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专题复习25-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课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116122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7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专题复习25-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专题复习25-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专题复习25-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专题复习25-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专题复习25-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专题复习25-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专题复习25-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课件(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题备考时要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要放开视野,关注形势发展;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要尽量减少非能力性考查的题目,逐步减少纯粹考查记忆能力的题目,适当减少一些纯知识内容的考查;有意识地从生活中、媒体上、阅读材料中精心选择语用材料,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把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一、命题特点 在新课改引领下的语言文字命题,在体现课改精神、张扬课改理念方面是十分生动、十分明确的。试卷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检测语言素养、应用能力、道德素养等方面付出了努力。,1体现了深入的人文特点。 新课程把语言文字的性质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尤其是人文性得到进一步强

2、调,所以高考试题较多地倾向人文性。,2试题选材贴近教材,贴近生活。 语言文字运用题,其选材大多贴近生活。如词语是日常生活和语文教材中常见的;错别字题目中选用了更贴近生活的熟语、俗语;成语语病题中的句子,很多直接选自报刊,内容也与一些热点问题相关;语言表达题更是和现实生活结合。,3对能力水平高度重视。 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从原先的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的趋势十分明显。有关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考查量越来越少,从自主命题省份的高考试卷来看,主要是字音、字形、词语、语病题目渐趋减少,而对应用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如何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上去。所以,我们平时学习和复习时,要注意多做相应的练习题,做

3、到会读、会写。,二、备考策略 1明确重要性,引起高度的重视。 2研究考题,认清规律。熟悉考题的要求是什么,特点是什么,是如何设计的;掌握解题路径和解题措施。,3注重方式方法,做到切实有效。(1)要全面拉线,重点突破。(2)从语感着手,强化表达。(3)整理笔记,强化改错练习。(4)注重积累。(5)整体复习。(6)注意语言材料的类型特点。(7)注意训练方式,加大训练力度。(8)关注生活、学习中的语言现象。,三、备考指导 (一)紧抓教材,夯实基础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点多出自教材,大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熟悉的身影。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重积累,不可急于求成,要树立以教材

4、为本的意识,抓住教材不放松,持之以恒,夯实基础。,(二)领会课标,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增强应用意识,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而且,还明确指出,要学会演讲与辩论以及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要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培养社会参与意识。近年高考语言表达创新题,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例如:围绕阅读应用类文本、会写应用文,出现了写请柬、写节日或生日贺卡、编辑手机短信、位置介绍、新闻点评、建议等;围绕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出现了介绍校友、谦辞敬称、开场白、结束语、串联词、解说词、广告语、宣传标语、拒绝词、赞美词、评价语、论坛

5、留言等;,围绕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出现了关键词、主题口号、版面宗旨、网络语言、词语新词义的诞生等;围绕建议诵读的课外读物,出现了推荐你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推荐一本好书、对诵读的篇目和课外读物中的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等。,可以肯定,新课标依然是今后高考语言表达运用命题的纲领性文献。因此,我们在复习时不能跟着考过的题型亦步亦趋,要密切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那些语言现象,特别是那些现实生活中常见、常用但还没有考到的语言现象,更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三)思维与语言并重,综合题型重贯通 高考既要对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考查,也要对其思想素质、审美能力进行考查,这是

6、语言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内在要求。可以说,没有人文精神的试题是苍白空洞的,把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精神的考查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应是命题者所追求的至高境界,这就决定了最能体现人文性特点的语言运用题知识涵盖面必然会越来越广,涉及的能力点越来越多,考查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这样,过去单一的传统题型就会逐步向综合题型发展,即一道题目考查多种能力,而且,为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围绕某一专题的综合实用新题型将不断出现。例如:教师节快到了,学校将要举行文艺晚会。题目一,请你以学生的身份为主持人拟写主题为“老师,节日好”的开场白,来调动观众的情绪,要求语言简洁有力,感情真挚热烈,富有感染力。,题目二,

7、征集晚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修改其中的语句和标点不当之处。这类题型将是一种趋势,题目生活情境化,利于考生发挥和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那么,考生的答案也就绝不能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单纯的语言游戏,更不能是不管形式、只顾内容的思想发泄,而应该让积极向上的真情之溪在生动优美的语言中静静流淌。在答题时不能只就其中的一两个考查点大肆发挥,而应仔细审题,兼顾到题目考查的每一个知识点。,(四)拓宽视野,三维求证 1解析近年高考试卷,让历史告诉你未来。 2研究当年考试说明,让考纲指引航向。 3以新课标卷为坐标,借鉴人教版优秀卷。 总之,要注重积累,夯实基础,

8、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切实抓好日常的思维训练、语言表达训练,这样才能在不断发展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专题一 字 音,2011年新课标考试说明规定:“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包含如下重要信息:(1)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语”,对于古代汉语中特有的读音不会涉及。(2)考查的范围是“普通话”,对方言读音与普通话的读音的区别要多加注意。(3)考查的要求是识记,一般不考汉语拼音的书写。(4)考查范围是2 500个常用字和1 000个次常用字。,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的命题规律,字音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易误读常见字、同音字方面,异读字、难读字等虽也有涉

9、及,但不作为重点考查对象。字音题的命题形式一般为客观选择题,大多呈现三种类型,一是辨析注音,二是辨析声调,三是音调全方位辨析。,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B项,和(hu)稀泥,C项,扪(mn)心自问,D项,顺遂(su)。注意B项吱声(z)为方言词,C项,露马脚(lu)的“露”是一个多音字,容易读错。C项中的两个多音字也有一定的迷惑性。复习备考中尤其要注意多音字的积累识记,方言词语的考查警醒我们在复习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答案: A,解析: Ajio,j/z,xin/qin;B.xio/jio,kun/un,shn/chn;C.mn,xn/x,mi/mn;

10、D.kui/ku,bn/pn,p。 答案: B,解析: A项,佻tio;B项,甄zhn,着zhu;C项,拈nin。 答案: D,解析: A应该是捕(b)风捉影,本字容易和“铺”“浦”等同形字混淆。B.应该读嚼(jio)舌头,这个词在山东方言中常常误读。“嚼”是一个多音字,用牙齿咬碎,读jio如“细嚼慢咽”“味同嚼蜡”;用于某些复合词,读ju,如“咀嚼”;组词“倒嚼”,反刍,牛等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读jio。,D.应该读模(m)具,“模”也是个多音字,读m,法式,规范,标准;仿效;特指“模范”;读m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模样。 答案: C,解析

11、: 本题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与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将字音和字形合并考查,是山东卷的新尝试,减少了题量又是生活语文的生动体现,是值得关注的一种命题趋势。在读音方面重点考查了形声字和多音字,对于形声字的识记要注意平时的留心积累,尤其是那些声旁中的声母和韵母发生了变化的,而自己又不能准确读出来的字要平时留心积累。A.怯生生,读qi;C.飞扬跋扈;D.作梗。 答案: B,一些习惯性误读的字和易受方言发音影响的字近年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这些字在生活实用中误读频率较高,往往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 根据导致误读的因素,可把这类字主要概括为两类:,1语音演变导致的 用汉字记录的汉语已经流

12、传了几千年,历史悠久,语音变化是必然的。例如:成语“乳臭未干”中的“臭”读xi,“图穷匕见”中的“见”读xin,还保留着古音,在其他语言环境则只能读作chu 和jin。至于形声字,形旁表义,尚可遵循;声旁表声,却不可一概而论了。例如:“干涸”的“涸”读h,不读;“抨击”的“抨”读pn,不读pn;“摄取”的“摄”读sh,不读ni。,2生活习惯造成的 为了有利于社会交往,国家一直比较重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高考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每年都在读音题中对由于生活习惯造成的误读字有所涉及。例如:“解剖(pu)”易误读为“解剖(po)”,“拎(ln)起”易误读为“拎(ln)起”,“麻痹(b)”易误读

13、为“麻痹(p)”。,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了习惯性误读字和形近字。A.砧板(zhn),习惯误读字;C.着(zhu)重,常见多音字;D.扺(zh)掌而谈,考查了形近字的读音,辨析时要注意和“抵”区别。 答案: B,解析:本题一改往年的“多音误读”和“望形生音”,直接考查出“方言误读”。B.仰慕的“慕”,方言极易念作“m”;C.醇美的“醇”,方言就是念作“shn”或“xn”;D.万壑争流的“壑”,方言中就是念“hu”。这些都是生活中常听到的读音,但在普通话中却是不正确的读音,分别读“m”“chn”“h”。 答案: A,矫正习惯性误读字,应做到以下两点: 1平时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不要凭自己的感觉或臆

14、断去读拿不准的字。如“羽扇纶(un)巾”的“纶”常误读为ln,该字当“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讲时,读un,当“青丝带子、钓鱼用的丝线、指某些合成纤维”讲时,则读ln,如“涤纶、垂纶”。,“聒(u)噪”的“聒”,常误读为u,该字只有“u”这一个读音。“心广体胖(pn)”的“胖”,常误读为pn,该字当“安泰舒适”讲时,读pn,当“(人体)脂肪多,肉多(跟瘦相对)”讲时,则读pn。,2要有针对性地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矫正习惯性的误读。如“笑靥(y)”“糟粕(p)”,如果不用标准读音来矫正,就很容易把“靥”读成yn,把“粕”读成b。,解析: A幢幢chun;B.犷un;C.嫔pn。 答案: D,解析:

15、 A瞋chn,瞠chn;C.昵n;D.滂pn。 答案: B,解析: A犷un;C.豢hun;D.扛n。 答案: A,常见常考多音字可分为两类: 1多音同义字。有些字在不同的词里,词义并无多大的变化,但读音却不同。例如“嚼”,口语中读jio,如“嚼碎”;书面语则读ju,如:咀嚼。 2多音多义字。有些字字义不同,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例如:数,作名词时读sh;作动词时读sh;作副词时读shu(表示次数多),如:数(sh)学、数(sh)落、数(shu)见不鲜。,解析: Atn/dn,y/yn,nn/nn;B.xin/xin,b/b,xi/y;C.d/du,zhn/chn,ji/xi;D.cn/shn,m/m,x/ch。本题考查了常见多音字。对于多音字要辨别有法,法一:通过词性来判断,“弹”在充当动词的时候读tn,在充当名词的时候读dn。法二:以义定音,“鲜”在作“少”意思的时候读xin,其余情况都读xin。法三:记少不记多,“解”,押送(ji),地名、姓(xi),余读ji。 答案: C,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多音字,可依据其词境来进行理解。A.乳臭(chu)未干:臭xi,气味的总称。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C.不见经传(chun):传zhun,解说经义的文字。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D.恐吓(xi):吓x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