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呼吸运动简易模型-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082449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41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制-呼吸运动简易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自制-呼吸运动简易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制-呼吸运动简易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制-呼吸运动简易模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第 3 期 自 制 “ 呼 吸 运 动 简 易 模 型 ” 李金娥甘肃省会宁县实验中学(730700)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 元第十章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一节 中的呼吸运动过程是重难点,该知识点复杂抽象,而 初中学生缺乏相应知识基础,其空间想像力不够强, 对呼吸运动中的膈肌与胸廓及肺的变化关系很难掌 握,理解起来难度很大。 为突破上述重难点,笔者自 制了一款“呼吸运动简易模型”,该模型能引起学生 的直观分析,让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 解。 下面,笔者从该教具的装置图、用途、制作、使用 方法及特点等方面作一介绍,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一、“

2、呼吸运动简易模型”装置图 “呼吸运动简易模型”装置图如图1所示。 二、“呼吸运动简易模型”的应用 在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三 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济南版生物七年 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鲁 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 体交换”等章节中,呼吸运动中膈肌、胸廓及肺的变 化关系都是教学的重难点,而这一知识点若单纯靠教 师讲解,则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听懂。 教师若用 该模型演示上述实验,学生就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 象,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并易于被学 生所掌握。 除了用于教师演示外,因为该模型学生可 以自制,所以也可用于学生

3、分组实验。 三、“呼吸运动简易模型”的制作材料 无盖塑料罐(口香糖或泡泡糖包装罐)一个、小 气球两个、饮料吸管(一端有弯曲)两根、橡胶手套一 只、细线、粗线绳、宽透明胶带、“哥俩好”胶水。 四、“呼吸运动简易模型”的制作方法 1.制作模拟气管及支气管。 将两根饮料吸管竖 直捏到一起,其弯曲部分位于竖直部分的两侧,使两 根饮料吸管成倒Y形;然后在吸管竖直部位用透明胶 带黏结固定。 以吸管的竖直部分模拟气管,其弯曲部 分模拟支气管。 2.制作模拟肺。 将两个同样大的小气球分别套在 由第一步加工好的两根饮料吸管的弯曲部位, 并用 细线束扎紧,以上述两个气球模拟人体内的两个肺。 3.制作模拟胸廓。 将

4、无盖塑料罐倒置于实验桌 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根长铁钉的尖端至发红;然后将 尖端对准倒置的塑料罐罐底中心位置进行钻孔(孔的 大小以能通过两根饮料吸管为宜);孔钻好后将饮料 吸管未绑气球的一端由罐内而外穿出罐底,在罐外用 宽透明胶带将饮料吸管与罐底黏合到一起,以确保罐 内的密封性。 4.制作模拟膈。 从橡胶手套上剪下一块面积大 于塑料罐口的橡胶皮,再从手指部分剪下一个宽约 2 cm的橡胶环作为拉环,再用“哥俩好”胶水将橡胶 环黏合到橡胶皮的中央。 5.组装“呼吸运动简易模型”。 将第四步加工好 的橡胶皮用粗线绳封扎到第三步加工好的塑料罐罐 口上(橡胶皮上有橡胶环的一面放到塑料罐外),即 制成了“呼吸

5、运动简易模型”。 五、“呼吸运动简易模型”的使用方法 1.向下拉塑料罐外的橡胶环,可观察到橡胶皮中 央下降,塑料罐体积增大,气球变大。 模拟膈肌收缩, 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廓的容积增大, 胸内压减小,外界空气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 2.松开橡胶环,可观察到橡胶皮顶部回升,塑料 罐体积减小,气球变小。 模拟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 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胸廓的容积缩小,胸内压增大, 肺内气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过程。 3.用手捏塑料罐,塑料罐体积减小,气球变小, 图1“呼吸运动简易模型”装置图 饮料吸管 (模拟气管) 气球 (模拟肺) 塑料罐 (模拟胸廓) 橡胶皮 (模拟膈) 自 制 教 具

6、 57 SHIYANJIAOXUEYUYIQI 2014 年第 3 期 模拟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减小,胸廓容积缩小,胸内 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过程;松开塑 料罐,塑料罐体积增大,气球变大,模拟胸廓前后径 和左右径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胸内压减小,外界空 气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 六、“呼吸运动简易模型”的特点 1.该模型用口香糖包装罐模拟胸廓,这是因为 罐口很硬且上面有螺纹,所以向其上面束扎橡胶皮时 自然能束扎得很紧,演示时尽管向下拉橡胶环,但橡 胶皮却不会脱落,从而保证演示很容易成功。 2.该模型不仅可以模拟膈肌的变化与呼吸的关 系,还可模拟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从而易于突 破该

7、节课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使教学变抽象为直观, 学生一目了然。 同时,还创设了情境化生物教学氛围, 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3.该模型制作简单容易,学生完全可以自制。 学 生在制作模型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感 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便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用该模型演示或分组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5.该模型制作几乎无成本,重量轻,使用方便, 现象明显。 精 彩 “ 追 问 ” 成 就 高 效 课 堂 朱瑶池江苏省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213020) 新课程下的每一位科学教师都知道科学课堂是 由许多提问串联而成的, 课堂提问既是学生思维的 向

8、导和路标,又是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的信息反馈的 重要渠道。 但如果提问仅仅停留在表面,那么即使看 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质量也是不高的。 而 运用“追问”教学手段,则会弥补这一不足。 课堂“追 问”是在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 “追问”,作为一 种提问技巧, 是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某一内容或某 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 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甚至出新出彩为止。 它追求的 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 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科学课堂 中运用“追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追问”的时机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追问”,不仅能够 活跃课

9、堂气氛, 还能引发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 考,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把握好“追问”的时 机很重要,超前则没到火候,滞后则又冷却了。 “追 问”应当是在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有待思考又把握 不准的时候;或者学生发现了疑问,急于寻求帮助解 答的时候,特别是当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发现其认 识还是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是错误的时候,就 应紧追不舍,再次发问。 例如,在教学“肺和呼吸”一课中,导入时有个屏 住呼吸的体验活动,活动之后的师生有如下谈话: 师:同学们,屏住呼吸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很难受。 生:胸口很闷。 生:快受不了了。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我们离不

10、开呼吸。 生:我们要不停地呼吸。 师:我们为什么需要不停地呼吸呢? 生:因为我们要呼吸新鲜的空气。 师:那我们只吸气就行了,为什么吸入空气之后 又要把它呼出来呢? 生:因为我们呼出的和吸入的空气是不一样的。 生:因为我们吸入的是氧气,而呼出的是二氧化 碳,所以要不停地呼气、吸气。 教师通过“追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 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 能够使学生的思考由表 及里,由浅入深,使学生对“人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 理解得更加准确、全面、细致、深刻。 二、注重“追问”的有效性 很多教师认为“追问”就是多提问题,满堂都是 问题,却不管问题的质量如何。 在这种“满堂问”的支 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 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 , 小 学 科 学 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