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练习题1.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108720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练习题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练习题(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褒禅(bochn)庐冢( zhng )仆道( p )梵语(fn)昏惑(hn)华山( hu )窈然( yo )瑰怪( gu )罕至( hn )胜道( shng )懈怠(di)怠( )2选出“其”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A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B盖其又深。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答案.A、B。A项的“其”作第三人称代词“它”讲,代石碑;B项“其”仍作“它”讲,只是指代洞罢了。所以A和B两项的“其”字用法是一样的。C项的“其”译为第一人称代词“我”,D项虽是译为第三人称代词,但它指代古人,应译为复数的“他们”才对。3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答案 B。A项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C项非常古义指不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至于古义指到达,到。今义连词,引起另一话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以故其后

3、名之曰“褒禅” 余于仆碑,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答案. D。因为。分析:A第一个在;第二个判断词,是。B第一个连词,表承接,并且;第二个连词,表转折。却。C第一个助词,无义;第二个代词,指自己。5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答案.C。C项意为说明。其余为命名。6将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加点的词语挑出来,并加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4、,暴秦之欲无厌 行礼之往来,共其乏困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 / / B. /C. / D. /答案.B。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非常,古今异义,不寻常的。来,使动用法,使来。 厌,形容词,满足。 行李,古今异义,使者。 谬,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使动用法,弄错。名,名词活用作动词,说明白。师,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7标识停顿有误的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答

5、案.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8翻译例句正确的一项是( )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A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B所以要求这些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C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D所以要求治学的这些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答案.C注意学者的古今异义。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

6、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 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

7、人拥火以入 拥:拿着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C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D而在己为有悔 己:自己答案.C照明。10.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则其至又加少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其孰能讥之乎A两个方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方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C两个方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方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答案.D(第一组,第一个意为正当,第二个将要。第二组第一个指示代词,相当于那。第二个语气助词,表反问,难道。)11.下列句中加点“以”字,都属于连词,并分类正确的一组是: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

8、夷以近,则游者众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A / B / C / D /答案.C(连词,表承接。连词,因为。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连词,来。介词,因为。)12. 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人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B“力不足”或“无物以相之”,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同样是困难的。C“有志矣”,而且“力足以至”,却“不能至”,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会感到“有悔”的。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答案. C(这里讲的是没有“志”而仅有力与物的情

9、况。)(二)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3)不出,火且尽 (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答案.(1多(2)由,沿着;窈,幽深。(

10、3)将要。(4)或,有的人;咎,责备。14.翻译下列句子:(1)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2)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答案(1)即使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2)进入越深,前进也越困难,而看到的景象也越奇异。(3)大概我到达的地方,与那些喜欢游玩的人所到的相比还不及他们的十分之一,但是,看看两边洞壁,来到这里并题字留念的已经很少了。(4)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洞,而没能极尽那游玩的乐趣。15.这一段写游山洞的情况,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在记叙中作者进行了哪些对比,有什么作用?答案.作

11、者作了以下对比:前洞平旷与后洞窈然;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少;余所至浅与好游者所至;进洞时的欣喜与出洞后的懊悔。作用:为第三段议论作铺垫。文学常识16.王安石,字_,_时期_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家和_家。答案。介甫,北宋,临川,政治,文学。在文学方面,王安石的散文文风雄健峭拔,独树一帜,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二)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庐冢(zhn) 何可胜道(shn) B.盖音谬也(i) 窈然(yo) C.安上纯父(f) 无物以相之(xin)D.咎其欲出者(ju) 瑰怪(u) 提示:A.“胜”应读“shn”;C.“父”应读“f”;D.“

12、咎”应读“ji”。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 提示:C.观:景象。 答案:C3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提示:D项与例句中都是副词,反诘语气。A、B、C三项中均为代词。 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13、而慎取之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提示:A项,十分之一/数词。B项,治学的人/学识渊博的人。D项,不同寻常/很,十分。 答案:C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 提示: B.名词作状语, C.形容词作名词, D.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A6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提示:B项与

14、例句中的“观”都为景象,其余为动词,观看,观察 答案: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惜。 B.夫夷以近 夷: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 提示:A项感慨,项平坦,项谁。 答案:C8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 A.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