 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3、,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9.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固相的主体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站土壤固相总量的90%以上。10. 土壤机械组成: 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其各粒级的相对含量。11.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12. 土壤剖面: 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是土壤内在特征的外在表现。 13. 土壤电荷:无机胶体用过胶体基面的断键或同晶置换作用而产生的电荷。土壤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14. 土壤有机质:使土壤中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15. 矿质土壤:含有机质在200gkg以下的土壤称为矿质

4、土壤。16. 矿质化过程: 是指土壤动、植物残体及腐殖质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17. 腐殖化过程: 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装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18. 有机质土壤土壤容重: 单位容积的土体(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19. 土壤孔性:土壤孔径是指土壤孔隙总量及大、小孔隙分布。20. 当量孔径:或称有效孔径,当量孔隙的直径。21. 相对含水量:是指土壤含水量占田间含水量的百分数。 22. 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23.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5、是表示土壤水分基质势与含水率的关系,目前尚不能根据土壤的基本性质从理论上分析得出,通常是用原状土样测定其在不同水吸力(或基质势)下的相应含水率后绘制出来的。24. 质量含水量:即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土壤质量含水量(%)=(湿土质量干土质量)100干土质量10025. 容积含水量:即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积分数,又称容积湿度、土壤水的容积分数,无量纲。土壤容积含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水密度(1g/cm2) 烘干土重(100g)/容量(g/cm3) = 土壤质量含水量(%)容量26. 盐基饱和度(或BS):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

6、27. 潜性酸:是与固相有关的土壤全部滴定酸,其大小等于土壤非交换性酸和交换酸之总和。28. 同晶置换:矿物形成时,性质相近的元素,在矿物晶格中相互替换而不被破坏晶体结构的现象,被称为同晶置换。29.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主要指纬度地带性,即土壤地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30. 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土壤垂直地带性是山地土壤随海拔高度不同而变化的规律,是在水平地带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1. 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融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这是地球表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大循环。32. 生物小循环:是生物学过程,每一轮循环时间短

7、,范围小。33.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或1h)中一定厚度土层有机碳的数量。34. 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微生物在好气条件下将氨氧化为硝酸或亚硝酸,或者是有微生物导致的氧化态氮增多的过程,自养和异养生物均可参与此过程。35. 反硝化作用: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包括生物的和化学的反硝化作用,但生物反硝化作用是主要的。生物反硝化作用是在厌氧条件下,邮件性好样的异氧微生物利用同一个呼吸电子传递系统,以NO3-作为电子受体,将其逐步还原成N2的硝酸盐异化过程。化学反硝化作用是NO3-或NO2-被化学还原剂还原为N2或氮氧化物的过程。36. PCBs:多氯联苯是一组由多个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中氢原子

8、而形成的氯代芳烃类化合物。37. 多环芳烃PAHs:是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也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致癌物。38.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一、 填空题1、土壤有机碳的形态包括 固体形态 、 生物形态 、溶解态。2、土壤无机磷素分 水溶态 、 吸附态 、 固体矿物形态 形态。3、土壤中硫的形态分 无机态硫 、 有机态硫 、 微生物量硫 。4、土壤磷的迁移转化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化

9、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如有机磷的矿化、无机磷的生物固定、有效磷的固定和难溶性磷的释放过程。6、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降解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解三种形式 7、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 、 化学修复 和 生物修复 。8、土壤的本质特征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疏松多孔体。9、土壤固体土粒组成包括_矿物质_、_土壤有机质_,其中_矿物质_是土壤的主体。10、土壤肥力四大因素是指_水_、_肥_、_气_、_热_。11、按肥力发生演变过程,将土壤肥力划分为_自然肥力_、_人工肥力_。12、地球表层系统是由_水圈_、_大气圈_、_ _生物圈_、_岩石圈_、_土壤圈_等五大圈层构成。13、土壤固相部分是由

10、_土壤矿物质_和_土壤有机质_两部分组成。其中_土壤矿物质_是土壤固相部分的主体。14、国际制粘粒粒径为 0.002 mm,卡庆斯基制粘粒粒径 Al3+H+Ca2+K+ 。38、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属于致酸离子的是 H+、Al3+ 。39、土壤形成因素包括 母质 、 生物 、 气候 、 地形 、 时间 、 人类活动的影响 。40、一种土壤类型通常是由一系列不同成土过程作用而形成的,其中任何土壤都必须经历以下三个成土过程,包括原始成土过程 、有机质积累过程和粘化过程。41、土壤背景值测定过程中,作为代表性的背景值数据是根据分析值的概率分布类型来计算和表示的,如果分析结果呈 正态分布 其背景

11、值数值用 算术平均值(X)和算术标准差(S)表示,其范围为:X+-S 表示;如果呈 对数正态分布 , 则用 几何平均值(M)和几何标准差(D)表示,其范围为:MD表示。(over)三、选择题1、母质与岩石的区别是( A B C )A 具有一定通透性B 具有一定蓄水性 C具有一定胶体性质 D 具有肥力2、下列属于运积母质的是( A C D )。A 冲积母质 B 残积母质 C 黄土母质 D 洪积母质3、农业土壤有机质来源包括( A B C )。A. 作物根茬 B. 各种有机肥料 C. 工农业废水、废渣 D. 农田深井灌水4、土壤腐殖物质的性质是( A B D )。A. 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B. 呈胶

12、体状态 C. 结构简单,分子量小D. 黄色或棕黑色5、矿质化过程特点( B D )。A. 最终产物只有H2O B. 分解产生矿质养分 C. 吸收能量 D. 微生物参与6、蛋白质组分特点( A B D )。A. 分解难 B. 好氧条件下,分解快C. 嫌气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分解很快 D. 氨化过程形成的氨能够全部被吸收利用7、下列土壤微生物最适于酸性条件下活动的是( C )。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以上都不是 8、胡敏酸的特性是(D)。A. 棕黑色 B. 分子量高,溶于碱 C. 结构复杂,溶于酸 D. 芳香族结构比例小9、土壤容重是指(D)。A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风干重B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烘干重C单位容积不包括孔隙土壤的风干重D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重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