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仪器清洗规程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1078658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仪器清洗规程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学仪器清洗规程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学仪器清洗规程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学仪器清洗规程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学仪器清洗规程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仪器清洗规程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仪器清洗规程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YLRY/ZY第2章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第 10 页 共 10 页化学玻璃仪器的清洗规程一、目的 在实验室中,洗涤玻璃仪器不仅是一项必须做的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仪器清洗是否符合要求,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制定本规程,以规范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干燥与保存方法,将常用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干燥与保存方法。三、职责 实验人员严格执行本规程。四、洁净剂4.1 洁净剂分类4.2 洁净剂适用范围肥皂常用洁净剂有肥皂、洗衣粉、洗洁精、自配洗液、有机溶剂等。4.2.1 洗衣粉、洗洁精适用

2、于可以用刷子直接刷洗的玻璃仪器,如烧杯、烧瓶、三角瓶、试剂瓶、量筒等。4.2.2 自配洗液可用于以下仪器的洗涤4.2.2.1 不便用于刷子洗刷的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蒸馏器,HPLC用小瓶等特殊形状的仪器。4.2.2.2 常规清洗后仍然挂液的玻璃仪器。4.2.2.3 长久不用的杯皿器具。4.2.2.4 新购回的玻璃仪器。4.2.2.5 刷子刷不下的污垢。4.2.3 有机溶剂是针对污物属于某种类型的油腻性,而借助有机溶剂能溶解油脂的作用洗除之,或借助某些有机溶剂能与水混合而又挥发快的特殊性,冲洗一下带水的仪器,如酒精,乙醚等。五、清洗液的制备及注意事项5.1 重铬酸钾洗液重铬酸钾(K2

3、Cr2O7)在酸性溶液中,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对玻璃仪器又极少有侵蚀作用。所以这种洗液在实验室内使用最广泛。配制浓度各有不同,从512%的各种浓度都有。配方见下表,本实验室采用配方一(强洗液)。 项目试剂配方一(强洗液)配方二(中强洗液)配方三(弱洗液)重铬酸钾10g10g10g水20ml100ml100ml浓硫酸180ml100ml10ml配制方法(强洗液):称取的10g K2Cr2O7,置500ml烧杯中,用约20ml水加热溶解,放冷后,将烧杯置冷却水中,然后将180ml浓H2SO4缓缓加入K2Cr2O7溶液中(注意:千万不能将水或溶液加入H2SO4中),边倒边用玻璃棒搅拌,并注意不要溅出,

4、混合均匀,待冷却后,装入洗液瓶备用,盖好盖子,以防浓硫酸吸水减弱洗涤能力。新配制的洗液为红褐色,氧化能力很强。当洗液用久后变为黑绿色,即说明洗液无氧化洗涤力,应废弃处理,重新配制。5.2 碱性洗液碱性洗液用于洗涤有油污物的仪器,用此洗液是采用长时间(24小时以上)浸泡法,或者浸煮法。从碱洗液中捞出仪器时,要戴乳胶手套,以免烧伤皮肤。常用的碱洗液有:碳酸钠溶液(Na2CO3,即纯碱),碳酸氢钠(Na2HCO3,小苏打),磷酸三钠溶液(Na3PO4),磷酸氢二钠溶液(Na2HPO4)等。5.3 纯酸纯碱洗液根据器皿污垢的性质,直接用浓硫酸(HCl)或浓硫酸(H2SO4)、浓硝酸(HNO3)浸泡或浸

5、煮器皿(温度不宜太高,否则浓酸挥发刺激)。纯碱洗液多采用10%以上的浓烧碱(NaOH)、氢氧化钾(KOH)或碳酸钠(Na2CO3)液浸泡或浸煮器皿(可以煮沸)。5.4 有机溶剂带有脂肪性污物的器皿,可以用汽油、甲苯、二甲苯、丙酮、酒精、三氯甲烷、乙醚等有机溶剂擦洗或浸泡。但用有机溶剂作为洗液浪费较大,能用刷子洗刷的大件仪器尽量采用碱性洗液。只有无法使用刷子的小件或特殊形状的仪器才使用有机溶剂洗涤,如活塞内孔、移液管尖头、滴定管尖头、滴定管活塞孔、滴管、小瓶等。六、清洗及干燥的操作方法6 清洗方法6.1 常规清洗6.1.1 洗刷仪器时,应首先将手洗净,免得手上的油污附在仪器上,增加洗刷的困难。6

6、.1.2 一般的玻璃仪器,如烧杯、烧瓶、锥形瓶、试管和量筒等,可以用毛刷从外到里用水刷洗,这样可刷洗掉水可溶性物质、部分不溶性物质和灰尘;若有油污等有机物,可用一定浓度的洗洁精水溶液浸泡一定时间后,再用蘸有洗涤剂的毛刷擦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最后用纯化水润洗内壁23次。洗净的玻璃仪器内壁应能被水均匀地润湿而无水的条纹,且不挂水珠。常使用磨口的玻璃仪器,洗刷时应注意保护磨口。 6.1.3 砂芯玻璃滤器在使用后须立即清洗,针对滤器砂芯中残留的不同沉淀物,采用适当的洗涤剂先溶解砂芯表面沉淀的固体,然后用减压抽洗法反复用洗涤剂把砂芯中残存的沉淀物全部抽洗掉,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6.1.4 用来配制

7、、盛放高浓度溶液的带磨口塞的玻璃仪器,如容量瓶、比色管、滴定管等,用后应及时把溶液倒出,废弃处理或放入试剂瓶中贮存,并及时清洗,以防溶质析出,堵塞磨口塞,损坏玻璃仪器。6.2重铬酸钾洗液清洗6.2.1 清洗方法通常将重铬酸钾洗液倒入或吸人容器内浸泡2-24h后,把容器内的洗液倒入贮存瓶中备用,再用自来水冲洗和去离子水润洗。洗净的玻璃仪器内壁应能被水均匀地润湿而无水的条纹,且不挂水珠。对于长期不用的和新购回的玻璃仪器,应先用水刷洗,洗去水可溶性物质、部分不溶性物质和灰尘,晾干后,再用重铬酸钾洗液洗涤。6.2.2注意事项在使用重铬酸钾洗液时,要切实注意不能溅到身上,以防“烧”破衣服和损伤皮肤。洗液

8、倒入待洗的仪器中时,应使仪器周壁全浸洗后稍停一会再倒回洗液瓶。第一次用少量水冲洗刚浸洗过的仪器后,废水不要倒在水池里和下水道里,长久会腐蚀水池和下水道,应倒在废液缸中,缸满后倒在垃圾里。如果无废液缸,倒入水池时,要边倒边用大量的水冲洗。6.3 难洗污物的洗涤方法 6.3.1结晶和沉淀物的洗涤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形成碳酸盐以及存在氢氧化铜或氢氧化铁沉淀时,可用水浸泡数日,然后用稀酸洗涤,使之生成能溶于水的物质,再用水冲洗。如存有有机物沉淀,则可用煮沸的有机溶剂或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洗涤。 6.3.2干性油、油脂、油漆的洗涤可用氨水或氯仿进行洗涤,未变硬的油脂可用有机溶剂洗涤;

9、煤油可用热肥皂水洗涤;黏性油可用热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洗涤。 6.3.3 污斑的洗涤玻璃上的白色污斑,是长期贮碱而被碱腐蚀形成的;玻璃上吸附着的黄褐色的铁锈斑点,可用盐酸溶液洗涤;电解乙酸铅时生成的混浊物,可用乙酸洗涤;褐色的二氧化锰斑点可用硫酸亚铁、盐酸或草酸溶液洗涤;玻璃上的墨水污斑可用苏打或氢氧化钠溶液洗涤。6.4 超声清洗对于小容量的玻璃容器(非量具),如HPLC用小瓶,无法用刷子刷洗,也不太容易灌入液体清洗,可采用超声清洗。超声清洗前应先用水洗去水可溶性物质、部分不溶性物质和灰尘,再注入一定浓度的洗洁精溶液,置烧杯中,超声清洗1030min,用水洗去洗涤液,然后用纯化水超声清洗23次。对

10、于其内有难溶于水的物质或油污的玻璃容器,应先用合适的有机溶剂冲洗第一遍,再如上进行超声清洗。注意:超声清洗的玻璃容器不能有裂纹,超声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超声破碎。6.5 干燥实验应经常要用到的仪器应在每次实验完毕后洗净干燥备用。用于不同实验对干燥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定量分析用的烧杯、锥形瓶等仪器清洗干净后即可使用,而用于无水分析的仪器很多要求是干燥的,有的要求无水痕,有的要求无水。应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干燥仪器。6.5.3 晾干不急等用的仪器或使用时对水分没有要求的仪器,可在蒸馏水冲洗后在无尘处倒置处控去水分,自然晾干,即可。6.5.4 烘干洗净的仪器控去水分,放在烘箱内烘干,烘箱温度为105110,

11、烘1小时左右。也可以放在红外灯干燥箱中烘干。此方法适用于一般的玻璃仪器。带实心玻璃塞的及厚壁仪器烘干时要注意慢慢升温并且温度不可过高,以免破裂。量器、量具不可放于烘箱中烘干。6.5.5 热(冷)风吹干对于急于干燥的仪器或不适于放入烘箱的较大的仪器可用吹干的办法。通常用少量乙醇、丙酮(或最后再用乙醚)倒入已控去水分的仪器中摇洗,然后用电吹风机吹,开始用冷风吹12分钟,当大部分溶剂挥发后吹入热风至完全干燥,再用冷风吹去残余蒸汽,不使其又冷凝在容器内。6.6 保存。6.6.3 经常使用的玻璃仪器放在防尘的仪器存放柜内,存放要分门别类,便于取用。6.6.4 移液管洗净后置于防尘的盒中。6.6.5 滴定

12、管用后,倒去内装的溶液,洗净后装满纯水,上盖玻璃短试管或塑料套管,也可倒置夹于滴定管架上。6.6.6 比色皿用毕洗净后,在瓷盘或塑料盘中垫上滤纸,倒置晾干后装入比色皿盒或清洁的器皿中。6.6.7 带磨口塞的仪器,如容量瓶、比色管最好在洗净前就用橡皮筋或线绳把塞和管口栓好,以免打破塞子或互相弄混。需长期保存的磨口仪器要在塞子间垫一张纸片,以免日久粘住。长期不用的滴定管要除掉凡士林后垫纸,用皮筋栓好活塞保存。6.6.8 成套仪器如索氏萃取器、气体分析器等用完要立即洗净,放在专门的纸盒里保存。七、总结要本着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对一切玻璃仪器用完后要及时清洗干净,按要求保管,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不要在仪器里遗留油脂、酸液、腐蚀性物质(包括浓碱液)或有毒药品,以免造成后患。警告:入化学实验室一切物品严禁入口、入眼,若不慎入眼,迅速用清水清洗,重者迅速去医院急救。出化学实验室严禁带走任何药品,以及深度清洁双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