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走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096353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戏曲走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戏曲走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戏曲走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戏曲走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戏曲走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戏曲走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戏曲走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戏曲学习的必要性摘要: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弘扬民族文化,匹夫有责,振兴戏曲艺术,学校音乐教育应该说是责无旁贷。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和演员表演等各种因素的艺术,通过对他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戏曲的综合鉴赏能力和审美观,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高雅的艺术情趣。而今,戏曲虽然走入了中小学音乐课堂,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戏曲的学习都是过眼云烟,蜻蜓点水,一晃而过,别说学生不会,就连许多教师都知之甚少。因此,加强戏曲学习,不仅能让师生受益匪浅,而且在当今时代,他是传承和振兴戏曲文化的关键性的一步。艺术教育是素质教

2、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和爱国情操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在中小学推广普及艺术是营造青少年成长的一大需要,而且只有这样,戏曲这朵艺术奇葩才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成为校园一支健康的主旋律,同时,学校戏曲艺术得到普及之时,就是戏曲艺术振兴时代的到来之时。因此,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戏曲学习有其相当大的必要性。正文: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他与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而戏曲作为人民的一大文化食粮和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化身,而京剧更是被国人称为国粹。然而当前的戏曲有着“戏院门前车马少,场座位空席多”的不景气的现象。据调查,现在的剧团每年至少

3、消失一个,剧种也在急剧的减少,港台的流行歌曲、摇滚乐等快餐文化正以强大之势,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戏曲艺术,而恰恰青少年就成了他们的铁杆歌迷,喜欢戏曲的人士少之对于他的又少,教化娱乐功能正逐渐被一些新兴文化淡化。但据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和知识,其中,认为“十分必要”的占41,位居第一;认为“有必要”的占39,位居第二。然而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作为课堂这个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有必要将这门丰富多彩的、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戏曲艺术带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并加强学

4、习将之传承并发扬光大。以下是我对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戏曲学习必要性的几点浅见:一、能使师生相长。1、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把戏曲艺术在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教出自己的水平,让课堂活起来,首先就应该提升自己的戏曲水平,教师应该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叶少兰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然而这些要求教师自己先必须胸有成竹。 但据调查,现在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对戏曲艺术真

5、正了解的是寥寥无几,能操琴拉几段或唱几段,如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花木兰、表花名、小放牛、小姑贤、小女婿等的实属凤毛麟角,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戏曲根本就不感兴趣,甚至就连书本上戏曲的教学内容都一笔带过,或者非常浅显的、呆板的照本宣科,连自己的兴趣都调动不起来,更别谈学生了,没兴趣就谈不上有这个雅致去欣赏去研究了。因此,加强戏曲在音乐课堂的学习,就必然要求教师先当学生再当先生,自己先迷上戏曲,多听多唱多学多研究。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教学,再也不会用那些苍白空洞的语言来描绘戏曲了,从教师队伍抓起,让他们真正做到厚积薄发、应用自如,这

6、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才富有生命力。2、对于学生而言,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戏曲走进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音乐文化,使更多学生知道我国这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中,戏曲的独特风貌,她中间的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那些长久传唱不衰的乐曲,那些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只要教学方式有创意,这些必将激起中小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然而,在这个速食面的年代,有81%的学生对戏曲不感兴趣,非常喜欢和非常讨厌的人都不多,分别占4%和5%,学生们更愿意接

7、受无间道的扑朔迷离、黑客帝国的变幻莫测、恋爱中的宝贝的唯美缠绵,根本就无法品味到传统戏曲语言的魅力、冲突的力量、戏剧高潮的震撼力,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徽班进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剧作如西厢记、窦娥冤等以及创作大师如关汉卿、汤显祖等都知之甚少。但在广西南宁市国际民歌艺术节、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记者采访发现,青少年并不是不喜欢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而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还缺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易被青少年接受的方式。由南宁市名中小学生参加的“戏曲脸谱风筝扎制和放飞比赛”,活动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制作得也非常好,出人意料。这就说明只要在教育方法上创新,青少年是不会拒绝古老的艺术的

8、。我们要尝试举办中小学生戏曲知识竞赛和中小学生京、评剧票友比赛,在更多中小学生中逐渐营造热爱戏曲,爱唱戏曲的学习氛围。加强青少年对戏曲的学习,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相信很快就能打破目前这一僵局。戏曲艺术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今的戏曲正在急剧的走下坡路,加强音乐课堂的戏曲学习:二、能传承戏曲文化。当今的中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状态,人们面对的新事物新选择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很少有人去关注戏曲、了解戏曲,认为那些只是老头老太太们喜欢的东西。他们崇拜西方文化,穿的是牛仔裤,听的是摇滚乐,过的是圣诞节、情人节,与西方人没什么两样,这是他们的自由,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有些人却轻视甚至看

9、不起本民族的文化现象,嘲弄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东西老土,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如谦逊、忠厚、尊重师长被解读为无能、软弱、保守,而把传统文化打压的傲慢、自吹自擂则美化为自信自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有必要把与民族审美理想有着内在联系的戏曲好好传承下去,如著名的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从人民战士的顽强斗志和无所畏惧的精神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又如沪剧芦荡火种中芦苇疗养院唱段,学生通过学习,可从身上学习他们那种不怕困难、具有顽强斗志和远大理想,拥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等优秀品质。当然我们必须是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传承。然而,要搞好戏曲文化的传承,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应该说,中小学生对

10、戏曲的爱好是相对容易引导培养的,而对一个人来说,从小所形成的爱好、习性常常是最稳固、深刻、持久的,往往影响他一生。例如,香港浸会大学朱立教授,说他至今仍然喜欢京剧,就是因为小时候父亲带他去剧院看过几次戏。中小学生在学期间,是一个人、一代人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的他们,模仿能力、接受能力极强,许多人一学即会。因此,作为赋有文化传承使命的学校,有义务将戏曲艺术带入课堂,并加强学习,而作为我们这些从事艺术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更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把往日在教育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戏曲音乐、戏曲脸谱、舞台美术等方面的知识,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渗透到学生的心里,让他

11、们明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三、能再创戏曲辉煌。在这里,我说的再创,并不是说通过在中小学开设戏曲课,来培养多少专业戏曲人才。面对着当今世界多元文化艺术的冲击,戏曲艺术是越来越不景气,振兴戏曲 、弘扬民族艺术的口号提出来已经十几年了,十几年来,无论是政府的相关部门,还是剧团的广大演职人员、票友、媒介等都为振兴她而使出浑身解术,然而戏曲的衰退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究其原因,有戏曲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其他文化冲击的原因,但在振兴的十几年中,论其成败,我认为其中一步极为关键的失算,就是没有把振兴的重点放在培养新一代的欣赏者上,造成观众年龄日趋老化,观众面出现断层,因此,如果

12、再不从这一方面去挽救,可想而知,博大精深的戏曲将面临何种处境。江泽民总书记特别指出“京剧和其它民族艺术,是长期积累和发展起来的精神产品,具有教育人、陶冶人、愉悦人的作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这要求我们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和演出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观众”。长期以来,我们只注意培养少数人才,如开办戏曲学校等,可是,戏曲的传承、振兴,不能仅仅依靠少数专业传承者,更重要的是培养为数众多的戏曲爱好者,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植物和土壤、鱼和水的关系,没有为数众多的戏曲爱好者作后盾,专业传承者就会成为失去土壤的植物,离开水的鱼。因为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观众有了,资金有了 ,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就

13、不难解决了。戏曲理论家洛地说“我国的戏剧是以观众是戏剧的上帝为最高标准,我国戏剧的传统和继承、发展和改革与其说是戏剧本身的事,倒不如说是决定于你的观众”。 因此,只有在我们的中小学校园内营造起学戏曲、欣赏戏曲的氛围,戏曲的振兴才会有真正的希望,戏曲缺乏青少年观众的势头才会真正被扼止,戏曲才能有辉煌的未来。像青春版的牡丹亭的演出,有相当多都是在学校进行的演出,现场大多都是座无虚席的,每天看三个小时古装戏曲,还自始至终、很少有人中途退场,这无论如何都反应了汤显祖原著与改编者白先勇,以及众多舞台艺术家通力合作所再创的魅力。从这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再创在戏曲中的作用和地位,再创可以为戏曲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

14、力,再创可以吸引一大批年轻的观众,从而再创戏曲辉煌的未来。四、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戏曲本身来讲,她是一门综合艺术。她高度综合,众美皆备,她不像歌剧那样基本上是只歌不舞,又不像芭蕾那样只舞不歌,也不像话剧那样只说不唱,中国的戏曲是载歌载舞,有情节有故事,以歌舞演故事,溶歌、舞、说 、表、音、美于一体的名副其实的综合艺术。在表演上,以唱、念、做、打为中心的戏剧形式,集合不同艺术特色,如华丽的戏服及布景就是视觉艺术的一部分,剧本和曲文是文学艺术也是戏剧艺术,演奏和唱腔是音乐艺术,造型和程式是舞蹈艺术和形体艺术等,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一个绚丽多

15、姿的艺术体系。如在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虎上山”中,杨子荣骑马上山的场景采用了传统的虚拟手法,用一马鞭子来表演骑马,演员运用劈叉等高难度的形体动作,加上阵阵的马嘶声,仍能给人以杨子荣骑马上山与虎周旋的光辉形象和强烈的戏剧性气氛,真的把一匹马牵上台去表演还是极少见的,这种虚拟性赋予艺术性的表演是戏曲表演的特长,是戏曲魅力的重要特点之一。又如京剧的脸谱,有一些常用的颜色,其中红代表忠义,粉表示秉正、年迈,紫表示持重、稳练,黑表示刚毅、耿直,白表示狡诈、多谋,黄表示干练、凶狠,蓝表示勇猛、骄横,绿表示倔强、残暴,等等。京剧中脸谱是关键一步,人物性格与身份往往在唱词尚未脱口时,可以从脸谱中看出,如关公的红脸、项羽的白脸、张飞的黑脸,曹操粉白脸细眉长目,晃盖是黄老三块瓦脸,等等,这都是最基本的区分了。各种脸谱,配以适当的服装和道具,任何一个角色都是一个美的造型。音乐课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戏曲是集众美于一身,因此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戏曲学习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综上所述,让戏曲走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不仅对于师生戏曲素质的提高、戏曲的传承以及戏曲的未来,还是对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认为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戏曲学习有其相当大的必要性,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她! 参考书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