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梅制作全套配套课件教育科学研究——原理方法案例4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1112922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S 页数:32 大小:4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红梅制作全套配套课件教育科学研究——原理方法案例4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许红梅制作全套配套课件教育科学研究——原理方法案例4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许红梅制作全套配套课件教育科学研究——原理方法案例4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许红梅制作全套配套课件教育科学研究——原理方法案例4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许红梅制作全套配套课件教育科学研究——原理方法案例4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许红梅制作全套配套课件教育科学研究——原理方法案例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红梅制作全套配套课件教育科学研究——原理方法案例4(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教育观察法,内容结构图,本章学习重点是教育观察法及其具体方法的概念、特点、类型、实施及其评价,难点是各种具体观察方法的实施。 读者在了解教育观察法一般原理的基础上,理解教育观察具体方法的含义、特点及其具体实施要求,并进一步通过典型案例和实践操作体会教育观察研究的过程,掌握教育观察的具体方法。,学习建议,第一节 教育观察法的概述,教育观察法的概念和特点 教育观察法的作用与局限 教育观察法的适用范围与类型,(一)概念 教育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

2、法。,一、教育观察法的概念和特点,(二)特点 情感性 重复性,一、教育观察法的概念和特点,二、教育观察法的作用与局限,(一)教育观察法的作用 (二)教育观察法的局限性,二、教育实验法的特点及局限,(一)教育观察法的作用 教育观察法可以通过全面、细致和深入地观察,获得比较充实、客观的事实材料。 教育观察法可以捕捉发展中的过程,考察研究对象与周围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 教育观察法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 教育观察法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二、教育实验法的特点及局限,(二)教育观察法的局限性 容易受到错综复杂的偶然因素的干扰。 由于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是经验事实性的,不能判断“为什

3、么”这一类因果关系的问题。 在观察对象人数较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比较困难。 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必然会影响研究的信度。 获得的推论往往普遍性程度不高。 由于观察者个人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感情色彩等主观因素及观察者素质和观察技能的影响,会影响观察结果的客观性。,三、教育观察法的适用范围与类型,(一)适用范围 (二)类型,三、教育观察法的适用范围与类型,(一)适用范围 对所研究的现象不能控制,如实施控制,就会影响观察对象的真实表现,而得不到客观结论。研究目的是描述对象在自然条件下的具体状态,或是需要对正在进行的某些过程进行描述时适用教育观察法。 由于社会道德的制约不能对某些现象进行控制研究。如

4、亲子分离对儿童行为的影响的研究,不能人为地将儿童与父母分离开,剥夺儿童的父爱或母爱,只能在偶发事件观察中进行。,三、教育观察法的适用范围与类型,(二)类型 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 按照观察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按照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按照观察实施的方法可以分为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第二节 教育观察的具体方法,叙述性观察法 取样观察法 观察评定法,一、叙述性观察法,叙述性观察法也称描述性观察法,它是随着行为或事件的发生,观察者以客观的立场,使用日常语言详细地描述记录,自然地将其再现出来,然后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的研究

5、方法。 (一)日记描述法 (二)轶事记录法 (三)实况详录法,一、叙述性观察法,(一)日记描述法 日记描述法又称婴儿传记法,它是在较长的时间段内,以日记的形式对个别或少数对象的成长和发展进行持续地观察记录,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日记描述法一般可以分为综合日记和主题日记两种。 例:普莱尔在他的日记中对最先观察到的婴儿出生时的吸吮反射是这样描述的: “1870年9月,这个小婴儿的头出现后的3分钟,他的嘴一张开就发出来微弱的哭声。我触摸他的舌头,用手指在他的舌头上面滑动着,这个孩子立即不哭了,开始用力地吸吮着我的手指。”,一、叙述性观察法,(二)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是研究者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有意

6、义的或感兴趣的事件随时记录下,以供日后分析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轶事记录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随时记录感兴趣的问题,不受任何时间和条件限制。 例:以下是一段记录儿童分享行为的实例 2岁半的加加正在和奶奶一起吃薯条,每人一包。加加的妈妈说:“给妈妈一根薯条好吗?”加加将薯条紧握在胸前,一边笑着摇头一边说:“不给,这是我东东。”加加妈妈苦着脸说:“可是妈妈饿了,妈妈好饿啊!”加加看看妈妈,突然跑到坐在一边椅子上的奶奶身边,从奶奶的那包薯条里拿出一根薯条,又跑回到妈妈身边,笑着说:“给。”,一、叙述性观察法,(三)实况详录法 实况详录法又称连续记录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尽可能详尽

7、地记录观察对象的所有表现或活动,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例如:以下是德斯拉的一段观察记录: “他把刚拣起来的一只瓶子扔下去,模仿他妈妈的样子说,坏孩子!又拣起那只瓶子,坐下来,肯它。然后,右手拿着瓶子爬到左边,起身,丢下瓶子,朝他妈妈那儿走去,拿起他那装有食物的瓶子,向左转,往回走。走回他丢下的另一只瓶子那里。他试着把一个瓶盖盖在瓶子上。之后,他爬到钢琴罩子下面,用瓶子敲打钢琴。他被拉开,驯服地接受惩罚。他又躺下来吃东西,站起来,走了几步,又向左转,走了几步到钢琴前,往琴罩子下爬,又从罩子下钻出来。他拿起娃娃,弄得它哇哇叫,又扔下娃娃,去拿软木塞和锡盒,再次试图把它

8、们装在一起,一边摆弄一边自言自语地咕噜着什么。他站起来,用右手玩钢琴,坐下,起来,又坐下”,二、取样观察法,(一)时间取样法 (二)事件取样法,二、取样观察法,(一)时间取样法 时间取样法又称时段取样或间隔取样,指研究者以时间作为选择标准,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特定行为。 这种方法的使用有两个限定条件:一是所观察的行为必须经常出现,频率较高,每15分钟不低于1次的才适于用时间取样法进行研究;二是必须是外显的容易被观察到的行为。 时间取样法的具体做法是: 先确定观察研究的目标行为,并对其进行分类,规定操作性定义; 然后确定观察的结构,即观察的总时间、观察的次数、每次观察的时间长度、每

9、个观察时段的长度; 最后确定记录方式,制定观察表格,实施观察记录。,二、取样观察法,(二)事件取样法 事件取样法是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为取样标准,注重记录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的观察方法。 事件取样法的具体做法: 首先确定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即目标行为,通常这些行为呈现的频率也较高; 然后对选择的行为进行分类,确定操作定义,制定出相应的记录表格; 最后到观察现场,守株待兔式地等候目标行为的出现,一出现就要立即记录,并可随事件的发展持续记录。 例:美国研究者道在20世纪30年代初进行的一项有关儿童争持行为的研究,三、观察评定法,(一)行为检核法 (二)等级评定法,二、取样观察法,(一)行为

10、检核法 行为检核法也称清单法或查核清单法,是将要观察的行为项目排列成清单式的表格,然后通过观察,检查核对这些行为项目是否呈现的一种观察方法。 检核表编制的方法是: 第一步,列出主要项目,即研究者首先要确定所研究的问题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第二步,根据主要项目列出具体项目,即列出各项目或各类行为的详尽表现,将各方面观察内容或主要项目具体化; 第三步,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项目,编制出行为检核表,可以按照难易程度排列,也可以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二、取样观察法,(二)等级评定法 等级评定法是在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后,用等级评定量表对行为事件的特征做出评估、判断、确定等级的一种观察方法。 通常,

11、量表形式有两种: 数字评定量表是用阿拉伯数字,如“1、2、3、4、5”,代替等级内容的描述,研究者需要在量表中注明每个等级代表的具体含义。 描述评定量表是以文字描述各类行为的价值程度,如“从不、偶尔、一般、经常、总是”,通常对文字描述的等级类型赋予数字便可以转换成数字评定量表。,第三节 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教育观察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步骤,(一)确定观察目的 (二)制定观察计划 (三)进行正式观察 (四)处理观察资料 (五)撰写观察报告,(一)确定观察目的 观察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即在观察中要清楚地知道要了解什么情况,收集哪些事实材料。它包括确定观察对

12、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等几方面的工作。确定观察目的能够保证观察的精细型和针对性。,一、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步骤,(二)制定观察计划 1.观察目的与观察计划 (1)课题名称 (2)观察目的 (3)观察对象(观察谁,观察什么,观察的范围) (4)观察内容(观察要搜集哪些资料,观察的具体目标行为是什么,及其观察提纲拟定) (5)观察地点(观察的具体地点或情境) (6)观察方法(选用哪种类型的观察方法或哪种具体观察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7)观察时间(观察如何进行,包括观察的持续时间、次数、时间间隔等等) (8)观察手段(采用什么仪器设备进行观察) (9)观察记录(采用何种记录方式,制定相关记录表格,

13、确定基本要求等等) (10)其他(观察的组织、分工和有关要求等),一、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步骤,(二)制定观察计划 2.观察计划与观察提纲 一般情况下,观察提纲至少应该回答以下六方面的问题: (1)谁? (2)什么? (3)何时? (4)何地? (5)如何? (6)为什么? 3.确定和定义目标行为 (1)尽可能用明确、清晰的语言定义目标行为。 (2)列举目标行为的具体表现,检视其是否涵盖在定义之中。同时,最好也列举那些相似但不在观察范围内的行为,检视其是否被排除在定义之外。,一、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步骤,(二)制定观察计划 例:日本大学的英语课研究中对目标行为的定义 教师给予反馈:教师在学生陈述后的迅

14、速、几乎自动的反应,一般意味着赞成或否定。教师讲课:包括讲解、发表观点、提出事实、插入思考及即席评论等。 教师纠正学生错误:包括纠正语法、用词、翻译、发音、节奏和语调等方面的错误。 教师给予提示:当学生在回答或翻译中遇到困难之时,用单词、词组或句子给予提示。 学生朗读:主要发生在文学课上教师要求某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一段之时。 学生小结:主要发生在文学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用日文写出英文课文某段的主要意思的时候。 学生开始说话:这是学生主动地提问、回答、评论及发言,而不是对老师提问的回答。 沉寂或混乱:无助于教学的暂时混乱和某些有助于教学的暂时沉寂,如允许学生有时间抄下黑板上的信息。 学生做书面练习:这是学生安静地做书面练习的时间。 教师使用录音机:主要发生在文学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听由母语为英语的讲话者灌制的录音带时。,一、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步骤,(三)进行正式观察 绘现场图 时序记录 及时记录 客观语言 主观记录 辅助手段,一、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步骤,二、教育观察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的预备性 观察的自觉性,第四节 教育观察法的典型案例,教师课堂角色类型研究,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途径 (二)观察框架 (三)观察对象 (四)观察时间 三、结果及其分析 (一)大类言语行为与课堂角色总体类型 (二)小类言语行为与课堂角色分项类型 四、说明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