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大学法学院635法理学、宪法学、诉讼法学之宪法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1062567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云南大学法学院635法理学、宪法学、诉讼法学之宪法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云南大学法学院635法理学、宪法学、诉讼法学之宪法考研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云南大学法学院635法理学、宪法学、诉讼法学之宪法考研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云南大学法学院635法理学、宪法学、诉讼法学之宪法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云南大学法学院635法理学、宪法学、诉讼法学之宪法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云南大学法学院635法理学、宪法学、诉讼法学之宪法考研题库一、简答题1 谈谈我国2004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深远意义。【答案】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第24条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第33条第3款,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每一个公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它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目标和使命。宪法关于保障基本人权的条款是宪法的核心,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机构是为保障公民基本人权服务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目的,而国家机构仅仅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尊重和保

2、障人权原则足以昭示国家未来立法的宗旨和方针,并且为国家行政和司法设定范围。因此,人权原则与其说是为公民设定的一种权利,还不如说更是为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设定的相应的义务。(2)人权入宪使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具有了新的内涵,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基本的宪法准则。 人权在本质上是个人对国家和社会提出的正当要求。宪法对国家人权责任和义务的宣告,就是明确国家权力的宗旨和界限,规定国家应当对公民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上,公民是享有人权的主体,国家是保障人权的主体,是义务的承担者。公共权力必须保护人权,否则,就是违宪。依法治国首先就是要以宪治国。宪法对国家人权责任的规定,为人权提供了明确的宪法

3、保障,是宪法的新发展,也为我国法治的发展确立了根本的准则。(3)人权入宪,对于提高全社会的人权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人权是当今世界受到普遍接受的时代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人权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变成一种信念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我国宪法对人权的规定是相当全面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都受到我国宪法的承认和保护。我国宪法高举起人权旗帜,表明了我国促进人权的决心,也昭示了人权的神圣性和崇高地位,这必将促使全社会从宪法的高度来看待和接受人权。权利观念的创新,必将推进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全面建设小康

4、社会的伟大事业。(4)突出了人权价值和理念,为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注入了新的意义。以前宪法之所以没有采用“人权”概念。一是认为人权概念是资产阶级的“专利”; 二是作为法律术语,人权一词的含义比较笼统和含糊,而“公民基本权利”在主体和内容上都比较确定。这种认识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人权概念也是社会主义的战斗口号,而且从法律上讲,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不如人权概念那样有影响力。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关于公民权利原则性规定的条款之一,既赋予人权概念以确定的内涵,又从原则上提升了公民权利概念的实质含义和价值,实现了两者的统一。(5)完善了公民权利保障的原则规定,强化了宪法的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

5、人权作为一项原则写入宪法,不仅使第33条关于公民权利的原则规定更加完整,对第二章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对整部宪法有关人权的内容起到统率作用,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未来发展将产生导向性影响。这对于提高我国公民的人权意识、权利意识,从而更好的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有几种类型?【答案】民族自治地为一是指少数民族聚居并实行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民族自治地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础。依行政地位划分,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区相当于省级行政区域; 自治州相当于省级与县级之间的行政区域; 自治县相当于县级行政区域。

6、 依民族构成划分,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分为三类:(1)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如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2)以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同时包括一个或者几个人口较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云南双江拉枯族仇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3 公民权利对于宪法秩序有什么重大意义?【答案】公民权利对于宪法秩序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公民权利及其所体现或反映的宪法原则,决定了宪法秩序的性质。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决定了我国的宪法秩序是旨在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秩序。(2)公民权利的范围及其实现程度

7、,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宪法秩序的稳定程度和状态。(3)由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在实现过程中促进了宪政体制的运行,从而推进了宪法秩序的实现。 4 简述宪法规范的效力。【答案】(1)宪法规范的效力的定义宪法规范作为最高的法律规范具有法律上的实效性,约束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的所有领域。宪法规范的效力是指宪法规范对宪法关系的各个领域所产生的普遍的约束力。(2)宪法规范与宪法条文的区别宪法规范的效力与宪法条文的效力并不是同等的概念。宪法规范发挥效力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宪法条文的效力只是宪法规范效力的一种表现形式,除通过宪法条文表现其效力外,宪法规范的效力还可以通过其他普通法律以及非规则的形式得到体现。宪法条

8、文中没有规定具体的制裁措施并不影响宪法规范本身的效力。实际上,由宪法调整的特点所决定,宪法条文中直接规定制裁性规范的内容是不多的,其效力主要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宪法规范的效力是一种法律效力,在发挥具体效力时,既有对宏观领域的约束,同时也包括对微观领域的调整; 既有对基本原则确立方面的效力,同时也有具体组织规范的效力。(3)宪法规范的效力与宪法规范的适用的关系宪法规范的效力与宪法规范的适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宪法规范的适用是其效力的具体体现,是保障宪法规范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如果宪法规范不能适用或者适用机制不健全,宪法规范价值就难以得到体现。宪法规范的适用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具体的宪法诉讼活动,

9、二是通过确立宪法原则与具体程序,保障宪法实施。第一种是现代各国宪法普遍采用的,其特点是宪法直接进入诉讼领域,成为法院判案的依据。在宪法诉讼活动中,宪法的规定和原则通过比较完善的程序得到实现,从而减少了基本权利缺乏救济的现象。 5 简述宪法实现的环节。【答案】宪法秩序的实现是指应然宪法秩序转化为实然宪法秩序的过程。就这种意义而言,宪法秩序的实现也可称之为宪法实现。宪法实现除了包含宪法秩序的形成过程外,同时还包含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存在宪法秩序状态的意义。宪法实现由两个环节构成:(1)成文宪法适应、反映现实宪法的过程。它要求成文宪法忠实地反映现实宪法,以保证二者在一定时期的适应性,从这个环节上看,宪法

10、实现要求有一部体现本国政治传统,符合民族文化特色的成文宪法。现实宪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该政治传统和民族文化历史演绎的结果,它们所带来的政治习惯和政治伦理观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公民对国家的现实态度,调整着国家与公民、公民与公民间的关系。在这个环节上,宪法实现具有双重任务:建构宪法要求的发现、提出和评定机制,及时掌握社会成员的宪法要求,特别是全社会带倾向性的宪法要求; 建构适应性较强的吸收反映具有社会倾向性的宪法要求的成文宪法立宪体制,或者通过修改成文宪法,或者通过对成文宪法的有权解释来完成这种吸收,从而保证成文宪法与现实宪法的适应。(2)成文宪法规范和调节现实宪法的过程,其核心是现实宪法对成文宪法的适

11、应。在这个环节卜,宪法实现的任务在于如何形成统一的宪法价值观,在对成文宪法进行认同、评价的基础卜,使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与成文宪法规范相一致,从而保证现实宪法与成文宪法相协调,以完成宪法实现的过程,形成一定社会的宪法秩序。“宪法实施”、“宪法适用”只不过是宪法实现这一环节的某种具体活动或与该种活动相联系的制度。事实上不可能完全形成统一的宪法价值观,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与宪法规范完全一致只是一种理想,有意无意违反宪法将不可避兔。因此,在这一环节,加强宪法监督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虽然可以从逻辑上将宪法实现分为两个环节,但在实际宪法秩序的实现过程中,二者的界限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的衔接卜并没有这样分明。在观念宪法的作用下,成文宪法和现实宪法往往相互适应,在这种情祝下,宪法实现的两个环节即交织在一起。 6 试思考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有,请列举几例。【答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存在不足之处,举例分析如下:(1)基本法解释权规定的不足按照香港基本法,基本法的解释权属十全国人大常委会。这符合我国宪法的规定。但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解释制度,尤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解释制度与内地存在明显差异,其具有典型的英美法传统。按照香港的法律传统,香港立法机关不享有解释法律的权力,行政机关在具体应用一、简答题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