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1108381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蒙氏数学教案活动名称:多角度分类活动目标:1、 能从多个角度来分类,尝试自己说出分类的标准,在同一分类标准下能将物品分完。2、 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3、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分类娃娃”2、 学具准备:“分类娃娃”;水果图片、口子、彩色积木、彩笔若干。3、 操作册第五册1-2页。活动过程:一、 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在线上做相应的动作。二、 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是个娃娃来做客,它们都各有特色,如何分类想一想,找出相同的放一起。 1、请幼儿操作学具“分类娃娃”,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如按性别分,

2、按衣服样式分,按动作分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 2、请幼儿翻开操作册第一页,看图提问:“图上有几只鸡宝宝?再请幼儿把这些小鸡分成两部分,试试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类型分,出壳的鸡宝宝有9只,未出壳的鸡宝宝有6只等。三、分组活动:第一组:分“水果”。将图片中的水果按颜色、大小、有叶无叶、单个或成串等不同特征分类,并动手摆一摆。第二组:分积木。先将积木按颜色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再用彩笔在记录纸上记录,并思考:是积木多,还是红色积木多?第三组:分扣子。将盘中的扣子分成两类,说说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大小、形状、颜色、材料、有眼无眼进行分类等。四、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3、。请几名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的分类方法,教师小结。引导幼儿收拾学具。活动名称:多角度排序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探索将物品按多种方法交替重复的的排序。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对物体进行排序。3、培养幼儿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彩色棋”,印有不同图案的纸条若干。2、学具准备:“彩色棋”,几种不同形状的印章,彩笔、长条白纸,彩色珠及绳子若干,彩色纸条、胶水若干。3、操作册第5册第34页。活动过程:一、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二、集体活动创设情境:中秋节快要到了,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用彩色图案纸布置一下教室吧!

4、1教师给每组幼儿一张长条形纸和几个不同图案的印章,请幼儿交替重复的规律印画自己喜欢的图案。2观察自己的彩条图案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三、操作活动幼儿操作学具,用“彩色棋”在桌上按交替重复的规律摆好,摆好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排列的。四、分组活动。第一组:做小小设计师。在长条纸上用彩笔设计花边,启发幼儿用小花、蝴蝶、太阳、鱼等各种图案交替重复的装饰花边。第二组:穿项链。用长绳将彩珠穿成项链,看谁穿得最漂亮,巩固幼儿按交替重复的规律来穿珠。第三组:做彩环。将彩条纸两头粘成圈,并按交替重复的规律一环套住另一环。第四组:操作册第5册第34页。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教师选出设计新颖的花边、彩环及项链让幼儿

5、欣赏评价,引导幼儿收拾学具。活动名称:测量(一)活动目标:1、 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2、 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3、 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强幼儿动手能力。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直尺”。2、 学具准备:“直尺”;长条纸、彩笔、记录纸等若干;测量用的绳、木棍、易拉罐等若干。3、 操作册第5册第5-6页。活动过程:一、 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游戏:脚跟挨着脚尖走。请幼儿听着音乐脚跟挨着脚尖、脚尖挨着脚跟沿线走,边走可边数步数。二、 集体活动。1、 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活动时,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株植物更高些?创设情境

6、:植物王国在进行比高矮活动,它们想请小朋友当小法官,可是法官要公平哦,用肉眼看不出谁高谁矮,你们能想出其他既简单、又比较准确的方法吗?2、 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学具“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三、 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脚步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三组:用棍、易拉罐或学具“直尺”等来测量桌子、椅子、风琴等物体的长度、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的结果并做好记录。四、 探索活动。活动名称:测量(二)活动目标:1、 学习用不同

7、的自然工具测量同一物体。2、 在测量中感知测量的工具越长,测量得出的单位数越小;测量的工具越短,测量得出的单位数越大。3、 进一步了解测量的意义,让幼儿体验测量的乐趣。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直尺”;大小相同的2个长方体礼品盒。2、 学具准备:“直尺”;短绳、书、易拉罐、石子若干;大小不同的杯子、米若干;2个装米的容器。3、 操作册第5册第7-8页。活动过程:一、 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小尺子。幼儿边念儿歌边用脚来量线。二、 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今天是张阿姨的生日,老师想送1份礼物给她,要选大的礼物盒。这两个礼物盒哪个大呢?请小朋友帮我测一测,量一量吧! 教师出示2

8、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礼盒,将全班幼儿分为两组,小组内幼儿分别用长短不同的学具“直尺”来量长方体礼盒的长。测量后汇报结果。 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思考;2个礼盒一样大吗?你们是怎样比较出来的呢?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礼盒,用长短不同的直尺测量,量得的结果不同呢? 请原来用长“直尺”的幼儿现在换用短“直尺”,原来用短“直尺”的幼儿换用长“直尺”,再次测量长方体礼盒的长。 教师小结:“直尺”短,测量的次数多;“直尺”长,测量的次数少。三、 分组活动。 第一组:测多少。用大、小不同的量杯将一个容器的米舀到另一个容器里,看看分别舀了多少杯,记录下来。 第二组:测重量。用手掂量各种石子、书本等的重量,估计物体谁轻、

9、谁重。 第三组:测长度。分别用短绳、书、易拉罐去测量无题。注意用短绳测量时一定要拉直,并说出自己测量的结果,如桌子的长度等于几个短绳那么长。四、 游戏活动。 游戏“跨步接力”。在一定距离内,两名幼儿猜拳,赢的向前跨一步,看谁先到终点,数数自己跨了几步。五、 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鼓励幼儿多发现一些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收拾学具。活动名称:认识“0”活动目标:1、 通过操作和游戏活动,初步了解“0”的意义。2、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能准确将数字0-9与相应的量对应。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纺锤棒”;10个空盒子(盒子上分别标有数字0-9)。2

10、、 学具准备:“纺锤棒”;小碗、豆子、绳子、珠子等若干。3、 操作册第5册第9-10页。活动过程:一、 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高人走、矮人走。教师要求幼儿一会儿踮起脚走,一会儿半蹲着走。二、 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快吃午饭了,肚子真饿呀。我们10个数字宝宝也想吃东西了,他们想吃小棒饼干,数字是几,就吃几根饼干,我们快来给他们发饼干吧!1、 教师出示饼干“纺锤棒”,和幼儿一起操作。将标有“0-9”的空盒从左到右放成一排,数字卡片对应放置好。从“1”开始,手指着盒子上的数字“1”,念“1”,拿出1根“纺锤棒”,然后把“纺锤棒”轻轻放入标“1”的空盒里。2、 依次取相应数量的“

11、纺锤棒”放入写有数字2-9的空盒里。所有的纺锤棒正好取完。3、 教师将手放入空盒子中转动,边指边说:“没有就是0。”再用手指着盒子上的数字0,说:“这是0。”教师再次将手放在标有0的空盒里转一转,边转边说:“没有就用0表示。”4、 请幼儿说说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到过“0”(车站站牌、挂历、电话号码等),再请幼儿寻找活动室里的“0”,如尺子、计算器等。三、 分组活动。 第一组:玩“看数取豆豆”的游戏。一名幼儿举起0-9的数字卡片,其余幼儿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取相应数量的豆豆放入小碗中。 第二组:玩“穿珠子”的游戏。幼儿根据自己抽到的数字卡片上的数,在绳子上穿上相应数量的珠子,抽到“0”的幼儿就不用穿

12、。 第三组:操作学具“纺锤棒”,感受“0”的实际意义。四、 游戏活动。1、 欣赏故事:谁的本领大。2、 玩“听音乐拍手”的游戏。幼儿看教师举起的数字卡片拍手,如举“3”时,全体幼儿拍3下手,举“0”时,全体幼儿将双手握拳。五、 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用谜语来小结,引导幼儿收拾学具。活动名称:5的分解、组合活动目标:1、 初步体验数量比1多的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2、 在活动中经历2-5的分解、组合。3、 通过感知分解、组合的关系,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双色筹码”;“数字卡片 分合号”。2、 学具准备:“双色筹码”;“数字卡片 分合号”;彩色小棒(数量为人数的5倍

13、,可用彩纸卷成);白纸、铅笔、雪花片、木珠等若干。3、 操作册第5册第11-12页。活动过程:一、 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接龙数数。先集体边拍手边从1数到20,然后教师与全体幼儿接龙数数,每次数的数不超过3个。最后教师与个别幼儿接龙数数,点到谁就接着数下去。二、 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5个小朋友要参加艺术节的表演,出场时分别从舞台的两边上台。左边右边各上几个小朋友呢?1、 学习5的分解、组合。幼儿每人拿出5片筹码代表5位小朋友,将筹码分成两份,怎么分呢?请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和大家分享自己分“5”的方法。讨论:大家分的都对吗?2、 怎样把大家分“5”的几种不同情况记录下

14、来呢?教师介绍分合符号“”,示范规范的分合式及读法。请幼儿用分合号记录“5”的4种分法,再读一读。三、 游戏活动。 游戏:分彩棒。 请4名幼儿分别举起数字5的四种分合式站在教室的四个角落,其余幼儿每人拿5根彩棒,将彩棒随意分成2份,左手中的彩棒数量为一个部分数,右手中的彩棒数量为另一个部分数。然后站到对应的那一种分合式里。四、 分组活动。 第一组:用雪花片或木珠探索2、3、4的分解、组合,并用相应的分合式表示。 第二组:用“双色筹码”探索2、3、4的分解、组合,并记录分解、组合的方法。 第三组:做操作册第5册第11页的活动。五、 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分别出示2、3、4、5的分解组合式,请各组

15、幼儿讲讲自己刚才用到了其中哪几种分合式,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引导幼儿收拾操作材料。活动名称:下棋活动目标:1、 在活动中学习5的分解、组合。2、 尝试用数字和符号表示数的分解、组合。3、 通过感知分解、组合的关系,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分合号”;棋盘;红色、黄色棋子若干。2、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 分合号”;红色、黄色棋子若干(每组分颜色放于两个框内);棋盘。3、 操作册第5册第11-12页。活动过程:一、 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脚跟挨着脚尖走。幼儿听音乐脚跟挨着脚尖、脚尖挨着脚跟沿线走,一边走一边数走了多少步。二、 集体活动。1、 初步感知分解、组合教师创设情境: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场下棋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