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076873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自立自强第1课 好习惯受用一生1习惯的含义:习惯是一种 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2习惯的影响(重要性):(1)习惯影响人的身体健康;(2)习惯影响人的思维发展;(3) 习惯影响人的行为;(4)习惯不是小问题,它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与幸福。结论: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对人的身体、思维和行为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3、好习惯与坏习惯区分的标准: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4中学阶段必须养成的好习惯(受益一生的好习惯):(1) 有计划消费的习惯;(2) 勤于劳动的习惯;(3) 节

2、约的习惯。5.养成有计划消费的意义:P7第一节6为什么要劳动?(道德角度、法律角度、劳动的意义。P7P8)7中学生参加家庭劳动的意义?:减轻父母负担,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8培养这些好习惯的方法:(1)必须有 完善可行的计划;(2)必须有 实际行动;(3)必须有 毅力;(4)必须改掉 坏习惯。第2课 积极的生活态度1为什么需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重要性):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 基础。生活不能自理,样样由别人操心代劳,是懒惰和无能的表现。2中学生学会生活自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 提高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要 提高自主安排和计划生

3、活的能力。3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1) 克服依赖心理;(2) 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3) 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4结论:面对同样的生活,人们的态度是 不同的,有的人善于从生活中发现 积极的 一面,保持 乐观的心态;有的人则会从生活中发现消极的的一面,而变得 悲观消极。5为什么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乐观地看待生活,眼中的世界充满 希望,生活中到处是机遇;悲观地看待生活,眼中的世界尽是缺陷与丑恶。保持乐观的心态还有利于 身心健康。人类的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6怎样培养乐观的心态呢?(1)首先要认识到 每个人的心态都是自己选择的;(2)要热爱 生活,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3)要

4、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4)要借助运动来保持健康;(5)要学会 “爱”别人, 宽容 别人。7为什么要确立人生目标? 如同走路一样,我们的人生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生就会随波逐流;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就能按照目标自觉地去追求,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目标指引人生)8怎样确定人生目标?(1)目标要切实可行;(2)目标应该是长期的;(3)目标应该是相对稳定的。9怎样实现人生目标?(1)目标重要,行动更重要。在确立目标之后,就需要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去实现。把远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2)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地

5、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又要有一定的 灵活性,实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式和行为,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顺利地实现目标。第3课 优良的意志品质1意志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顽强拼搏的品质。意志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但相比较而言,有的人意志坚强,有的人意志薄弱。2良好的意志品质有以下几个特征:坚强意志的基本特征: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性。不良意志的基本特征:盲从性、动摇性、寡断性、冲动性。3坚强意志的作用(坚强的意志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意志的力量):(1)可以充分激发我们的潜能,不断的超越自我;(2)是我们行动的强大的推动力;(3)是我们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意志是我们成人、成才、成学、成业的重要

6、条件,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都是难以成功的。4中学生为什么要从小磨砺坚强的意志?P335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1) 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是磨练意志的好方法;(2) 主动迎接挑战,在 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3)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4)制定明确的 目标和计划。第二单元 亲近师长第4课 人不能选择父母1为什么说我们和父母结成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1)父母赋予子女生命。子女的身体里流淌着父母的血液,这种 血缘关系把父母与子女的生命牢牢地拴在了一起。(2)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就使我们与父母之间结成了世界上最亲密的

7、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 我们浓浓的亲情中,还表现为 我们自己不可能选择生身父母。(3)作为规范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法律,也确认了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牢不可破的关系。具有血缘关系的直系血亲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无法被解除的。2结论: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因为这种爱能包容一切,能撼天动地。 3如何理解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为什么我们不能挑剔父母)?(1)人都是父母所生,人不可能选择父母,也不应该 挑剔父母。无论父母是贫穷还是富贵,是伟大还是平庸,也不论子女走到哪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永远不会改变的。(2)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 ,并在哺育我们生命的过程中倾注了他们无私

8、的爱 ,他们的爱奠定了我们人生的 基础,而今后的生活只能靠 自己 ,父母不能代替,每一个生命的辉煌和灿烂都源于 自身的努力和追求。4为什么父母之爱是伟大的?(1)为子女的健康成长,父母付出了难以计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甚至不惜任何牺牲;(2)父母之爱的伟大,不仅在于 养育了子女的身体,还在于 塑造了子女的灵魂 ;(3)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 的力量。5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长辈?(1)“孝”是中华民族优良的 传统美德 。(2)孝敬父母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3)孝敬、赡养父母长辈,不只是报答父母对我们的 养育之

9、恩,更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 ,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 责任。6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长辈?(1)孝敬父母长辈,就是要求子女对父母长辈 履行应尽的义务,包括 尊敬、关爱、赡养等等。(2)孝敬父母表现在我们平时的 一言一行之中。(3)要把爱心、孝心化为行动。(4)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着自己的父母;现在,我们要趁着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第5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1代沟的含义:(略)2产生代沟的原因:子女与父母的生活经历、角色身份、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都有差异。3如何跨越代沟?(1)千万别发愁,耿耿于怀。(2) 沟通 是跨越“代沟”的最好方式。(3)我们要克服烦躁与不安,以感激的

10、心情、理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4沟通的技巧:主动交流、认真倾听、善于体谅、控制情绪、主动道歉、承担责任。5.逆反心理的含义:P55第一节小字6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1)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又由于与父母存在代沟,所以迫切希望摆脱父母对自己的监护。(2)父母对子女管的太多,过于唠叨,期望太高。(3)老师只注重学习成绩或教育方法失当。7如何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1)逆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但在我们中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对于不理解的信息或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很正常的,也是应该提倡的。(2)逆反心理的危害:但是,如果发展到对

11、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则会导致不合群、意志衰退、学习被动、工作消极等后果,甚至还可能产生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这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对我们身心健康发展也是非常有害的。影响亲子关系,严重者甚至导致家庭分裂,甚至违法犯罪。8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1)要努力培养发散 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2)同时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心理适应 能力,做到理智多于情感,这样就能拓宽思路,从偏执中解脱出来;(3)要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体会他们言语的真实动机;(4)要把握自我,在要和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尽力克制自己,同时也提醒父母息怒;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的提出,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12、(5)如果与父母发生矛盾,首先看看是不是自己的 逆反心理在作祟,并且尝试着 换个角度 去思考问题,这样就可能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 9. 为什么要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为什么要做到有话好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 自我意识 、 独立意识的增强,我们与父母之间因意见不一产生一些矛盾是一种 普遍现象。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对同龄人的抗拒性,反映的高峰段都在中学阶段 ,所以在这一时期,自觉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10怎样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怎样做到有话好好说?) (1)我们要客观地看待父母,谅解父母的 过失,试着敞开心扉与他们 交流 ,真诚了听取他们的劝告;(2)子女

13、要要学会换位思考;(3)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交流时,少用命令式口气,多用商量的口气 ;(4)及时体察父母的心情、感受,多作解释,争取得到父母的理解;(5)说出自己的心情、感受,或通过书信的方式试着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6)作为子女应该敞开心扉,积极地与父母交流、沟通,努力做到 有话好好说 ,说说我们对父母的 心里话,让他们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第6课 换个眼光看老师1、人类文明最直接、最集中的传递是在学校的师生之间进行的。2、请写出两个对于教师的比喻及其原因。蜡烛、春蚕。3、 教师的定义、使命。定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使命: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4、和接班人、提高名族素质。4、 教师工作的特点(最大特点)。每天和天真纯洁的学生交往。5、 简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为什么不能被取代)。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不仅仅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兴趣爱好、气质修养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用人格魅力为他们做出了榜样。6、当学生与老师产生矛盾或冲突时,不能怎么做?不能和老师争执、顶撞,或者自己生闷气,甚至走极端。因为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7、 我们与老师有了误会,或面对老师的错误,我们应该怎么做?要理解老师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寻找合适的机会,婉转的给老师指出来通过其它方式向老师

15、表达你的意见8、为什么要理解老师?(1)老师也是普通人,有个性、有脾气,也可能犯错,老师也需要学生的理解、尊重、关心、体谅和帮助。(2)学生比较多,情况比较复杂,老师有事处理问题也会有偏差或失误,老师的做法不可能得到所有同学的认同。(3)理解老师,才能创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发展。9、怎样理解老师?(1)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鼓励(2)设身处地的为老师着想,自觉自我反省(3)主动找老师交流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4)谅解老师的过错,构建好良好的师生关系。10、 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我们不仅要经得起老师的表扬,还要能承受得住老师的批评。表扬与批评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手段,也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更是老师应尽的责任。受到表扬不要头脑发热,要找出差距,继续努力;受到批评不要耿耿于怀,要虚心接受,有错即改。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让表扬与批评成为我们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增进感情和不断进步的动力,让表扬与批评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11、处理好师生关系既是一个教师真正成熟与睿智的标志,也是一个学生真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