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01077567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 域 经 济 学 Regional Economics 张先锋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QQ:970775345 英雄2号 电子信箱:beijing2008zxf,第二讲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理论,一、经济增长的概念 二、经济增长的衡量 三、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四、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一、经济增长的概念 经济增长:偏重于数量的概念,主要指由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它的核算常采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三个指标。 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

2、加、质量改善和优化组合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要素投入方式划分,经济增长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占用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即粗放型增长方式;另一种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质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即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二、经济增长的衡量,(一)如何理解GDP的概念 GDP: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一国(或地区)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服务价值总和。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理解GDP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3、。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名义GDP 实际GDP,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多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多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它仅指该时期内新生产出来的东西。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旧货市场的交易佣金。,5.GDP一般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的经济活动。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大量的地下经济活动在GDP中也没有得到反映。举例说明:家务劳动,不计算。 6.无形商品和服务也是

4、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二)GDP的统计与发布 生产法:从生产的角度,把一个国家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厂商增加值厂商生产的产品价值它从另外的厂商那里购入的投入要素的成本价值 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GDP总消费(C)总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 收入法:从收入角度出发,把生产过程中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相加来获得GDP数据。 GDP各

5、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200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关于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的改革(国统字【2003】70号)文件,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进行。 初步核算数在进度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于次年1月20日左右发布,并在2月和5月出版的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摘要上使用; GDP初步核实数在专业年报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于次年9月在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 最终核实数在年报、部门会计、财政决算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于第二年5月在中国统计摘要及其他出版物上发布。如果有了经济普查或核算方法调整或分类标准发生变化,也

6、对GDP历史数据(年度和季度)进行修订。,目前我国GDP核算所采取的分级核算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跨地区经营的企业越来越多,尽管统计制度规定不允许重复统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异地开办的子公司所在地区统计了它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公司总部所在地区一般并不愿意剔除该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地区GDP的重复计算。其次,目前采用的分级核算制度,地区GDP核算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三)GDP崇拜与GDP误区 1.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GDP忽略了非市场经济活动,各种各样发生在家庭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自我服务性的活动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由于没有通过市场进行而

7、无法统计在GDP中。 2.GDP忽略了“地下经济”,五花八门的非法经济活动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没有计算在GDP中。在美国,这种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每年估计有1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5%,美国政府为此每年损失的税收收入为3100多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不健全的国家,这种地下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发达国家。,3.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GDP忽略了闲暇(1eisure),而闲暇是衡量一个社会净经济福利、社会发达和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闲暇与劳工供给的替代关系,如果其他条件不变,GDP统计数字会随着闲暇的增加而减少。GDP只反映了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

8、值总量,但不能反映结构(导弹与面包等)。 4.GDP没有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理想的GDP应当反映一国居民的“净经济福利”(Net Economic Welfare),它不仅应该统计能增进人们经济福利的“好的”产品(good),还应当减去降低人们经济福利的“坏的”副产品(bad),比如环境污染等,这一点全球已有共识。但不同的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和估价大不相同,很难找到一个国际通行的标准去测量和从GDP中扣除。,5.GDP没有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教育福利和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平均寿命。一个发达、成熟、和谐的社会,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每个公民在生病时能得到适当的治疗是

9、文明社会的最低要求。由于北欧各国普遍实行全民义务教育和全民医疗保险,因而许多人认为北欧的实际生活水平高于美国。 一个社会的净经济福利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制度、文化和心里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预期及其实现程度,人们在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及安全感,社会是否给人们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离婚率、犯罪率、司法公正程度,人们在受教育、职业等方面选择的自由度以及民主和政治方面的透明度和官僚的腐败程度都影响着社会的净经济福利。,6.GDP没有反映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 鉴于GDP测量方法的明显缺欠,国际社会和学术界试图找到一种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国经济总体实力和人们实际生活水平的测量

10、方法。 目前较流行的是联合国近年来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该指数不仅包括了人均实际GDP,还考虑到了一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四)GDP与GNP,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

11、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 GNPGDP+本国国民生产要素参与外国生产的报酬外国国民生产要素参与本国生产的报酬GDP+要素在国外所得净额。,国民净产值:GNP折旧=NNP 国民收入: NI(National Income)=GNP 折旧 间接税 个人收入: PI(personal income )即要素所有者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也被看作是个人的毛收入。 PI = NI 社会保险税经营利润税企业留利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即要素所有者个人的净收入,也是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 DPI=PI 个人所

12、得税,GNP的定义为一个国家一年内用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显然,此定义只关心谁去生产,而不在意在哪生产,它包括了一国企业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而不包括外国企业在该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它是“生产”的概念,后者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二者都是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规模的宏观指标;但前者强调的是国民的概念,后者强调的是国境的概念。 截止到上个世纪90年代,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GNP,即国民生产总值,而不是GDP。,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GDP代替GNP,原因: 第一,GNP与国际贸易、国际

13、投资的脱节。随着全球化特别是跨国公司生产和融资活动的日益扩大,这种统计方法面临着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企业所有权的鉴别。首先,如果一个企业25%的股东是美国居民,24%的股东为中国居民,如何去确定该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归属呢?而且所有权是个存量,它会随着股票市场的交易活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GNP是个流量,我们很难按天、小时、分钟和秒来统计GNP中每种产品的所有权归属。,第二,许多国家允许双重国籍,GNP方法会造成重复计算,并且许多企业和个人为了逃税刻意掩盖其真实居民身份,这会使GNP的计算更为复杂。 第三,GDP更能反映本国的经济状况。要想反映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国外企业在本国提供的商品

14、和劳务应当包括在本国的经济活动中,而本国企业在国外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直接提高的是国外居民的生活水平,应当计算在国外经济总体指标内;而不应算作本国的经济活动。 因此,联合国统计司要求使用GDP替代GNP。,三、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劳动力投入量 资本投入量 自然资源投入量 .要素的生产效率: 资本的投资效率 劳动者的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上应用,3.制度安排 正式制度因素: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产权制度、所有制。 非正式制度因素:文化传统、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 4.结构变化 将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制度安排视为经济增长的

15、充要条件,实际上是在竞争均衡假设条件下发生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个动态非均衡的过程,罗斯托认为,“现代经济增长是个部门过程”,由于部门间生产率的差异,要素由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闲置或无效、低效配置的资源获得有效配置,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四、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关心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更关心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价值判断、意识形态的变革。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和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 经济发展的内涵: 经济数量的增长 经济结构 的优化 经济质量的提高,20世纪50-60年代前,传统理

16、论认为:经济发展意味着国家财富和劳务生产增加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60年代后,这种观点受到了若干国家现实的挑战,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但其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并未得到相应改善,贫困和收入分配不公正情况仍十分严重。因此,经济学家把经济发展同经济增长区别开来。,经济增长偏重于数量的概念,主要指由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它的核算常采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三个指标。 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除经济增长方式的指标外,还包括社会发展指标,如人口总数和净增率、国内发展指数、城市化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居民居住条件、每千人口医生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政府廉政指数等;发展指标,如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在校大学生占适龄人口的比重等;社会公平与稳定指标,如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国民幸福指数、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收入差距警戒线、收人阶层结构标准、贫困发生率、社会保障覆盖率等;环境指标,如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