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想象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073057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5.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想象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想象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想象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想象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想象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想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想象(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心理学,万湘桂 康素洁 主 编,PART 06,学前儿童的想象,第一节 想象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与培养,PART 06,学前儿童的想象,第一节 想象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与培养,掌握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把握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 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及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策略。,1000年后,人会变成什么样? 蓝田博士曾被美国科学界评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年轻创新者,在2005年曾被评为“美国精英”。他称未来人类可能长成外星人那样,人类进化成电影中出现过的外星人模样,大脑袋,细身体,你认为

2、有可能吗? 蓝田博士这种想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一、什么是想象,想象表象创造出的新形象的特点:,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一)想象的定义,(二)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1想象的原材料 记忆表象,是现实事物的反映 一方面,想象中的新形象无论多么离奇、新颖,终究会在客观现实中找到它的组成部分。想象来源于客观现实,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 2. 想象受到社会历史的制约 想象一般受需要和动机的推动,受思想、意图和目的的调节,而个人的需要,动机、思想、意图则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是社会生活要求的反映。因此,人的想象的内容和水平也总

3、是受社会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三)想象的功能,二、想象的种类 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创造出新形象过程的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想象。,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为实现某个目标、完成某项任务所进行的活动,都有利于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主要想象形式,根据有意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1.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和非语言的描绘(图形、图表、模型等),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心理

4、过程。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有赖于两个条件有两个方面:,一是正确理解语词描述和图样、符号标志的意义。如不懂外语的人,无法在头脑中形成外语作品中描绘的人物、场景的形象。,二是丰富的表象储备。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缺乏相应的表象储备,就难以进行想象。如先天性盲人,不管如何向他描述朝霞的美丽,他是绝对想象不出来的。,01,02,问题思考 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述而进行的想象,它有创造性吗?请说出理由。,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具有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的特点,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不可缺少的心理成分。创造想象是创

5、造性活动的必要环节。没有创造想象,创造性活动就难以顺利进行。,独立性,新颖性,首创性,幻想属于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幻想是一种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根据社会价值和有无实现的可能性,可以把幻想分为两类:(1)理想。(2)空想。,三、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期是想象最活跃的时期,想象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儿童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 想象与感知、记忆等认知活动密切相关。,想象与感知 密不可分,想象与记忆 密不可分,想象与思维 关系密切,(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想象往往能 引发情绪

6、,情绪影响 想象,儿童的情绪情感常常是由于想象而引发的。,大量事实说明,幼儿的想象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改变想象的方向。,打针时,一位幼儿一边卷衣袖,一边大声宣称:“我是解放军!我不怕打针!” 这是由想象带来的“自居”作用,以减轻恐惧和焦虑感。,案例6-1,(三)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 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即便是学习,也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想象在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突出地表现在想象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如果没有想象,也就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四)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 想象是学前儿

7、童学习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而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例如,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电影在头脑中活跃起来。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于故事情节。,PART 06,学前儿童的想象,第一节 想象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与培养,一、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 (一)想象发生的年龄 想象的发生既和儿童大脑皮质的成熟有关,也和儿童表象的发生、表象数量的积累以及儿童言语的发生发展有关。 1.5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分析以下案例,总结幼儿想象萌芽时的特点。 一位1岁8个月的儿童,左手抱着布娃娃,右手拿起一片塑料雪

8、花片往娃娃嘴里放,同时发出“嗯啊嗯啊”的咀嚼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一个2岁左右的儿童正在吃饼干。忽然,他停止咀嚼,对着手中被他咬了一块的圆饼干看了片刻,然后把它高高举起来,并高兴地喊着:“妈妈!看!月亮!”,案例6-2,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具体表现如下:,01 OPTION,02 OPTION,03 OPTION,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2岁婴儿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感知过的情景,只不过是在新的情景下的表现。,简单的相似联想,最初的想象是依靠事物外表的相似性而把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情节的组合,最初的想象只是一种简单的代替,以一物代替另一物。但是,没有更多的想

9、象情节,没有或很少把已有经验的情节成分重新组合。,二、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的发展,一般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三、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在幼儿的想象活动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一)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无意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是无意想象,主要表现为:,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想象的主题不稳定,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10、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总之,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分析以下案例,总结幼儿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 一位幼儿抱着娃娃的时候,看到小碗小勺,就想象喂娃娃吃饭;看见小汽车,就要玩开汽车的游戏;看见书包,又想象去当小学生。 在区域游戏中,一位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用纸“包糖果”,他就跑去当“糖果工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包糖果”。 某幼儿正在画“雨伞”,听到别人说:“这象雨伞吗?”他立刻说:“这是大炮。”,案例6-3,一位幼儿常常给小朋友讲故事,乍看起来有声有色,既有动作,又有表情,但细听起来却发现毫无中心,没有说出任何一件事情

11、的情节及其来龙去脉。可是,讲故事的儿童津津乐道,听故事的儿童也津津有味。这种活动经常可以持续半个小时以上。 一位幼儿画了一只小兔子,要求老师来看,老师让他等一会儿,幼儿不高兴地说:“那小兔子会跑掉的。”等到老师走过来时,小兔子果真不见了。幼儿说:“它跑到树林里去了。”,案例6-3,(二)学前儿童有意想象的发展 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中班以后,幼儿的想象开始表现出一定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如通过老师对故事前半部分的描述,幼儿会进行有目的性的想象,续编故事的结尾。大班以后,幼儿的想象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他们开始对想象内容有了一定的评价,即有意性增强,并日益丰富了。 幼儿的

12、有意想象是需要培养的。成人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儿童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而积极想象。,教师可以采取哪些策略促进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 可以请幼儿看看黑板上画的圆圈,想一想,什么东西是圆的?这个像什么?以圆圈为题,小班幼儿也可以想出很多形象,如太阳、皮球、扣子等。 对大班幼儿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发给他们一张画着很多圆圈的纸,请他们把这些圆圈改画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图形。 按主题讲故事和编故事结尾,也是发展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的好方法。,四、学前儿童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发展 再造想象在学前期占主要地位,在再造想象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一)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最初的想象

13、和记忆的差别很小,谈不上创造性。最初的想象都属于再造想象,幼儿期仍以再造想象为主。幼儿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是:,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言语描述,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小班的豆豆抱着一个娃娃,静静地坐着,什么都没做。老师走过来说:“娃娃要睡觉了,咱们抱娃娃睡觉吧!”这时,豆豆的想象才活跃起来,起身抱着娃娃放到床上,盖上被子,还拍了拍。 稍大的幼儿,想象的内容虽然比较复杂些,但仍然常常是根据老师言语描述而进行的。,案例6-4,(二)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发展 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开始发生、发展的时期。幼儿创造想象最初步的表现是在再造想象中逐渐加入了一些创造

14、性的因素。幼儿的创造性也常常表现在儿童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上。 如“萤火虫的尾巴上是不是有一个小电灯啊”等。一般来说,民主、宽松、自主的环境才能使儿童扬起创造想象的风帆。同时,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儿童的创造想象。,五、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 想象常常脱离现实或者与现实相混淆,是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特点。 (一)想象脱离现实 幼儿想象脱离现实主要表现为想象具有夸张性。幼儿非常喜欢听童话故事,就是因为童话中有许多夸张的成分。,想一想 如何看待幼儿想象中的夸张性?,(二)想象与现实相混淆 幼儿常将想象的东西和现实相混淆,这是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把想象当作现实的情况在小班比较多,表现在以下3个方

15、面:,六、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一)丰富感性经验 想象虽然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然而这种新形象的产生也是在过去已有的记忆表象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也就是说,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原有表象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多少。 因此,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就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指导儿童去感知客观世界,使其置身于大自然中,多让他们去看、听、模仿、观察,通过参观、旅游等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积累感性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增加表象内容,为幼儿的想象增加素材。,李教师领班上小朋友户外活动时,当看到蓝蓝的天上有片片白云时,有个小朋友不禁大声喊:“老师,我真想采下一片白云。”李老师问:“为什么啊?”“我想吃啊,好甜。那是棉花糖啊!”李老师抬头望去,这片片白云蓬松、柔软,多像一块棉花糖!看来这个小朋友一定经常吃棉花糖。 另一个小朋友则说:“那不是棉花糖,那是我爷爷放的一群绵羊。”原来这个小朋友的爷爷在农村,养了一群羊,怪不得幼儿对羊的记忆表象特别清晰。 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