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之望色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1068430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之望色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二章之望色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二章之望色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二章之望色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二章之望色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之望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之望色(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面色 颜色 光泽 (血液) (精气),二、望面色,Looking at the Compexion,面部色诊原理及其临床意义,1.面色的形成: 夫精明五色者,色之华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 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四诊诀微) 心,其华在面 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孔窍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论) 即色泽是五脏气血之外荣,又称气色。,3,气:生机,润泽而含蓄 泽 色:颜色,有五色之别 色:色调的变化 从光学角度 泽:明度的变化,4,【色】颜色,属阴,属血。有青、赤、黄、白、 黑之别。五色合于五行,内应五脏。 常色之五色:饱和度很低的偏于某色; 某色呈现则为病色:是该色的饱和度升

2、高。 表示病位:五色内应五脏之病; 说明病性: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 若饱和度极高,近乎形成纯色,为某色独呈,2.色和泽的临床意义:,5,【泽】属阴,属血。是神气之外荣,可反应脏腑精气的盛衰。 面色荣润光泽:脏腑精气未衰,无病或病轻; 面色晦暗枯槁:脏腑精气已衰,病重; 光泽毫无隐蓄,毕现于外:亦非善候; 总之: 色疾病性质和病位所在; 泽脏腑精气之盛衰存亡。,6,望诊遵经: “光明润泽者,气也;青赤黄白黑,色也。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也。合而言之,而气色之见不可离,分论之,而气色之辨不可混。” “气至色不至者生,色至气不至者死。” 四诊诀微:“色随气华”、“内含则气藏,外露则气泄,气

3、藏则生,气泄则死。”,【气与色的关系】,7,气:脏腑之精气, 充足,上荣于面 面色荣润光泽 “有气” 虚衰,不上荣于面 面色晦暗枯槁 “无气” 故“泽”可反映脏腑精气之盛衰,疾 病之轻重及预后。,8,1 面部是脏腑官窍之所聚,又是经络气血 之所注(脏腑气血之所荣) 2 阳明经脉多气多血,而手足阳明经分布 于面部 3 面部皮肤薄嫩外露,色泽变化明显,又 易于观察。,3.望色诊病的原理,9,望色可以察神 “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 (医们法律望色论) 可诊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疾 病的性质,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4.色诊的临床意义,10,面部与脏腑相

4、关部位,脏腑色部的定位: 色部:是指五脏、六腑和形体肢节反应 于面部的特定色诊部位。 “明堂察色,以脏腑部位为体,以气色诊法为用。故分观之,可以视其常,合举之,可以通其变。”(望诊遵经),11,1.明堂周身部位 面部命名: 前额庭,颜 眉间阙 鼻明堂 颊侧藩 耳门敝 鼻根阙下 鼻柱年寿 鼻头面王,12,面部分候脏腑: 以鼻为中心的明堂藩蔽图:以面部中央部位分候五脏,六腑夹于两旁,其余头面咽喉胸背四肢等形体肢节各上下左右依次排列,面部分候脏腑: 五脏次于中央 肺心肝脾, 六腑挟其两侧 上小下大, 首面上于庭, 咽喉在其下, 面王以下膀胱子处, 大肠下外 肾之所居。,2.素问刺热论 额候心,鼻候脾

5、,左肝右肺,颏部候肾,14,望色十法,望诊遵经: 大凡望诊,先分部位,后观气色,欲视五色之精微,当知十法之纲领。 指出:望色应注意分辨色之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15,望色十法,浮沉肤浅与沉隐:分表里 清浊清朗与垢浊:分阴阳 望色十法 微甚浅淡与深浓:分虚实 散抟疏离与壅滞:分进退 泽夭润泽与枯槁:分盛衰, 常色与病色 Healthy Complxion and Sickly Complexion,17,1.常色:正常的、无病的面色 正常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形成:红为血色上荣;黄为胃气充盛 特点: 明润、含蓄(有胃气、有神气) 明润:光明润泽,即有神气。 “光明者,神气之著,润泽

6、者,精血之充。” 含蓄:红黄隐隐,含于皮肤之内,不特别显 露,即有胃气。 “神藏则气藏,神露则色露。”(医门法律),18,主色:与生俱来,基本不变 “脏色” 客色:随季节、气候、环境等变化 “时色” 医宗金鉴: “五脏之色,随五行之人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色。随四时加临,推迁不常 故为客色也。”,1.常色:正常的、无病的面色,常 色,20,21,主 色,客 色,22,华佗谓人面之色,但改其常者即为病矣。其改其常也,往往终日相对之人不觉,而久别乍见者,心窃惊异之矣。(形色外诊简摩) 晦暗:皮肤枯槁发暗而无光泽,即无神气 暴露: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显露于外,是 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的表现。,2.病

7、色:异常的、疾病的面色,23,善色与恶色: 善色:五色光泽尚明润,五色尚含蓄 精气未衰 胃气能上荣- “气至” 新病 轻病 阳证 预后好 恶色:面无光泽,五色晦暗枯槁或某色独见 精气已衰 胃气不能上荣- “气不至” 久病 重病 阴证 预后差,2.病色:异常的、疾病的面色,病色,25,病 色,恶 色,善 色,26,素问脉要经微论: “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27,素问五脏生成篇:五色善恶 “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鸟羽,都是主生的善色。青如草兹

8、,赤如坯血,黄如枳实,白如枯骨,黑如矣。均为主死的恶色。”,28,病色交错: 肝病(木)(余脏类推) 赤 黑 青 黄 白 (火) (水) (木) (土) (金) 病 色 正 病 色 生 生 病 克 克 色 病 之 色 病 色 病色相生 病色相克 吉 凶 相生之逆 相生之顺 凶中之顺 凶中之逆,3.五色主病 Diagnostic Signifcance of the Five Colors,病色-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不同脏腑、 不同性质的疾病,30,青色,主病: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机理:“色青属木,在脏为肝” 寒凝气滞、瘀血内阻之象 常见病色: 淡青或青黑阴寒腹痛 口唇青紫心气虚衰、心

9、阳暴脱 久病为心脉痹阻或肺气闭塞 面色青黄肝郁脾虚 小儿眉鼻唇青惊风或先兆,31,32,面唇青紫,33,34,赤色,主病:热证 满面通红实热 午后颧红虚热 面红如妆虚阳外越 机理:热气血充盈 虚阳上越,35,36,37,38,黄色,主病:虚证,湿证 机理:脾虚机体失养 湿邪内蕴 常见病色: 萎黄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黄胖面黄虚浮,为脾虚湿蕴 黄疸面目一身俱黄 分阴黄、阳黄,39,40,41,白色,主病: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机理:气血不荣 气虚血少、阳衰、寒盛 常见病色: 淡白血虚证,失血 晄白(白而虚浮)阳虚,阳虚水泛 苍白(白而兼青)阳气暴脱 阴寒内盛,42,43,44,黑色,主病:肾虚,

10、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 机理:肾阳虚衰 水寒内盛 血失温养 脉络拘急 常见病色: 面色暗淡-肾阳虚 面色干焦-肾阴虚 眼眶周围-肾虚水饮、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 肌肤甲错久瘀,45,46,面 色 青 黑,47,48,49,50,1 病色与常色的比较 2 整体色诊与分部色诊相结合 3 面部色泽的动态变化 4 非疾病因素对面色的影响 光线、昼夜、情绪、饮酒、饥饱,色、脉、症合参,望色注意事项,小 结,1.望色的概念、意义 2.望色诊病的原理 3.色与泽的意义 4.常色与病色 5.五色主病 6.望诊的注意事项,思考题,1. 何谓常色?何谓客色? 2. 面白色主何病证? 3. 面青色主何病证? 4. 面黄色主何病证? 5. 面黑色主何病证?,54,意义 脏腑 气血 病性 病情 预后 历史沿革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 五脏生成论:常色 病色 死色 灵枢 五色面部分候脏腑,55,色-血色,属性阴 意义 生理:血液盛衰 运行情况 病理:疾病性质 脏腑疾病 例如灵枢 五色: 青黑为痛 黄赤为热 白为寒 五色分属五脏,56,泽光泽,属性阳 意义 生理:脏腑精气外荣 病理:脏腑精气盛衰 预后病情轻重 例如 面色润泽-精气未衰 晦暗枯槁-精气已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