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076487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doc(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指出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2、整体把握课文的文脉,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3、知晓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4、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5、通过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文笔精华的阅读,专题内容的了解,养成比较、分析、归纳、拓宽、迁移等思考性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6、学会在作者生动的描绘中寻找生活的美,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活的美。一、鼎湖山听泉学习目标:1能指出课文

2、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2整体把握课文的文脉,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3知晓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4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传说黄帝曾在此铸鼎,故名鼎湖山。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七星岩)齐名。该山为岭南的名山,幅员广阔,景胜颇多,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称。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行踪读游记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览,一起分享旅游的感受,下面让我们打开书本和谢

3、大光一起走进鼎湖山。而游记类散文一般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请找出作者游览鼎湖山的行踪:近黄昏赶到鼎湖山循声入山见到山泉到半山看见满眼浓碧暮色中达半山的庆云寺晚饭后绕寺前庭院漫步入夜借宿寺旁客房听泉三深入探究文章中心这是一篇游记,(教师板书)请大家看看题目,齐读一下标题。你认为读这个标题时,哪个字的字音应该读重一些? 单纯从题目上来看,“听”字支配“泉”字。但是从全文来看:一方面,“听”有一个过程:初闻泉声,循声而去,渐入山中,想见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联想起爱女因而爱上山泉,表现出山泉的活泼;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显现特有的亲情感受,把钟声和泉声化为老人和孩子,点出泉水活泼流动

4、的青春气息;到夜间,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另一方面,文章最后“山不在名,有泉则灵”,提示出泉水是鼎湖山灵魂的作用。全文描写的重点是泉,听是认识泉的手段。四作业:补充练习第一页的“随文练习”及第二页的“问题探究”1 再读文章,结合文章内容思考问题:鼎湖山的泉美在哪里?至少找出三点,在书上圈点勾画做旁注,运用这样的句式表达:鼎湖山的泉美,美在第二课时一美点寻踪鼎湖山美,鼎湖山的泉更美,以至于作者将之誉为“鼎湖山的灵魂”,它到底好在哪里?请同学们运用“鼎湖山的泉美,美在”的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说话。示例:鼎湖山的泉美,美在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让我想起了千里以外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调

5、皮女儿。学生发言,教师适当点评二赏析精彩语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有感情地读,然后告诉大家你选择这一部分的原因。学生自主活动,选读课文内容。老师应强调,要边读边说示例:(1)我喜欢这一段: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动。这里的“湿”字既巧妙地告诉读者鼎湖山刚沐浴过细雨,又暗点泉水“蕴育生机,滋润万木”之意。(2)我喜欢这一句:“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这个比喻句将草丛中小溪流淌的声音比作提琴声,“柔曼”一词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这种声音轻柔、悠长的特点,同时这种柔曼之美也使人想起了王维的诗句:“明

6、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寻找、品味,每人都要用大大的圆圈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字词,用自己的朗读展现你的理解。三精读第八小节看第八小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学生交流回答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把泉水形象化,他运用的法宝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师分析:小溪,涧水,细流,飞瀑,水源不同,发出的声响也不同,作者敏锐地把握住了它们之间的不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他的生花妙笔将泉水展现在我们面前。(板书)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柔曼的提琴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清脆的弹拨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厚重的倍司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

7、是飞瀑急流的声音。雄浑的铜管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我们怎么用我们的声音将这种美传达给同学们呢,让我们试着把自己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学生自由朗读请大家介绍一下读这一小节要注意什么才能将作者描绘的美传达给大家。明确:读出快慢,读出轻重,读出情景,读出感情。(技巧,情感)借助想象,让作者所绘景象展现在面前;细心体会,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情,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产生共鸣;(品读泉美时,应重点体会作者的心情,带着感情去读,我即作者)揣摩作者的情感,技巧上,修饰性词语能表现情感的词应重读,并安排好停顿老师可尝试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8、、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大自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借鼎湖山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当然,这些乐曲只有用心聆听、品味才能听出来。作者就是因为用心聆听、品味鼎湖山的泉声,才深深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泉声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进了你的心田。四拓展探究捕捉情感脉络景变则情变,在鼎湖山听泉的过程中,音变则情变,作者的情感也随着他所听到的泉声而不断地变化,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发展的?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画一画情感变化图。“走得匆匆,看得蒙蒙”怅然、失望 顿生雀跃之心好奇、探究 娇态想起爱女喜爱 如入清澈之境轻快 寻泉怅惘 品泉悟泉陶醉五作业: 二、林中小溪

9、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寓人生哲理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写法。2、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通过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品味本文的语言之美。2、难点:从中悟出人生哲理。第一教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 普里什文(又译作普里希文)(18731954)苏联作家。2、导语同学们你有没有在林中小溪畔漫步的经历,如果没有的话请你和苏联作家普里什文一起作一次林间之游,观赏一下俄罗斯原始森林的风光。二、赏析课文1、认真阅读林中小溪,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注意要读出感情,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老师巡视、指导)

10、 同学们,能不能把你们最喜欢的或者自己感觉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请老师给配上音乐。2、画出文中小溪所经历的障碍及流经的坦途 讨论并归纳:“流水在浅的地方遇到云杉树根的障碍”,“狭窄的深水道”,“旋涡中心是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一米高的悬崖上落下来”,“一棵巨大的百年云杉压在小溪上”。 划出小溪流过的坦途:“圆形的水湾”,“来到一个宁静的地方”,“溪水溶溶像一个湖”,“水面在艳阳朗照下开阔了起来”。 提问:小溪在林中奋然前行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讨论并归纳:人的一辈子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挫折、失败,起起落

11、落,忧喜参半这就是生活,在你“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不要怀疑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3、课文把溪水冲破层层障碍夺路而出的情景写活了,请画出 讨论并归纳:“却毫不在乎”、“好象在收紧肌肉”、“水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但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水流此刻正冲击着每一根枝条,还一边流,一边不断地互相说着:早晚强大的水流不急不忙地彼此呼唤,满怀早晚必到大洋的信心互打招呼,然后又重新兴奋地汇合到一起”。 4

12、、提问:你能从以上概括出“小溪”的性格特点吗? 讨论并归纳:认定一个目标,什么也阻挡不了。自信、乐观、顽强,渴望战斗的生活,享受着与困难斗争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作者已经把“小溪”人格化了。对人生,对困难、挫折又何尝不应该像“小溪”那样。5、画出课文中作者的议论,分析一下表达了什么思想 “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频起,一会儿在花和晃动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声。”“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

13、生活和我的意识就在这待续不断中形成。”“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终于明白了:对水来说没有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会把它带到大洋。”“于是,我的梦魂萦绕的时刻翩然而至,停了下来,原来是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我的小溪到达了大洋。”讨论并归纳:作者想借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的描写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作者认为生活本来就充满艰难困苦的,每个人都是为战胜困难而生,没有同困难作斗争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生。作者对“时间”与“生活”的认识非常独到。人生就是一条充

14、满与困难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人的自我意识就会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作者经过这一番感悟之后,他的思想、认识已经到达了自由的“大洋”。三、小结 作者通过小溪冲破层层阻隔流向自由的大洋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2、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朗读全文导入二、研读课文1、提问:课文除了写小溪一路前行之外,还写了什么景物?写得好在哪里?与全文主旨有什么关系?讨论并归纳:还写了春光、春草、春花、春芽;还有水上漂浮着的云彩和白杨的种子,还有灰雀、燕雀、杜鹃,各种各样的昆虫以及花草树木的混合香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为小溪一路自信乐观

15、渲染了气氛。全文有两处比较集中地描写了两岸及水面景色。2729段:一片初春景象,“白桦树上幼芽正在舒青,芽上芳香的树脂闪闪有光”。“林中路上长着极低的青草,绿得简直刺眼”作者抓住幼芽闪闪有光与青草刺眼的绿,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春天来了一切充满了希望,一切都是美好的,小溪在这春光里回叫得更欢,流得更畅。31段描写得更为生动。天气转暖了各种花草动物昆虫都活跃起来了,在艳阳朗照的水面上尽显它的生命的活力,“蹿”字写出了第一朵小黄花急不可奈而且生长迅速的情态。写苍蝇是“贴着”水面飞,姬蜂“乱窜”,黑星黄粉蝶“翩翩飞舞”,小甲虫“打转”。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整个画面色彩斑斓,有黄的花,黑黑的蝌蚪,浅蓝色的苍蝇,铜色的小甲虫,鲜艳的黑星黄粉蝶,黄毛小鸡似的柳枝上的花,小溪一路千辛万苦,曲曲折折,跌跌撞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