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一)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1068533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六章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六章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六章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六章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一)(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一),前言,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中药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我国临床应用的中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每种中药又含有许多组分,作用机制复杂。治疗中既要考虑致病原因、疾病诊断,又要顾及辨证分型,还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因此,做为基层医生,必须熟练掌握和实时更新合理使用中药的知识和相关技能。,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品。 特点: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

2、效方剂的精华,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中成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中药材做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加工制成的制剂。,中成药与汤药的对比,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一、解表类,方1:感冒清热颗粒 方2:双黄连合剂 方3:银翘片 方4:通宣理肺丸 方5:柴胡注射注液 药物组成及方解 功能主治 应用 注意事项。,疏风散寒、解表清热,11味药,外感风寒表证:头痛、发热、恶寒、身痛、流清涕、咳嗽、咽干 。,感冒:外感风寒或内有郁热所致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上呼吸道

3、感染见上述证候者。,方1,注意事项,1.风热感冒者,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咳吐黄痰者不宜用。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方1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3味药,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感冒:因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鼻塞流黄浊涕、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方2,注意事项,1.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慎服。 2.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者不宜用。 3.过敏体质者慎用。 4.忌烟酒及辛

4、辣、生冷、油腻食物。,方2 双黄连合剂,疏风解表、清热解毒,10味药,外感风热出现的发热重恶寒轻,如头痛、四肢酸懒无力、咳嗽、口干、咽喉肿痛等证,现代医学说的流感,见到这些症状也可使用。,感冒: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无汗、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方3,注意事项,1.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者不宜用。 2.孕妇慎用。 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4.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方3 银翘片,辛温发散、宣肺止咳,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咳白痰、

5、无汗而喘、身痛、骨节痛、全身的疼痛。现代医学说的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见到上述症状可以使用。,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咳白痰、无汗而喘、身痛、骨节痛、全身的疼痛。现代医学说的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见到上述症状可以使用。,方4,通宣理肺丸,注意事项,1.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明显,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痰者不宜用。 2.过敏体质者慎用。 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方4 通宣理肺丸,辛温发散、宣肺止咳,治疗寒热往来,胸脘胁痛,头痛、目眩,口苦、耳鸣以及疟疾、痢疾、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等。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流感、普通感冒、疟疾等这些发热性的疾病。,1.感

6、冒:因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微恶风,头胀痛,汗出,咽干或咽痛,鼻塞流浊涕,咳嗽,咯黄黏痰,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2.流行性感冒:因外感时邪所致之高热恶寒,头身疼痛,口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3.疟疾:因感受疟邪,邪伏少阳,正邪交争所致寒战高热,头痛,烦渴。,方5,柴胡注射液,成份:柴胡,用法用量,肌肉注射,一次 2 4ml ,一日 1 2 次 儿童减半,每次 1 1.5ml 。,方5 柴胡注射液,注意事项,1.退热解表药,无发热者不宜用。 2.孕妇慎用。 3.过敏体质者慎用。 4.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5.药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

7、等现象时不能使用。,方5 柴胡注射液,练习题,下列不属于解表类中成药的是 感冒清热颗粒 双黄连合剂 板蓝根颗粒 通宣理肺丸 解析: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合剂、通宣理肺丸都属解表类中成药,而只有板蓝根颗粒属清热类中成药。,二、清热类,方6:牛黄解毒丸 方7:板蓝根颗粒 方8:清开灵注射液 药物组成及方解 功能主治 应用 注意事项。,方6 牛黄解毒丸,1. 药物组成 人工牛黄、石膏、黄芩、大黄、雄黄、冰片、桔梗、甘草。 2.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3. 临床应用 口疮:因胃火亢盛所致的口舌生疮,疼痛剧烈,或此起彼伏,反复发作,口干喜饮,大便秘结,

8、舌质红苔黄,脉沉实有力;口腔炎、口腔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牙痛:因三焦火盛所致的牙龈红肿疼痛,发热,甚则牵引头痛,日轻夜重,口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黄赤,或面颊红肿,颌下瘰疬疼痛,苔黄,脉滑数有力;急性牙周炎、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 急喉痹:因火毒内盛,火热上攻所致的咽痛红肿,壮热烦渴,大便秘结,腹胀胸满,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医学所说的口腔溃疡、急性牙周炎、牙龈炎、急性咽炎等。,方6 牛黄解毒丸,注意事项,阴虚火旺所致口疮、牙痛、喉痹者不宜用。 本品苦寒泄降,脾胃虚弱者慎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因方中含有雄黄,故不宜过量、久服。 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9、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方6 牛黄解毒丸,方7 板蓝根颗粒,1. 药物组成 板蓝根。 2.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板蓝根颗粒现代临床上来看能治疗流感,普通感冒如果有咽喉肿痛也可使用,另外现代研究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也有抗肝炎病毒的作用。,方7 板蓝根颗粒,3. 临床应用 急喉痹:因火毒炽盛,上灼于咽而致咽部红肿、疼痛,发热,舌红,苔黄,脉数;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急乳蛾:因肺胃热毒壅盛,上蒸喉核而致喉核红肿、疼痛剧烈、或化脓,吞咽困难,发热,舌红,苔黄,脉数;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10、痄腮:因瘟疫时毒,热毒蕴结所致发热、腮部肿胀,舌红,苔黄,脉数;急性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注意事项,本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者不宜用。 阴虚火旺之喉痹、乳蛾者不宜用。 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方7 板蓝根颗粒,方8 清开灵注射液,1. 药物组成 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水牛角 金银花、板根、栀子、珍珠母。 2.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 治疗热毒的病证;化痰通络,治疗痰浊阻塞经络的病变,醒神开窍治疗昏迷、神志不清的病证, 主要用于热病、神昏,高热神昏。中风、偏瘫也可以用;急慢性肝炎,乙型肝炎也可使用;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

11、烧以及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见到上述的表现也可使用。,方8 清开灵注射液,3. 临床应用 外感高热:因外感温热邪毒所致高热烦躁,口渴饮冷,胸闷咳喘,痰多色黄,甚至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或斑疹,吐衄,绛苔黄,脉数;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见上述证候者。 中风:因热毒内盛,痰阻清窍所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不利,牙关紧闭,面赤气粗,舌苔黄腻,脉弦滑;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急性肝炎:因肝胆热盛所致高热烦躁,胁痛,口苦,纳呆,腹胀,尿赤,便结,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脉弦数。,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日 2 4ml 。 重症患者静脉滴注,一日 20 40ml ,以 10% 葡萄

12、糖注射液 200ml 或氯化钠注射液 100ml 稀释后使用。,方7 清开灵注射液,注意事项,有表证恶寒发热者慎用。 有药物过敏史者慎用。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做脱敏处理。 本品如产生沉淀或混浊时不得使用。如经10%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出现混浊亦不得使用。 药物配伍到目前为止,已确认清开灵注射液不能与硫酸庆大霉素、青霉素 G 钾、肾上腺素、间羟胺、乳糖酸红霉素、多巴胺、洛贝林、硫酸美芬丁胺等药物配伍使用。,方7 清开灵注射液,注意事项,6. 清开灵注射液稀释以后,必须在 4 小时以内使用。 7. 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儿童以 20 40 滴 / 分为宜,成年人以 40 60 滴

13、/ 分为宜。 8. 除按【用法用量】中说明使用以外,还可用 51% 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按每 10ml 药液加入 100ml 溶液稀释后使用。 9. 本品不能与其他注射剂混合用。,方7 清开灵注射液,三、祛暑类,方9:藿香正气水,方9 藿香正气水,1. 药物组成 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白芷、厚朴 ( 姜制 ) 、大腹皮、生半夏、陈皮、苍术、茯苓、甘草浸膏。 2. 功能主治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现代医学说的胃肠型感冒有食欲不振、恶心想吐、腹泻等同样有效。,3. 临床应用 感冒: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

14、的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胸脘满闷,恶心纳呆,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缓;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呕吐:因湿阻中焦所致的呕吐,脘腹胀痛,伴发热恶寒,周身酸困,头身疼痛;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泄泻:因湿阻气机、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暴作,便下清稀,肠鸣腹痛,脘闷纳呆,伴见恶寒发热,周身酸楚;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中暑:因外感暑湿、气机受阻所致的突然恶寒发热,头晕昏沉,胸脘满闷,恶心欲呕,甚则昏仆,舌苔白厚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方9 藿香正气水,注意事项,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不宜用。 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饮食宜清淡。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方9 藿香正气水,四、泻下类,

15、方10:麻仁润肠丸,方10 麻仁润肠丸,1. 药物组成 火麻仁、大黄、杏仁、白芍、陈皮、木香。 2. 功能主治 润肠通便。治疗肠胃积热、大便秘结、 胸腹胀满、 习惯性便秘。,3. 临床应用 便秘:胃肠积热所致大便秘结,胸腹胀满,口苦,尿黄,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方10 麻仁润肠丸,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严重气质性病变引起的排便困难,如结肠癌,严重的肠道憩室,肠梗阻及炎症性肠病等禁用。,方10 麻仁润肠丸,五、温里类,方11:附子理中丸,方11 附子理中丸,1. 药物组成 附子 ( 制 ) 、干姜、党参、白术 ( 炒 ) 、甘草。 附子、干姜 温中散寒 党参、白术、甘

16、草 健脾胃 2. 功能主治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见上述症状者也可以用。,3. 临床应用 脾胃虚寒证:因脾胃虚弱,寒自内生,或感外寒所致脘腹疼痛,或隐痛绵绵,得温痛减,口不干,肢冷畏寒,或泻下稀溏,食少,乏力,神疲;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性结肠炎等见上述证候者。 胃痛:因中虚有寒,不能运化所致胃脘冷痛,畏寒肢凉,喜热饮食,舌淡苔白,脉细弦;急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泄泻:因脾胃虚弱,寒邪困脾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清水,或大便稀溏,手足不温;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见上述证候者。,方11 附子理中丸,注意事项,大肠湿热泄泻者不宜用。 急性肠胃炎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者不宜用。 孕妇慎用。 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 本品中有附子,服药后如有血压增高、头痛、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 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方11 附子理中丸,六、理气类,方12:加味逍遥丸 方13:气滞胃痛颗粒 方14:香砂养胃丸,方12 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