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常见质量问题与预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097416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常见质量问题与预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常见质量问题与预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常见质量问题与预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常见质量问题与预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常见质量问题与预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常见质量问题与预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常见质量问题与预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常见质量问题与预防摘 要:管片作为地铁隧道的主要受力构件,其质量非常重要,是地铁隧道结构安全性、耐久性的主要保障。为了有效预防和规避管片的质量问题、提高管片质量,对预制混凝土管片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规避措施。关键词:管片;质量问题;防治1 前言地铁作为城市的交通枢纽,近年来,已在我国各大城市蓬勃发展。而管片作为地铁隧道的主要受力构件,其质量是地铁隧道结构安全性、耐久性的主要保障。预制混凝土管片(以下简称管片)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外观质量问题、尺寸偏差问题和内在质量问题。本文针对以上三方面问题分别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2、和规避措施。2 外观质量问题管片常见的外观质量问题主要有: 蜂窝、麻面、气孔; 缺棱、掉角、飞边;裂缝; 烂孔;露筋;疏松夹杂;孔洞;塌孔、孔洞移位。其中,前4种形式最为常见,也是在生产过程中需控制的重点。2.1 蜂窝、麻面、气孔2.1.1 出现的部位与形式管片的蜂窝、麻面及气孔常见于管片的拼接面上、管片的止水槽处,有时内弧面也会出现,封顶块多于邻接块和标准块。蜂窝、麻面及气孔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密集而小的气孔,孔径在1mm以内,深度在lmm以内;二是较分散的大气孔,孔径在2mm以上,最大的可达lOmm,深度在10mm以内。2.1.2 危害管片的蜂窝、麻面及气孔的存在会影响管片的防水功能和

3、外观,降低管片的耐久性。2.1.3 原因分析(1)施工原因,欠振。 管片在浇筑时,弧形钢模两端与活动盖板形成封闭低凹槽区域,混凝土从钢模中间流入两端,在附着式气振下,模板两端混凝土最先得到振实,气泡和浆体上浮至弧形管片中部,由于表面浮浆的存在,使此处混凝土气泡较多、较大。 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振动时间不够,导致欠振。(2)脱模剂的因素。混凝土接触面处的水气能否顺利析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脱模剂的优劣。好的脱模剂应为中性、利于水气析出,并且具有性能稳定、表面张力大、耐高温、便于喷涂等特性。若脱模剂的引气性差,会在混凝土所有接触面上形成分布均匀、疏稀的微小气孔;若漏涂脱模剂,漏涂部位会

4、出现明显区域性的小气孔。脱模剂必须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若使用不当,也会影响接触面气泡的析出,如脱模剂稀释比例过大、涂刷后的脱模剂未干燥成膜便浇筑混凝土等。对于钢模的重点部位、特殊部位应进行特殊处理,如钢模凸出的止水槽、棱角、倒角等部位,对混凝土中的水气具有阻排作用,所以,对此处应用浓度较大的脱模剂进行涂刷,特别是止水槽处的脱模剂涂刷应作为控制重点。(3)混凝土的原因。 工人为了便于操作,拌制混凝土时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使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导致混凝土中水分过多,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多余的水形成自由水,留置于混凝土中形成气泡; 水灰比过小,混凝土过于粘稠,气泡难以排出;搅拌时间过

5、长,料中搅入较多空气,变得粘稠,在混凝土振捣时,气泡不易排出; 原材料如水泥的细度过细、石子级配不合理、砂含泥量超标等,也会形成气泡; 外加剂中掺用不合格的引气剂;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和易性差、触变性差; 冬季混凝土温度低、粘度大、流动性差,导致气泡不易排出。混凝土原因引起的气泡一般表现为分布均匀,气孔较大、较多。2.1.4 解决方案(1) 对于附着式气振钢模,应合理控制振捣时间,应做到混凝土表面无明显下沉、无气泡冒出和有浮浆析出3项指标均要满足为判定原则。(2)正确使用脱模剂。脱模剂分水性和油性两种,一般选用油性脱模剂。多作试验,选用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脱模剂。脱模剂选定后,要严格按照使用

6、说明要求进行操作,应加强控制喷涂过程,做到不漏涂、不流、不淌,同时加强对重点部位,如止水槽处、管片收边处等部位的涂刷。(3)对于混凝土的原因,应加大混凝土生产过程的控制,严格执行混凝土生产配合比,加大坍落度的检测频次,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及原材料的检验。加大对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检测力度,重点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粘聚性。2.2 缺棱、掉角及飞边2.2.1 表现形式缺棱、掉角及飞边现象主要表现在内弧面、外弧面棱角缺块及内弧面飞边(长而连续的内弧棱角缺失)。2.2.2 危害缺棱、掉角及飞边现象会影响管片的外观、结构尺寸及拼接安装。2.2.3 形成原因(1)钢模拼接面留有混凝土残渣等杂物,组模时合缝不严,

7、形成漏浆现象,管片脱模时,漏浆处混凝土的剥落导致管片内弧面飞边。(2)组模时,钢模端板的紧固螺栓未上紧,在浇筑混凝土时,模板移位(即胀模)形成混凝土漏浆,管片脱模时,漏浆处混凝土的剥落导致管片内弧面飞边。(3)模具顶部卷边(毛刺)。脱模时,卷边处易导致混凝土粘皮现象,使管片外弧面棱角缺块。(4)瞬间偏心起吊脱模,使管片一侧脱离模具,而另一侧挤压在模具上,导致管片侧棱受压脱落。(5)倒运过程碰撞脱落。管片在出入养护池和进出堆场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因素,可能造成管片的碰撞,导致管片缺棱、掉角现象。此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管片内弧面棱角部位,是管片缺棱、掉角的主要原因,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2.2.4 解决方

8、案(1)加强混凝土浇筑前模具的检查,重点检查模具拼缝是否严密,紧固螺栓是否上紧等。(2)若发现钢模顶部四周卷边或钢模发生变形,应及时进行维修。(3)对于四周粘皮现象,可用浓度较大的脱模剂涂刷或刷中性脱模油,同时,应加强混凝土的收面工作。收面时,钢模四周要用木模拍打,使混凝土表面达到密实。(4)加强起吊工和信号工的操作培训。起吊时,确保吊具重心和管片重心在一条铅垂线上,做到匀速、垂直起吊。(5)制定管片吊装、堆放管理制度时,从吊运的各个环节来规避管片的碰撞问题,如在管片间设置橡胶缓冲垫、严格控制管片堆放的行距和前后间距等。2.3 裂缝2.3.1 表现形式及分类管片裂缝一般发生在管片的外弧面和四周

9、的拼接面上,内弧面一般很少出现裂缝。外弧面的裂缝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无规则的龟裂,缝长1030mm,缝宽0.1mm 以内;二是平行于短边的规则裂缝,位于管片两端,缝长30-80mm,缝宽0.1mm以内。拼接面的裂缝一般发生在拼接面端板的中部,为间断型连续缝,总长可达3080cm,中间缝宽最大可至02mm,向两侧发展逐渐消失,缝两侧颜色不一致。按管片裂缝产生的原因分为温差裂缝、干缩裂缝和结构受力裂缝。2.3.2 危害裂缝的产生会影响管片的防水功能和外观,降低管片的耐久性,严重的会影响管片的结构性能。2.3.3 产生原因(1)温差裂缝。管片拼接面裂缝和外弧面端部平行裂缝主要属于温差裂缝。管片拼

10、接面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管片在蒸汽养护时,蒸汽直接吹在钢模的端板上,使钢模在较短时间内,温度急剧上升。由于钢模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钢模的膨胀牵扯初凝的混凝土,使混凝土表面出现了裂缝,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此裂缝又收缩,形成重叠。由于构件内有钢筋骨架的约束,此裂缝仅在保护层的表皮发展,可通过调整蒸汽管道解决此问题;管片端部平行裂缝是由于管片降温过快形成的,常发生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工人急于脱模生产,停汽后不久便打开蒸养罩,使管片温度由50急剧下降至环境温度,外弧面端部的混凝土由于处于临界端,温差影响最大,混凝土表面的急剧收缩便产生温差裂缝。(2)干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后,表面覆盖养护不到位或未进

11、行覆盖和养护,使混凝土表面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水分散失导致混凝土内外硬化时间及强度变化不一致,便会产生干缩裂缝。外弧面的龟裂属于此类裂缝。(3)结构受力裂缝。此类裂缝较常在管片堆放过程中形成,如管片竖向堆放时,由于堆放高度较高,且上下垫木不在一条铅垂线上,使管片存在竖向剪切应力而产生裂缝;当水平放置时,超过6层,且底层管片的垫木距离较近,使底层管片内弧面中部形成向上的弯折裂缝。(4)解决方案:(1)温差裂缝的解决方案主要有: 管片蒸养前,一定要静停不少于2h,使混凝土达到终凝; 蒸养时,升温速度不宜超过15h,降温速度不宜超过20h,恒温不宜超过60; 避免蒸汽直接吹在钢模上; 使用耐高温、摩

12、擦阻力小的脱模剂,从而减小混凝土与钢模间的粘结力; 管片出养护罩时的温度与室外温差控制在2O以内; 管片温度高于室外温度20时,必须在蒸养罩(蒸养室)内进行匀速降温,并确保管片上的塑料薄膜覆盖完好。(2)管片收面后用塑料薄膜及时覆盖,脱模后的管片及时入池养护。(3)管片竖向放置或水平放置时,应将垫木上下放置在一条铅垂线上。垂直放置时,高度不宜超过4层;水平放置时,高度不宜超过6层。2.4 烂孔2.4.1 表现形式和分类根据烂孔形成的原因可分为粘皮烂孔、挤压烂孔两种。粘皮烂孔表现形式为孔四周混凝土粘皮脱落,深度可至lOmm,一般存在于拼接面的螺栓孔处;挤压烂孔一般出现在螺栓孔的一侧,大小30-5

13、0cm,深度可深至钢筋,成凹锥形状。2.4.2 危害烂孔会影响管片的外观、结构和耐久性。2.4.3 原因分析(1)粘皮烂孔:由于橡胶垫圈未清理干净、安装不到位或已变形,形成孔周围不规则或粘皮现象。(2)挤压烂孔:管片在起吊时,由于混凝土的强度较低(一般在20MPa左右),孔一侧受到吊具挤压,使该侧混凝土的保护层脱落。2.4.4 解决方案(1)提高管片起吊强度,使混凝土强度达到20MPa以上。(2)改变吊具受力方式,使管片螺栓孔孔口侧壁混凝土不受压力。(3)加大浇筑混凝土前橡胶垫圈的检查,对变形的垫圈及时更换。3 尺寸偏差问题3.1 表现形式管片的尺寸偏差主要表现在宽度和半弧长的偏差上,管片的生

14、产尺寸一般都较设计的大0lmm;由于多数存在正偏差,导致管片拼装累计偏差,进而使管片无法拼装。管片的生产尺寸偏差容易被人们忽视,只有在三环拼装时才能发现,应引起高度重视。3.2 危害管片的尺寸偏差会影响管片的拼装精度、耐久性,甚至影响管片结构受力从而导致废环。3.3 原因分析(1)生产时,由于相邻模具接触面清理不干净导致合模不严;(2)端板与侧板连接螺栓未拧紧,导致混凝土胀模;(3)钢模长期使用变形等。3.4 解决方案(1)加强混凝土浇筑前模具的检查工作,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组模前必须认真清理模具,特别是模具合缝面的清理; 组模后应认真检查模具四周的密封胶条是否压紧顺直,对于有缺陷或长度尺寸有

15、偏差的密封胶条必须及时更换,检查模具四周校验刻痕是否对齐;模具四周合缝是否严密,侧板及端板的紧锚螺栓是否上紧; 检查钢模弧度、宽度、夹角和腔高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2)加强钢模的检测力度,钢模每生产100次(环)必须进行系统检验,以防止钢模变形。(3)加强成品管片尺寸的检验工作,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三环拼装试验。4 内在质量问题影响管片结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内在质量因素,主要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钢筋骨架的制作质量等。4.1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1)表现形式管片成品脱模后,整体外观颜色发白或发暗,与正常不一致;(2)管片混凝土脱模后,局部表面颜色与周边颜色相差较大或夹杂;(3)混凝土28d标养试块抗压强度不合格;(4)管片实体检测及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强度不合格;(5)管片混凝土抗渗试验不合格。(2)危害混凝土强度不合格会影响管片结构受力性能及结构安全。(3)原因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配合比控制不严格;(2)水泥、粉煤灰质量不稳定;(3)搅拌时间不够,料未拌匀,或搅拌机内存在死角料;(4)砂石级配不合理;(5)骨料不合格,如砂中含泥量过大、含有杂物、石子压碎指标不合格等;(6)混凝土后期养护不到位,要求水养7d,但由于加大生产导致提前出池等。其中,原材料的质量、搅拌时间、振捣方式、后期养护等是影响混凝土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