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组织行为学基础理论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072223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组织行为学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二讲组织行为学基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二讲组织行为学基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二讲组织行为学基础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二讲组织行为学基础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组织行为学基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组织行为学基础理论(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性的假设 (一)组织行为学为何要讨论人性?,麦克格雷戈(Mcgregor,1960)在其 名著管理理论X或Y的选择企业中的 人性面中指出: 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 管理措施的背后,都必有某些关 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定。,人性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维度: 善恶 私欲公心(利己利他) 个人群体 理性情感,Lieberman曾提出测定人性的六个基本维度(或基本宗旨),(1)信赖不可信赖 (2)利他利己 (3)独立依从 (4)理性非理性 (5)价值观相同价值观相异 (6)简单复杂,(二)人性假定与管理,1X理论的人性假定 X理论包括如下人性假定: (1)人天生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都会逃避工作; (

2、2)由于人厌恶工作,故对大多数人必须给予强制、督导和惩罚,才能促使他朝向组织的目标; (3)一般人大都宁愿受人监督,性喜规避责任,志向不大,只求生活的安全。 基于这种假设,所谓激励即是“红萝卜加大棒”满足人的物质欲望和严密的控制和监督。,2Y理论的人性假定 Y理论包括如下人性假定: (1)一般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如果工作令人满意的话,人们会感觉工作如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惬意。 (2)如果他们致力于实现组织目标的话,他们在工作中就会发挥主动性,进行自我指导、自我控制。,(3)只要条件适当,一般人不但能学会承担责任,而且能学会争取责任; (4)多数人都具有凭借高度的想象力、智力和创造力来解决组织中

3、各种问题的能力; (5)在现代产业条件下,一般人仅仅只利用了一部分智慧潜能。 可以看出,Y理论对人性表现出高度的信任与尊重,将工作看作是满足的来源,认为人们致力于共同的目标,并且有着真诚坦率的关系。,3超Y理论的人性假定 由L.L.Morse & J.W.Lorsch提出。 (1)人们带着各种各样的需要和动机来到工作单位,但主要的需要是取得胜任感。 (2)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取得胜任感。 (3)如果任务和组织相适合,胜任感的需要极可能得到满足。 (4)即使满足了胜任感,它仍能起到激励作用;一个目标实现了,一个更高、更大的目标会接着树立。,(三)雪恩关于人性的四分法假定 1.经济人(rationa

4、l-economic man)假设X理论 起源于享乐主义和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经济人 又称为唯利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追求自身的最 大利益。 假设 天生懒惰,逃避工作 不思进取,甘居人下,不愿负责任 自我中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冲突 需要层次低:金钱物质至上 相应管理措施 管理工作重点是生产效率,以任务为中心,感情道义无关紧要 强调指挥、监督、控制 少数人管理;工人服从,无权参与管理,2.社会人(social man)假设,起源于梅奥的霍桑实验和英国社会心理学家 Eric Trist等人的研究,认为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 求,只有满足这种需求,才能起最大的激励作用。 假设 人除了物质需要之外,

5、还有社会、心理需要 生产效率取决于“士气”(产生于和谐人际关系) 非正式群体对“士气”有很大影响 相应管理措施 任务导向关系导向 不应只重控制,还应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提倡集体奖励,3.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 man) 假设Y理论,起源于马斯洛等人的理论,认为人的最高级动机即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假设 员工将工作看成与休息和游戏一样自然 如果员工对工作作出承诺,他能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普通人可学会接受甚至寻求责任 人们普遍具有创造性决策能力,而不是只有管理人员特有 相应管理措施 改善工作环境,促进潜能发挥 重视内部激励 授权、参与管理 为员工提供自我

6、实现机会,4.复杂人(complex man)假设 超Y理论,一种权变的人性观,它认为人是很复杂的,人的需要和潜能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假设 人有多种多样,人的需求也多种多样 人在不同情景中有不同需求 由于人的复杂多样,因此没有万能不变的管理模式,需随机应变 相应管理措施 灵活的组织形式 弹性、权变的领导方式 根据员工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和奖惩,二、激励理论 激励持续激发、调动人的工作动机(积极性)的心理过程。 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为什么说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7、 绩效=f(能力激励),(一)内容激励理论 (content activation theory) 这一学派着重研究个体行为由何种需要或动机激发,所强调的是需要或动机的内容。,1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A.H.Maslow),需要层级理论模型(见图3-1)。 前两种为低级需要,或称基本需要,具有似本能性质。后几种为高级需要,其中爱和归属需要(也叫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这两层为社会性需要,自我实现为智能性需要。 自我实现的概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模型,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五种基本需要,超然自在,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

8、七种基本需要,自我实现者的15条特征,1.准确充分地认识现实 2.表现出对自己、对别人及对整个自然的 最大的认同 3.具有自然、朴实、纯真的美德 4.常常关注各种社会疑难问题,而不是他 们自己 5.具有喜欢独处和隐静的品质 6.独立自主,不受文化和环境的约束,自我实现者的15条特征(续),7.具有清新不逊的鉴赏力 8.较常感受到神秘和高峰体验 9.关心整个人类的福祉 10和少数人之间拥有深厚久远的私人关系 11接受民主的价值观(民主的性格) 12强烈的道德感 13具有良好发展的、善意的幽默感 14富有创造性 15抵制对现存的社会文化类型的消极适应,需要层次论与管理措施相关表,2ERG理论(C.

9、P.Alderfer) 生存的需要(existence) 关系的需要(relatedness) 成长的需要(growth),3.双因素理论(F.Herzberg) 双因素 = 保健因素(维持因素)+ 激励因素,两种因素含义解释,保健因素是工作本身以外的因素,属于“较低水准”的需要,当人们说对工作感觉不满意的时候,即与这类与“工作环境”(外部因素)有关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有关。因此,管理者强调保健因素,可起防止人们对工作产生不满的作用。 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属于“较高水准”的需要。当人们对工作感觉满意时,即与这类与“工作本身”有关的需要(内部因素)得到满足相连。这类因素也叫“激励因素”,起着使

10、人们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作用。,4成就动机理论(D.C.McCleland & J.W.Atkinson) 麦氏认为人有三种基本需要或动机: (1)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 (2)亲和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 (3)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 麦氏的理论假设: 成就动机是社会经济增长的部分原因,假设的来源:“资本主义精神”的心理学阐释,所谓“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精神气质”,它高度肯定与称颂社会规范中努力工作,追求成功的价值,从而能够带动人们成就动机的提高。 “资本主义精神”的来源“新教伦理”,麦克里兰与韦伯,何谓新教伦理(道德

11、观): 个人信仰和个人独立(自我拯救、自我依赖) 克制个人的享乐欲望 工作是人固有的“天职” (新教“具有把人们获得财富的要求从传统伦理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功用。新教不仅把人们获得财富的冲动合法化,而且把它直接视作上帝的旨意。”韦伯) 成就动机的训练与管理。 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理论分析:追求成功,回避失败。,(二)过程激励理论 (process activation theory),这一学派着眼于从动机的产生到选择何种具体行为的心理过程。,1期望理论(V.H.Vroom) F(or M) =VE 激励力量 = 目标效价期望值 效价(valence) :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价值的

12、估计。 期望(expectancy):个人对某项目标能否实现的概率估计。 V和E有一项为低时,对某个人来说都缺乏激励力量。,2.公平理论( J.S.Adams),(组织)公平概念的现代理解,分配公平(distributive justice) 程序公平(procedural justice) 人际公平(interpersonal justice) 信息公平(informational justice) 后两者又合称为“互动公平”。在这四者 中,程序公平或程序正义(罗尔斯)作为独立 的公平范畴受到最多的关注和重视。,3.目标设置理论和目标管理理论 (1)目标设置理论(goal-setting t

13、heory) 要义:对于一个人的行动而言,具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比没有目标更能激发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业绩。目标实际上起到一个激发动机的作用。 由E.A.Locke于1968年提出。 (2)目标管理理论(Management by Objectiveness:MBO) 要义:强调把组织的目标转化为组织单位和个人的具体目标;转化过程涉及目标具体性、员工参与决策、明确的时间规定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 由P.Drucker于1954年提出。,作为激励因素的目标属性:,(1)目标的具体性(量化的必要性) (2)目标的可接受性 (3)目标的适度困难性 (4)员工对目标设置的参与 (5)目标过程的反馈

14、(6)职工为实现目标而相互竞争,4.归因理论(B.Weiner) 归因(attribution)是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行 为的原因和意图进行推断的过程。 Weiner关于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分析 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三维度: *内外归因(一级维度) *稳定性非稳定性归因(二级维度) *可控制不可控制归因(三级维度),行为成败的原因四要素,*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运气(机遇)好坏 不同的归因会对成就与持续行为有不同的影响。,(三)行为改造激励理论(B.F.Skinner),强化的涵义 在个体操作性行为出现后,随即呈现增强刺激(即强化物)或酬赏的过程。 或者说是对有机体出现某种反应的增强作用。

15、强化取决于反应,不取决于对刺激的感知。,斯金纳箱(Skinners Box),强化的四种类型:,1正(积极)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直接予以奖励(如表扬、嘉奖、加薪、发奖金等)以增强某种行为。 2消退(extinction):取消强化物而消除我们所不期望出现的某种不良行为。 3回避(avoidance):撤消消极性刺激(如噪音、炎热等)而使某种积极行为得到增强。 4惩罚(punishment):直接批评以造成某种消极行为的改变。,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原则,1小步子强化原则 2及时反馈原则 3奖惩结合以奖为主的原则 4公开、公平、公正的强化原则 5因人而异原则 6

16、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三、挫折应对与压力管理 (一)挫折及其应对 1.挫折的概念 挫折(frustration),又叫欲求不满,是一种高度紧张的主观感觉。具体来讲,挫折是个体动机性行为(目的性行动)受到阻碍或干扰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困惑、愤怒、焦虑、失意等。 2.挫折是如何产生的 导致挫折的一般因素 (1)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2)内在因素:一般指个人的素质方面的不足或动机的 冲突。,导致挫折的组织因素:,(1)不合理的管理方式 (2)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 (3)工作环境不理想 (4)工作性质不匹配于个人的才能 兴趣、爱好等,3.挫折的情绪与行为反应,(1)攻击(aggression):外向攻击直接或转向;内向攻击 “挫折攻击(侵犯)”理论(由J.Dollard 和N.Miller等人提出) (2)焦虑(anxie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