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学的科学性.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082399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历史学的科学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历史学的科学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历史学的科学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历史学的科学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历史学的科学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历史学的科学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历史学的科学性.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历史学的科学性摘要 关于历史学的是不是一门科学的问题,它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而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它长期困扰着史学界,是各个时代历史学家都不能忽视的话题。虽然,到目前为止历史学家们并不能证明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科学理论、科学手段的不断进步、人类视野的不断拓展以及史学工作者们为这个命题的发展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他们证明了历史学具有科学的特性,并把历史学与科学作比较,论证历史学具有科学性。因而,证明了历史学即便不是一门科学,但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认识到历史学的科学性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对所有历史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巨大挑战与鞭策。历史学是人类理论系统的时间坐标,与各个学科都存在

2、着交集。同时也要求历史工作者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著述历史。关键字 历史学,科学,科学性,客观,研究对象科学是什么?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其原理是不会互相违背和有意义的存在。众所周知,科学具有理性客观、可证伪、存在一个适用范围、普遍必然性等特征,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有分类的。经过几代史学工作者不懈努力与探索,证明了历史学具有科学的特征。此外,他们还以己之力捍卫这些特征。因而历史学的科学性并不是空谈,而是具有理论和事实支撑的。一 历史学是理性客观的,它是建

3、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历史的客观性问题也是困扰历代史学家的主要问题之一。历史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就这个问题,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多样的回答。首先,历史是指过去发生或经历过的事情与过程。就这一意义而言,历史与历史事实的含义相重合。不难看出历史的主体是人,客体是客观世界,因而我们可以得出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历史书上反应的历史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史家在记载历史时不可避免的加入了个人的感情,使历史蒙上了主观色彩。因而历史学家的责任就是真实的描写过去发生的客观事实,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德国19世纪的著名史学家兰克所说的“如实直书”,就是这种朴素的客

4、观主义理想。根据这种理想,历史是曾经存在过的客观实在,这种过去的实在是可知的。历代历史学家也力求历史事实最大程度的客观化。由尼布尔、兰克等人所倡导的客观主义史学,自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是西方史学思想的主流,称雄欧洲史坛近百年。我们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客观主义史学:首先,以“如实直书”为基础;其次,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最后,以史料批判为保证。而这三个方面都旨在与保证历史学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即历史学的客观性。以兰克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史学家们对史料考证的强调以及他矢志不渝地力图捍卫史学的客观性,加上这一时期西方资产阶级所取得的成就,使兰克的追随者们可以坚信历史学家

5、们可以依据“如实直书”理论实现认知历史真实的目标,促使着无数史学工作者为之奋斗。毫无疑问,客观主义史学家倡导“如实直书”这一理论的最终结果是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他们也试图完全否认其主观性的,但不能因此否认客观历史学家的功绩。受兰克这种鼓舞人心的理念的影响,十九世纪历史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大量史料的整理与编著工作在这一口号的指引下,如火如荼的地开展。这不仅促进了当时历史学研究的进步,也大大增强了后世历史学的客观性。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这样概括,以兰克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史学最主要的贡献在于,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方法使历史学独立化、科学化,使人们(至少是史学工作者们)相信历史学可以成为与科学并驾

6、齐驱的科学。以兰克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历史学家带来的是整个历史学界对历史学的信心与日俱增,也表明了历史学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的,从而也证明了历史学是具有科学性的。二 历史学存在一个适用范围,即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与现实息息相关。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人类从事每个时段的社会实践,无不需要以已经具备的历史条件作基础,无不需要借鉴有关的历史经验。中国历代史学家和政治家,一贯认为历史之用在于以古鉴今。司马迁著史记意在“述往事,思来者”,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是要“鉴前人之兴衰,写当今之得失”,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等等,表达的都是用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思想。历史既能为

7、现实服务,这就说明其具有科学性,这也是它为现实服务的必要条件。谈到西方史学理论,人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与我们曾经介绍过的柯林武德名气相当的学者,他就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在中国学术界,克罗齐的声名鹊起主要源自自他的著作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而这句在史学理论界风驰电掣般的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就是出自他了。然而克罗齐的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也常常引起误解。从认识论的角度可以认为,历史正是以当前的现实生活作为其参照系,这意味着,过去只有和当前的视域相重合的时候,才为人所理解。一个在自己现实生活中完全不懂的爱情魅力为何的俗物,大概不能理解克拉奥佩特拉的眼泪如何使得一个王

8、朝覆灭。他们最多只知道有如此这般的事情,但是不能领会它们。故此可以说,一个对中国民法典的体系毫无热情的人,就不能真正懂得希腊化的罗马法学在形式理性上的成就。从本体论来看,其含义是说,不仅我们的思想是当前的,我们所谓的历史也只存在于我们的当前;没有当前的生命,就没有过去的历史可言。所谓“当代”,是指它构成我们当前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历史是精神活动,而精神活动永远是当前的,决不是死去了的过去。对克罗齐来说,时间本身不是独立的存在,也不是事物存在的外在条件;他只是精神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既不能把时间、也不能把过去看成是精神以外的事物。故此又可以说在大家看来早已消逝的古罗马的荣光,其实依然活生生存在

9、于精神之中,存在于从萨维尼到每一个热爱罗马法的人的精神和著述之中。只要它还影响着我们,就存在于我们之间。有人曾指责克罗齐赋予一切历史以当代性的历史观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历史观。这其实是对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命题的歪曲。历史学中的实用主义者相信史料本身会说话,会给研究者呈现出其希望有的意义来,实用主义史学更是为了现实的需要对历史进行有意识的篡改或解说。与此相反,克罗齐认为,史料本身并不会说话,使史料发挥作用的只能是历史学家的学识水平,历史学家的学识水平越高,越具有创造性,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就越深刻;历史学家不是被动接受、考订和阐释史料,而是发挥巨大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所以说,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

10、是当代史”并不是实用主义史学,相反这是其历史哲学所揭示的历史研究的特性之一。因而,我们可以看出在历史发生的时间,它是具有现实主义意义的。三 史学是一个有意义的存在,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意义。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可以明智。他希望人们在历史中获得经验、教训,用于指导现在、开拓未来。在拥有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以前的中国,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历史的“明智”作用。唐太宗在谈治国之道时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因此下令史官编修前代的历史,为自己提供历史参考,因而当朝史学空前繁荣。在宋代,为了更好的吸取历史教训,一代史学巨匠司马光呕心沥血,编著了一部规模庞大的编年体史学巨著,宋神宗称这部著作“鉴于往事,有资于

11、治道”,因此将其命名为资治通鉴。直到今天,人们遇到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通常会习惯的问:不知道历史上是怎么处理的。历史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历史是人的历史,我们现代人所遇到的问题,在历史上,古代的人们同样遇到过、思考过、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给予了解答。学习、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吸取前人的成果,直接拿来己用。比如,今天我们思考的如何治国的问题,几千年以来历朝历代的先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并得出了“以德治国”、“德行天下”的结论。今天我们依然提倡以德治国,只是具体方式与古代不同而已,本质上一脉相承。 其次,人类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并不总是一帆风丰顺,曾经走过无数弯路、付出巨大的代价。学

12、习力历史、了解历史,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避免重复前人的弯路。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就是从农业向工业过渡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率先开展工业化的西方付出了先污染、破坏环境,然后再治理、保护环境的弯路。那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完全可以避免走这条先污染、再治理的弯路,可以边发展、边环保,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工业化。 第三,人类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建立在5000年悠久漫长的历史基础之上的,了解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今天的生活。学习明代历史,我们能直到“南京”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是明朝的第二个首都。学习清代历史,我们能直到“新疆”的含义是国家新开拓的疆土;“吉林”来自于满语“河边的城市”

13、;如果想直到我们吃饭、睡觉用的桌子、床,则要翻看南北朝的历史,看看桌椅板凳、床铺是怎么从北方胡人传入中原的。总而言之,是因为历史提供了很多过去的事件让我们进行对比、分析,让我们能在以后做出更正确的决定。但是,因为世界是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中的,所以不可能出现和过去一模一样的事件,因此,我们要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情中规律性的东西,从本质上来认识过去发生的事。这一点而言就如同科学的本质一样,宇宙定下的规律不会没有意义,例如宇宙不会规定在宇宙什么都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存在没有意义,所以宇宙中的物体才会运动,出现生命这种存在。因而,我们可以从历史的意义得出历史学具有科学性。四 历史学具有必然性的特征。科学理论来

14、自于实践,也必须回到实践,它必须能够解释其适用范围内的已知的所有事实。史学也是如此,只不过史学理论来自于过去的实践,而运用到当前的实践中去。史学的普遍必然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历史哲学领域,即唯物史观的普遍必然性问题。然而,自维科创立历史哲学以来,历史必然性问题一直是西方历史哲学关注的中心问题,至今仍是当代西方历史哲学争论的焦点;全面而科学地解决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思想史的巨大贡献,然而,唯物史观的历史必然性观念在当代又受到种种的曲解,非难和挑战。而在历史哲学的开山之作关于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中,维科着重考察了民族的“共同性”,即历史必然性,并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

15、第一,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第二,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各民族的历史都必然要经历神权、英雄和人权三个阶段。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在苦苦探求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就提出了“历史必然性”这样一个概念,而且在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因素时,它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旧制度的灭亡及其被新制度的替代也是历史的必然,等等。显而易见,“历史必然性”其实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所提出的、用于解释社会发展直接决定因素的概念,是科学的。人类社会向何处发展,也即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恰恰就是社会成员各方向行为的综合作用,是成员意志

16、、因而是成员精神素质外爆为其实践的结果。只不过,由于社会成员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所具能力的不同及行为方向的不同,他们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大小和方向也有所不同罢了。 进一步来分析,由成员精神素质所决定的人之意志虽然决定了其实践并进而影响到历史必然性,但它也不具有本原意义,它还是要受制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如果从历史发展的纵向长河中分析,这一社会历史条件就是社会物质条件。然而,每一个人生历程、每一个社会时期、乃至每一个社会形态历程尽管都跨越一定的时间周期,但从宏观的、历史的角度看,都只能算作一个历史剖面。从方法论上讲,我们分析历史问题当然要站在这种宏观的和历史的角度;但要研究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仅有这种角度、这种方法论以及由此得出的那些观点,就欠精细了。所以,要细致地研究社会发展问题,就必须同时把握两个方面:一是那种分析角度和正确的方法论,一是对历史剖面的精细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历史学具有必然性,它来源于过去的实践运用于当代乃至于未来的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