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与内容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097448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与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与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与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与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与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与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与内容(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体现并规定了向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同时还是向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依据准则。它可以明示教育进展的方向,界定教育计划的范围,影响教育活动的设计,决定教育评价的依据。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才有可能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即为儿童选择所需要的学习经验,才能够依据目标评价数学教育的效果。,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指导意义,(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指导学前

2、儿童数学教育的过程。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为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过程指明了方向。使其各个发面都能围绕着目标来发挥自身的作用,使得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过程具有方向性、计划性和科学性。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为检查和评价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一)儿童的发展 现代学前儿童教育新观念培养“完整儿童”。 1、概念: 完整儿童,指的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平衡的儿童,是指儿童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合性发展。 2、在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时,就不仅要从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上来把握,而且要以儿童整体发展为

3、依据,提出既包括情感、态度、个性及社会性发展等的综合的、整体的教育目标。,(二)社会的要求 教育总是制约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因素构成了影响教育目标制定的客观依据。 举例:我国解放初至70年代的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中比较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重视开发、发展儿童的智力。 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认识到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数学教育目标中除重视儿童智力发展、思维的培养,而且应重视儿童良好个性等的整体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三)学科的特性 数学不单是一种知识、一种工具

4、,也是一种文化。因此我们在构建儿童数学教育目标过程中,以发展思维为数学教育的核心,提出了要发展儿童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及良好的思维品质。,(四)学习心理学的理论 广袤的心理学领域,特别是学习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可以使教育目标制定者获得许多重要的启发。 举例:认知心理学派代表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来自于对动作水平的逻辑的概括和内化。因此他认为“通过儿童自身的感知、操作等活动获得一些初浅的数概念”成为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从纵向的角度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从横向的角度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有不同的分类结构。 (一)学前儿

5、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可以分解为数学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不同的层次。,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学龄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数学教育目标的表述,可以从幼儿园工作规程出发,方向性、概括性、原则性地指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涵概的内容、范围以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 2、年龄阶段目标 一般以小、中、大班为界,指一年内的阶段发展目标。 3、教育活动目标(“系列活动”目标/“独立活动”目标) 指在一次教育活动中所应追求的主要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和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更加具体,且具有操作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

6、标是通过层层的具体化而逐步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环节层面上去的。教育者在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都必须依据不同的教育目标,逐步地加以实现,即通过低层次目标的实现而最终达到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1、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 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以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作为分类的出发点,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 (1)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3)动作技能领域,包括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动作技能的发展。,表2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2、按数学教育的不同内容来分 以数学活动的不

7、同内容为分类的出发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应包括: 集合与对应 分类与排序 10以内的初步数概念及加减运算 量 几何形体 时间与空间,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内容,(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并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科学领域的总目标: 第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第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第四,能从活动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数学作为科学领域中的一个

8、重要部分,其总目标也涵盖了儿童发展的认知、情感与态度以及操作技能三个方面:,(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见p23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实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媒介和保证,是将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的重要中间环节,也是教育活动设计实施的主要依据。,一、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以数学教育目标为依据选择数学教育的内容,不仅能更切实、有效地保证目标的达成,同时更能确保以促进儿童思维发展为核心来实施数学教育。 (二)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应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考虑、安排相关的知识,

9、内容不仅仅涉及到初浅的数的概念,还应包括量、空间、时间、形等方面的简单知识。 (三)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规律 (四)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 在选择数学教育内容时,应当考虑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将数学教育的内容融入幼儿的生活之中,融入与生活化、情景化的主题式课程相一致的背景中,寻找渗透于幼儿生活背景、情景中的有关数、量、形、时、空等概念作为早期儿童数学启蒙教育的适宜内容。,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各年龄段的要求,(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感知集合 (1)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进行物体的分类; (2)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3)以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

10、 (4)初步感知集合间的交、差集关系和包含关系。,2. 10以内的数概念 (1)10以内的基数(包括数的实际意义、认数、数的守恒、相邻数和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等); (2)10以内的序数; (3)10以内数的组成; (4)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3. 10以内的加减运算 (1)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10以内的口头自编应用题。,4.认识几何形体 (1)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2)立体图形: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 (3)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5.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6.空间与时间概念 (1)初步认识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

11、、右、里、外、远、近等; (2)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 (3)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星期、年月的名称及顺序; (4)认识时钟(长针、短针及其功能,认识整点和半点)。,(二)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见课本P25,表21。,述,(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 物体的某 一特征进行排序。 (3)区别“1”和“许多”,并理解它们的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

12、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组合拼搭。 (7)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学习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8)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学习判断两个物体之间明显的上下关系,说出什么在什么上面,什么在什么下面。 (9)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数量。,小 班,中 班,(1)正确点数10以内的物体,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10以内) (3)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序数;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

13、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4)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5)认知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6)学习用各种几何体(积木或积塑)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 (7)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8)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顺序。 (9)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10)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学习区分和说出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14、学习按指定方向运动。 (11)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量的差异、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等。,大 班,(1)认识零 (2)学习10以内单、双数和相邻数,学习顺着数和倒着数。 (3)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4)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5)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学习用加减法解答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6)学习简单的口述应用题。 (7)能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8)学习按物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进行分类;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

15、学习层级分类和多角度分类。,(9)初步学习量的守恒。 (10)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关系。 (11)学习自然测量。 (12)认识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13)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 (14)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向右方向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能注意自己(或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15)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学习一些表示时间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注意时间的长短和更替,知道要爱惜时间。 (16)认识角、元、2元、5元、10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相同的。,大 班,蒙台梭利数学工作教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