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北师大版国学经典下册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1087043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8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北师大版国学经典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三年级北师大版国学经典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三年级北师大版国学经典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三年级北师大版国学经典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三年级北师大版国学经典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北师大版国学经典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北师大版国学经典下册(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翻译:君子说出的话,诚信确凿而有证据。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翻译:得到黄金百两,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四海之广,不患无贤,而患在信用之不至尔。 天下之大,不愁没有贤才,所愁的在于不能相信贤人并对之委以重任啊!,灌gun阳竹枝词 山 春 都江堰水沃(w)西川, 人到开时拥岸边。 看到马杈(ch)频(pn)撤(ch)处, 欢声雷动说耕田。 开时:放水的时间。马杈:农具。 赏析:描写人们放水时的喜悦,对于丰收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修觉山下 田中处处稀秧(yng)马, 灶下家家爨(cun)箨(tu)龙。 记取新津江畔路, 苍崖(y)红

2、树杂秋冬。 秧马:农具。爨:烧火煮饭。箨:笋壳。 赏析:描写双流至新津的风貌,秋日,田中稻禾已收割,农家茅屋正冒出袅袅炊烟,而江畔山崖,树叶泛红仿佛沉醉于秋阳。,论语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糊涂。殆;疑惑、危险。 翻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攻:治理、整顿 害:危害 翻译: 指责不同思想,是有害的。,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

3、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问如何求仕途。先生说“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少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何为:即“为何”,做什么。 举:选拔。错:通“措”,放置。 翻译: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

4、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于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翻译:季康子问道:“怎样才能使老百姓敬其上,忠其上,并且肯加倍努力呢?”先生回答说:“你对待老百姓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就会尊敬你,你让他们都能孝敬老人,慈爱幼小,他们就会忠于你。你举拔他们中间有能力的人,并教育他们中间能力弱的人,(他们就会相互劝勉),加倍努力了。,或谓孔子曰:“ 子奚不为政”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或:有人。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事 政治呢?”孔子道:”尚书

5、上说:孝呀, 只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把这种风气 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就是从事政治呀, 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从事政治呢?”,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小车无軏(yu),其何以行之哉?” 輗: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 軏 :古代小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活销钉关键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牛车没有輗,马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

6、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 谄:音,谄媚、阿谀。 义: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与瀼溪邻里 昔年苦逆乱,举族来南奔。 日行几十里,爱君此山村。 峰谷呀回映,谁家无泉源。 修竹多夹路,扁舟皆到门。 瀼rng溪中曲滨,其阳有闲园。 邻里昔赠我,许之及子孙。 我尝

7、有匮乏,邻里能相分。 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 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冤。 终以瀼滨讼,无令天下论。 元结赞扬人们之间相互友爱、民风淳朴。,局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齿通“此”:在此。 翻译: 在同一个地方居住的人,老人、穷人不被人遗弃,大的不欺凌弱小的,人多的不欺负人少的。 乡党之间,观其信诚。 乡里之间的相处,要观察他是否不怀疑他人,真心实意。,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恂恂:音,温和恭顺。 便便:辩,善于辞令。“廟“通“庙“ 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

8、已。,论语八佾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翻译:孔子对季孙氏说:“你用了天子的礼仪,这等事都忍心做,什么事不忍心做呀!” 温馨提示:我们平常的日常行为中也是要时刻注意言行举止要合情合理。,三家者以庸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翻译: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祀的时候,用天子的礼仪唱着庸诗来撤出祭品。孔子说:“庸诗里说四方的诸侯来助祭,主祭的天子静穆、庄重而美好这样的诗句在三家祭祖庙堂上怎么能用呢?,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做人却没有仁心,礼仪对他有什么意义呢?做人却没有仁心,音乐对他有什么意义呢?” 林放问礼之

9、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孔子什么是礼的本质。孔子说:“你的提问很有意义啊!一般的礼仪是与其过分奢侈,宁可朴素节俭;就丧礼而言,与其仪节周全,宁可真心哀戚。”,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孙氏要去祭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这件事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哎呀!难道泰山之神竟比不上林放懂礼吗?”,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所争,必定是比射箭吧!但必定互相作揖然后上场,射完后,再互相揖让而

10、后下场,然后一起饮酒。这样的争,也是君子之争啊!”,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道:“有酒窝的脸笑得美啊,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媚啊,洁白的脂粉更增添她的楚楚动人啊。这三句诗指的是什么呢?”孔子说:“你看绘画,不也是先临摹然后再加素色线条进行勾勒吗?”子夏说:“那么,礼乐是产生在仁义之后吗?”孔子说道:“卜商啊,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啊!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孔子说:“我能说出夏代的礼,夏的后代

11、杞国就不足以征信了;我能说出殷代的礼,殷的后代宋国就不足以征信了。这是杞、宋两国现有的典籍和贤人不够的缘故,如果他们有足够的典籍和贤人,那我就可以验证它们了。”,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孔子说:“禘祭的礼,从第一次献酒后,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有人向孔子请教关于禘祭的学问。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禘祭的人对于治理整个天下,就好像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他一面说,一面指着自己的手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祀祖先时,好像祖先真在受祭;祭神的时候,便好像神真的在那里。孔子

12、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祭了就跟不祭没有什么区别。”,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问道:“与其巴结房屋西南角的神,不如讨好灶君司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孔子说:“不对。若是得罪了上天,祈祷也没有用。”,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来到周公庙,每件事情都要发问。有人就说:“谁说鄹大夫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礼数呢?他跑进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到这话,说:“这正是礼啊!。”,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说:“比较射艺,主要不在射穿靶子,因为每个人的

13、力气大小不一样,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xi)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贡要把每月初一在祖庙告朔所宰的那头活羊省去不用,孔子说:“赐啊!你爱惜那一头羊,我却珍惜那种礼制。”,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说:“侍奉君主能一切按照礼节去做的人,有的人却认为他是在谄媚。”,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定公(鲁国君)问:“君子使用臣子,臣子侍奉君主,该怎么做呢?”孔子回答道:“君主若能按礼节来使用臣子,臣子便会尽忠侍奉君主。”,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欢乐而不流于放荡,悲

14、哀但不限于伤心。”,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哀公向宰我问关于社主的事。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为社主,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用栗木的意思是说使人民对君主畏惧而战栗。”孔子听到了,说:“事已经做了,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快做成的事就不要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再追究了。”,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dian。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孔子说:“管仲的气度狭

15、小的很哪!”有人便问:“管仲生活的不是很俭朴的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居所,各项职事都设有专人,从不兼职,这哪里是俭朴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说:“国君在宫殿大门前立一个屏,管仲家大门外也立一个屏;国君宴请宾客,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土几,管仲宴客也设有这样的土几。若说管仲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呢?”,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孔子告诉鲁国的乐师关于音乐的道理,说道:“音乐演奏的全部过程是可以感受的。一开始,听众随钟声敲响而精神为之一振;继而八音齐奏,音乐和谐委婉,清越明晰,余音袅袅不绝,音乐就这样完成了。”,仪封人请见

16、,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卫国仪这个地方的封疆官请求孔子接见他,说道:“凡是到这个地方的贤人君子,我没有不请求见的。”孔子的学生们领他去见孔子。出来以后,太对孔子的学生说:“何必忧虑你们的先生失掉官位呢?天下无道而黑暗的日子已经很长久,天意将把你们的先生当做木铎来警醒人民,传道于天下呀!”,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评论韶乐说:“音律太美了,内容也非常好。”又评论武乐说:“音律太美了,但内容上差一点。”,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说:“居于统治地位而不能宽以待下,行礼的时候不能庄重严肃,遭遇丧事时没有悲痛哀戚,这种人我凭什么看得下去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