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087500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叶 明 2018年 1月西 安 2 目录 2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3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4 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创新 5 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 3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4 4 1、政策背景 2016.3 2016.9 2017.9.122017.2 住房城乡建设部 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住房城乡建设部 “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 2017.3.26 国务院 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指导意见 发展装配式建筑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一、装

2、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 国务院71号文件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5 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 ? 发展目标: 国务院:10年左右时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 住建部: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5%以上。 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 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 ? 发展目的: 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生产方式的革命)。 6 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 2、发展的必要性 ? 从国家战略发展要求: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理念需要。 二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和品质的需要。

3、 三是,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需要。 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产业、新动能需要。 五是,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需要。 ? 从行业创新发展要求: 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具有革命性、根本性、全局性。 7 对发展的认识总体概括为: ? 一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要从时代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性。 ? 二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 要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大意义。 ? 三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要从助力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战略选择。 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 8 ?各

4、地政策纷纷出台 北京、上海、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深圳、沈阳等30多个省市纷纷出台政策和措施。 ?技术标准逐步完善 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技术日趋成熟。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 装配式钢结 构技术标准已于6月份正式颁布实施。 ?建筑企业积极参与 建筑业以及房地产业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开展研发和工程实践,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响应热烈。 ?工厂建设各地兴起 据初步调查统计,近三年内全国新建预制构件厂总计超过200多个左右。 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 3、发展的现状 9 ? 工程建设逐年增大 据初步调查统计,2015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的建设量大约在 3500万m²左右, 2016年

5、全国 建设量大约在 1亿m²左右 ,2017年落实新建项目约1.27亿 m²左右,部分地区已呈现规 模化发展态势。 ? 发展态势越发强劲 在政策推动下,产业的集聚效应非常明显,社会热度空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发展现状的总体表明: 装配式建筑整体发展态势已形成。装配式建筑发展方向已非常明确。 装配式建筑得到各方面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迎来大发展的机遇期。 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 10 思想 观念 技术 管理 体制 机制 主要表现在: 认识不到位、企业能力不强、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还具有普遍性 瓶颈制约还相当突出,技术、利益、观念、体制等各方面 都顽固地存在着保守性

6、和强大的惯性 5、面临的问题 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 机遇与挑战并存 11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12 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1、为什么要发展装配式建筑? 主要基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筑业目前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 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当今时代发展要求。 落后生产方式突出体现在: ?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 建造的过程不连续 ? 以单一技术推广应用为主 技术集成化程度低 ? 现场以手工、湿作业为主 生产手段相对落后 ? 依赖劳务分包粗放式经营 企业缺乏核心能力 ? 以农民工低廉劳动力为主 工人技能和素质低 ? 项目切块分割碎片化管

7、理 工程难以高效组织 手段 13 建造方式影响的因素 质 量 效 率 效 益资 源环 境 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 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生 产 方 式 决 定 了 生 产 质 量 、 效 率 和 资 源 消 耗 的 水 平。 14 ?装配式建造方式 先进的生产力 有什么样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生产关系 ?通过先进生产力驱动生产关系的变化 通过发展装配式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 ?技术与管理要双轮驱动、要集中统一 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的 建造方式的变革,也是生产方式的革命 生产方式 = 技术(生产力)+管理(生产关系) 15 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2、传统建

8、造方式与新型建造方式的区别 内内 容容传统建造方式传统建造方式新型建造方式新型建造方式 设计阶段设计阶段设计与生产、施工脱节设计与生产、施工脱节一体化、信息化协同设计一体化、信息化协同设计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现场湿作业、手工操作现场湿作业、手工操作装配化、专业化、精细化装配化、专业化、精细化 装修阶段装修阶段毛坯房、二次装修毛坯房、二次装修装修与主体结构同步装修与主体结构同步 验收阶段验收阶段分部、分项抽检分部、分项抽检全过程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 管理阶段管理阶段 以农民工劳务分包为主以农民工劳务分包为主 追求各自效益追求各自效益 工程总承包管理,全过程工程总承包管理,全过程 追求整体效益最大

9、化追求整体效益最大化 理念不同:系统化思维模式 方法不同:一体化建造方法 模式不同:工程总承包管理 路径不同:新型工业化道路 效益不同:整体效益最大化 16 业主 设计 施工 勘察 采购 业主 总承包 设计 施工勘察 采购 传统管理模式EPC总承包管理模式 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17 装配式建筑的特征 设 计 标准化 生 产施 工装 修管 理 工厂化装配化一体化信息化 “ 五化一体”建造方式 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3、装配式建筑特征 18 工程建设的高度组织化 解决效益问题 设计、生产、施工 一体化 建筑、结构、机电、装修 一体化 技术与管理 一体化 建筑设计的技术协同 解决产品问题

10、技术+管理=工业化生产方式 解决发展问题 技术层面管理层面生产方式层面 要通过“三个一体化”发展装配式建筑。 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4、发展路径 19 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20 重点研究: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的集成技术体系。 一体化具有系统化、集约化的显著特征,主体 结构系统、机电设备系统、装饰装修系统需要通过 总体技术优化,多专业协同,按照一定的技术接口 和协同原则组装而成的装配式建筑产品。 1、技术创新重点 创新思维:建立以房屋建筑为最终产品的技术思维。 结构 机电 装修 建筑 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21 1 主体结构系统 ? 混凝土结构 ? 钢结构 ?

11、 木结构 2 外围护系统 ? 非砌筑墙板技术 ? 幕墙结构技术 3 装饰装修系统 ? 厨卫部品集成技术 ? 装修部品集成技术 4 机电设备系统 ? 水、暖、电、气、空调、燃气 电梯、智能化等系统技术 一体化集成技术体系: 技术体系构成:主体结构系统+ 外围护系统+ 装饰装修系统+ 机电设备系统 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22 建立完整 技术支撑 与主体结构技术相适应的 预制构件生产工艺 标准化、一体化、信息化 建筑设计方法 一整套成熟适用的 建筑施工工法 切实可行的检验、验收 质量保障措施 与技术体系相适应的技术支撑 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23 2、技术创新路径 ? 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

12、体化的集成技术体系具有企业专用体系属性。 ? 技术创新发展的路径:是从专用体系逐步走向社会化的通用体系的过程。 ? 专用体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不可跨越的发展阶段,是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由之路。 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24 ? 专用体系是以技术、管理为基本内核,将生产活动的资源与能力系统集合,形成适合企 业特有的设计、生产、运营与管理体系,具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具有价值性、系统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如:日本鹿岛、大和等。 ? 什么是专用体系 企业专用体系 管理 方法 专业 工人 生产 设备 标准 工法 质量 管控 成本 控制 等等 . 设计 能力 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25

13、 ?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 ?结构类型: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技术住宅建筑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公共建筑 ?关键技术: 构件深化设计、构件连接技术 ?结构分析: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具有与现浇结构完全等同的 整体性、安全性、一致性。 三、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创新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26 ? 存在主要问题 ?没有形成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的建造技术。 如:将传统现浇建筑“拆分”成构件来加工制作。 ?没有形成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生产组织模式。 如:分包给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包工队进行生产加工、施工装配。 ?没有摆脱传统现浇结构的施工工艺、工法和施工组织。 如:

14、施工措施、节点处理等,均采用现浇混凝土工艺、模板技术。 ? 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应用的目的性不清晰、不明确。 如:为装配而装配,不是经济适用、优化合理的技术体系。 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27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钢筋的应用。 ? 装配式结构与免震减震技术的结合。 ? 建筑底层加强区采用装配式的应用。 ?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在结构中的应用。 ? 预应力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应用。 ? 混凝土预制构件与钢结构构件结合。 ? 工具式模板技术在装配式施工应用。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发展趋势 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28 ? 公共建筑钢结构技术已得到广泛采用。 ? 工业建筑钢结构技术已得到广泛采用

15、。 ? 居住建筑钢结构技术的推广应用。 轻钢结构:适用于低层房屋建筑。 重钢结构:适用于中、高层房屋建筑。 ? 钢结构建筑技术的重点: 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一般公共建筑的技术体系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4、钢结构技术体系 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29 ? 一是,没有推行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EPC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 ? 二是,没有将钢结构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区分研究和推广。 ? 三是,没有大力推行钢结构建筑室内装修一体化技术。 ? 四是,没有很好研究钢结构对居住建筑的适用性问题。 ? 五是,没有重点研究钢结构建筑外墙板的技术与系统。 ? 钢结构技术发展的

16、主要问题 上述问题造成钢结构住宅建筑推广难,工期、成本增加,资源浪费严重,而解决 诸多问题的关键是实施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主体-装修一体化,提高全产业链的整 体生产效率和协同性。 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30 预制混凝土柱+钢梁结构体系(日本藤田) 5、混合结构技术体系 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31 从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看,信息化技术必将成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 BIM信息模型技术 主要功能:三维可视、专业协同、数据共享。 主要用途:建筑设计、施工模拟、技术协调。 ? 信息技术发展问题 6、信息化技术 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当前,建设行业信息化技术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主要表现在: 数据不能共享,系统不能整合,流程不能贯通。 3232 项目管理 成本、质量 进度 BIM RFIDERP PDA CCTV RFRD 人力 资源 物料 供应 财务 核算 商务 合同 日常 办公 施工 生产 设计 形成企业大数据下的软件集成管理平台, 不同于基于BIM的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 ? 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三、装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