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知且思——基于江苏省中小学研究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研究实践与反思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1076474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且行且知且思——基于江苏省中小学研究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研究实践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且行且知且思——基于江苏省中小学研究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研究实践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且行且知且思——基于江苏省中小学研究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研究实践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且行且知且思——基于江苏省中小学研究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研究实践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且行且知且思——基于江苏省中小学研究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研究实践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且行且知且思——基于江苏省中小学研究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研究实践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且行且知且思——基于江苏省中小学研究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研究实践与反思(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且行且知且思 基于江苏省中小学研究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初中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研究的实践与反思,徐州市第十三中学 舒 惠 2012年3月9日,一路走来,2005年,思考、酝酿 20062007市级立项课题 20082011省级重点立项课题 2011年4月通过专家论证,顺利结题 2011年11月,在省中小学课题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六年来, 我们经历了 冥思苦想不得要领的惆怅 积稿盈箧难得佳作的郁闷 实验遭受各方阻力难以推进的纠结 我们更体会到 研究探索的乐趣 自身成熟成长的幸福 课题研究为学校发展带来的变革,为什么研究时间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时间和生命过程的关系看得异常密切,认为“万物的孕育,

2、成长和消亡和万事的开端,进展和结局都与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时间观回归了时间价值的本源:时间是人生命长短的量度。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生命是完整的,是自由的,是独特的,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因此,无论是对教师的生命还是对学生的生命来说,研究教师工作时间管理都具有非凡的意义。时间管理是新课程改革对管理者提出的新课题,又是一个长期的课题。,研究缘起,(一)角色转变:新课程改革的强烈呼唤 (二)工作现状:新课改进程的关键制约 (三)时间紧张:教师层面的广泛回应 (四)时间管理:学校管理的必然关注,研究出发点,一、贴近教师日常工作真实情况。了解在

3、课改实施中,教师个人的实际态度、现实做法。 二、寻找教师工作中的真问题。教师们每天在忙些什么,他们如何分配每项工作的时间?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实现角色的转变?他们工作中的困难与需求有哪些? 三、制定真实有效的实施策略。为了保证课改的成功,学校管理者应采取的措施,帮助教师发挥自身的管理主体地位。寻找在现实情境中,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的误区,帮助上级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及教师进一步制定适应课程变革、缓解职业压力、提高工作绩效的措施。,研究目标,1、通过调查了解教师的工作时间管理现状,主要包括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工作总时间、备课时间、上课时数、辅导时间、教研时间、教师培训时间、教师会议时间的管理状况。

4、2、通过现状调查和对教师工作时间管理能力的调查,找出制约教师日常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以上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减少时间浪费,适应课改变革,提高工作绩效,缓解职业压力的措施。 3、通过课堂时间管理的研究,寻找实现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管理新模式。,研究内容,一、理论研究 从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的概念分析入手,对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的特性、原则、方法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 二、实证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教师的工作时间管理现状,主要包括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每周总课时量、备课时间、辅导时间、管理学生时间、家校交流时间、教研时间、教师培训时间、教师会议时间等等的管理状况 三、实践研究 通过学校时间管理的具体实践研究,分

5、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子课题研究)和教师工作效率的具体举措,理论研究,研究方法文献法 参考书目三十余本 参考文章四十余篇,1、对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相关概念(时间、工作时间、教师工作时间、课堂教学时间等)进行梳理界定 “教师的工作时间管理”理解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围绕教育教学的总目标,在充分认识教育时间的价值和规律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教师的工作时间进行科学的分配与组合,对教师自身时间的耗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达到既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理论研究,2、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的特性 (一)管理主体的多元性 (二)管理对象的抽象性 (三)管理过程的创造性 (四)管理时段的周期

6、性 (五)管理内容的高密性 (六)管理时效的长期性,理论研究,3、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的原则 (一)目标原则 (二)计划性原则 (三)有序原则 (四)集中与分割原则 (五)效率原则 (六)弹性原则,理论研究,4、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的方法 (一)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的宏观方法 1、行政方法 2、经济方法 3、教育方法 (二)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的微观方法 1、时间筛选法 2、时间组合法 3、时间统计法,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研究内容 1、初中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现状研究 课改后初中教师各项工作时间管理现状 课改后初中不同背景教师各项工作时间管理比较 课改前后初中教师各项工作时间管理比较 2、初中教师工作时间管理问题

7、诊断 3、初中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策略,研究方法 (一) 调查法 设计初中教师调查问卷问卷调查中,共发放问卷730份,回收问卷682份,回收率93.4%,有效问卷659份。 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 1、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管理、家校交流、教科研、参加会议、听课、下班后继续工作等方面的耗时现状。 2、不同背景教师各项工作或活动耗时差异。 3、课改前后教师各项工作或活动耗时差异。在问卷中还注重调查教师对学校集体补课、教师培训等学校时间安排的态度,并且通过多项选择、开放性问题等形式了解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困难和需求。,实证研究,(二)个案研究法 选择徐州十三中作为学校研究个案对教师工作

8、时间的管理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学校时间管理的实践探索,如计划、制度、方案、举措等。 1、学校对教师在校工作总时间的规定 2、学校对学科周课时的调整 3、学校对教师满课时量的规定 4、学校对教师(除上课外)其他工作时间的规定,实证研究,2、研究教师具体的工作时间结构,并对问卷调查的相关结果进行验证。根据时间管理的统计法,本研究选择了学校20位教师通过初中教师每日时间管理记录表 进行时间管理的记录统计。这20位教师尽量包含性别、年龄、任教学科、任教年级等差异性因素。从2007至2008学年度的第一学期的10、11、12、1月中分别选取一周作为研究的时间段。每位教师记录自己在该时间段内的日常工

9、作安排,每项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在此材料基础上做归纳分析。同时,通过子课题的设计对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时间在不同环节上的分配进行研究。,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三)访谈法 针对问卷调查中的部分问题对有关学校领导、教师做进一步的访谈,寻找教师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从而使研究更加细致、深入。 问卷调查法与个案研究法、访谈法的研究角度各有侧重,问卷调查是对教师整体层面的了解与分析,个案研究则侧重对学校管理层面的制度解读,访谈法是针对问题点的深入探究。在本研究中,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搭配,起到互相弥补不足的作用,在互相验证的基础上提高研究质量。,研究成果,(一)课改后各项工作时间现状 (二)课改后不

10、同背景教师工作时间长 度差异性分析 (三)课改前后教师各项工作时间长度 比较分析 (四)教师的时间需求,课改后教师各项时间分配现状,教师的时间需求 教师认为需要增加的项目依次是:备课、去阅览室看参考书、教师文体活动、同事间交流、参加教研活动、课题研究 教师认为需要增加的项目依次是:上课、开会、处理学生管理问题、批改作业,研究成果,初中教师工作时间管理问题探究 (一)工作时间继续延长的趋势显示教师工作负担仍将加重 (二)工作时间密度降低导致工作时间效益降低 (三)工作时间结构不合理限制教师专业发展 (四)工作时间的学科差异性揭示应试与课改的双重压力,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研究过程 (一)坚持规范办

11、学,为课改开辟时间与空间 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规定,俗称“五严”规定。 徐州市教育局紧接着下发了“十项禁令”, 徐州十三中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从2009年9月起重点开展了规范办学、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实践研究,当别人还在拼消耗、拼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考试成绩的时候,徐州十三中就顶着压力、勇除旧弊,自觉地走出了一条规范办学、低耗高效的路子:开齐开全课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取消重点班、取消晚自习、取消节假日补课。 其行为看似冒险,其结果恰好堵住了少数教师不关注课堂教学效益,依赖加班加点提高成绩的后路,既

12、在学校内部营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又引导教师把全部精力用在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研究学生、提高效率上。 徐州十三中的做法恰恰印证了规范办学与提高质量和谐统一的关系。只有办学行为规范了,才会有办学质量的高水平,只有学生负担减轻了,才会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二)遵循教育规律,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和谐互动。学校明确提出了“还课堂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理念,把“让教师走下来,让学生动起来”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用“课前导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用“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用“阳光小组”评选融洽师生

13、关系,把“尊重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体现在学校办学的全过程,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健康快乐还给学生,把做学习主人的名和实还给学生”。,(三)启动子课题研究,打造高效课堂 1、全面推行、重点突破。在前期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反思薄弱环节,调整、完善课改方案。 一方面扩大探究的群体,各年级全面铺开,共同开展高效课堂的探究,另一方面重点做好高效课堂建设的深化研究,开展符合不同年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的探究与实践。继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建设高效课堂。,研究过程,子课题:

1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研究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研究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研究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 四类课主题研究。继续深化“课前导学、课中合作、课后三清、家校一体”的课改模式,落实“三清运动”,通过示范课、展示课、研讨课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内形成研讨氛围,重点做好研讨课的专题性研究和市级公开课的开设,努力打造高效大课堂。 每周各年级推出2-3节研讨课, 听课后,重在做好课后主讲人的说课,组内教师的评课,开课教师在校园网上“晒教案”“晒感想”、听课教师在校园网上跟帖“晒收获”,自觉形成了教研之风。通过讲、评的实战演练,增加教师群体的参与度

15、和研讨性。 2009年12月、2010年10月两次对全市成功开设大型公开课,开课教师共计62人次。,3、形成“四环六步”管理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效益。 “四环”是指“课前导学、课中合作、课后三清、家校一体”。 课前:教师充分指导学生预习,通过课前导学案或导学作业,实现问题前置和作业前置;课中: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充分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课后进一步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六步”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按照“确定目标、学生自学、展示演练、教师精讲、当堂检测、总结评价”六步实施教学。,阳光评价,课改的成效引领 学校组织开展了“阳光课堂行动”,实施“五项评比”,将课堂表现与学生综合评

16、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星级阳光少年评选,给每个学生以成功体验;通过阳光小组评选,让每个学生学会合作;通过阳光班级评选,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通过阳光教师评选,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通过阳光教育家庭评选,促进了家校合育。每一年,评选出铜星、银星、金星级阳光少年”1500余名,颁发阳光笑脸600余张,评定阳光班级32个,阳光教育家庭100多个。,研究成果,在近三年的省级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获得市级以上综合表彰3人,开设市级研讨课18节,组织教师开设市级公开课研讨105节,课题组成员在各级课堂教学比赛研讨活动中获奖30人次,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论文50余篇,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徐州市第十三中学以本课题为指导,开展高效课堂、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徐州十三中2009年被确定为徐州市第二批课改实验学校,在2010年徐州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学校连续五年在徐州市学校目标管理综合督导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研究成果,关于课题研究的感想,一次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