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的野战纵队、旅和兵团的名称和编制情况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1054070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的野战纵队、旅和兵团的名称和编制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的野战纵队、旅和兵团的名称和编制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的野战纵队、旅和兵团的名称和编制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的野战纵队、旅和兵团的名称和编制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的野战纵队、旅和兵团的名称和编制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的野战纵队、旅和兵团的名称和编制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的野战纵队、旅和兵团的名称和编制情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的野战纵队、旅和兵团的名称及编制一、纵队、旅的名称及编制(1)第一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整编前是野战军辖纵队,纵队辖旅,纵队是2旅4团左右的小编制,只有第3纵队辖3个旅。1945年8月,中央军委命令成立晋绥野战军,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下辖第358旅、独立第1、2、3旅和以后成立的独立第4、5旅。21日,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内调出,直属中共中央军委领导。1946年9月,中原突围的第359旅回到陕甘宁解放区,后转隶晋绥军区建制。11月,中央军委取消晋绥野战军和晋北野战军(1946年6月组建,属晋绥军区建制)番号,将两野战军部队统一组成晋绥军区第1、2、3纵队。第1纵队辖

2、第358旅和独立第1旅;第2纵队第359旅和独立第4旅;第3纵队辖独立第2、第3、第5旅。并将第1纵队调驻陕甘宁边区。这时西北解放区的三个纵队两个是2旅编制,一个是3旅编制。1947年2月,中央军委以晋绥军区第1纵队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所辖新编第4旅、教导旅、警备第1、第3旅,共6个旅2.8万余人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3月,中央军委决定,所有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成立西北野战兵团,撤销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番号,下辖第1、第2纵队(3月17日由晋中入陕归建)、教导旅和新编第4旅,共2.6万余人。7月,西北野战兵团正式定名为西北野战军,下辖第1、第2纵队、教导旅、新编第4旅。8月初,晋绥军

3、区第3、第4纵队入陕拨归西北野战军建制。西北野战军总人数达4.5万人。10月,由教导旅、新编第4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至此,西北野战军已发展到5个纵队和1个直属山炮营,共7.5万人。1948年7月,以晋绥军区独立第10、12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同月,以晋绥军区第11、14旅和骑兵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至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时,西北野战军共辖7个纵队,每个纵队一般下辖两个旅。西北野战军整编为第一野战军时,所属各纵队依次改称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军(原来的旅改为师,一般每军下辖3个师),骑兵第1、第2旅改称骑兵第1、第2师,总兵力15.5万人。(2)第二野战

4、军第二野战军整编前也是采取纵队下辖旅的编制,由于较西北野战军兵力更雄厚,一般每个纵队下辖3个旅(个别辖4个旅或2个旅),是3旅9团的编制。1945年9月初,晋冀鲁豫军区为发动上党战役,以冀南军区主力编为冀南纵队、太行军区主力编为大行纵队、太岳军区主力编为太岳纵队。10月,冀鲁豫军区主力编为第1纵队(辖第1、2、3旅),冀南纵队改为第2纵队(辖第4、5、6旅),大行纵队改为第3纵队(辖第7、8、9旅),太岳纵队改为第4纵队(辖第10、11、13旅)。11月中旬,以大行军区主力组成第6纵队(辖第16、17、18旅),以冀鲁豫军区主力组成第7纵队(辖第19、20、21旅)。同期,因中央军委拟调第4纵

5、队(不辖第11旅)去东北,组成第8纵队(辖第11旅改称的第22旅、新组建的第23旅、军区独立旅改称第24旅)。12月初,中央军委决定第4纵队不去东北,仍留太岳军区。随后,第4纵队与第8纵队(不辖第24旅)合并,称为第4纵队(仍辖原第10、第11、第13旅及第23旅);第24旅改为太岳军区独立旅。至1946年6月中旬,晋冀鲁豫军区部队除精简整编和调往其他地区外,尚有野战军5个纵队,连同地方部队共27万人。1947年3月,第1纵队与第7纵队合并为第1纵队。到6月,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已发展到42万人,其中野战军为5个纵队,炮兵和工兵的进一步发展,各二级军区所辖独立旅已达10个。7月,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

6、区决定:以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主力与原中原军区部队一部(原第5师),依次组成第8纵队(辖新组成的第22、第24旅和第23旅),第9纵队(辖第25、26、27旅),第10纵队(辖第28、29、30旅),第11纵队(辖第31、32、33旅),第12纵队(辖第34、35旅)。刘邓大军率第1、2、3、6四个纵队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中原解放区和中原野战军后,中原野战军共有7个纵队:第1纵队(辖第1、2、20旅),第2纵队(辖第4、6旅),第3纵队(辖第7、8、9旅),第4纵队(辖第10、11、13、22旅),第6纵队(辖第16、17、18旅),第9纵队(辖第26、27旅),第11纵队(辖第31、

7、32、33旅)。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时,中原野战军改名为第二野战军,总兵力达28万余人。到1950年,第二野战军全部兵力已达120万,仅次于四野的150万。与第一野战军一样,二野也没有第5纵队这个番号,而且,二野的纵队还有2个特点,第一:喜欢两个纵队合编为一个新纵队,例如第4纵队与第8纵队合编为第4纵队,第1纵队与第7纵队合编为第1纵队。第二:纵队整编为军时的番号顺序和纵队顺序并不完全相同。如:纵队顺序是第1、第2、第3、第4、第6、第9、第11纵队,整编为军时的番号顺序却是第16、18、10、11、13、14、12、15、17军。(3)第三野战军抗战胜利后,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

8、方针,罗荣桓等率山东军区部分部队赴东北,陈毅等率军部及第7师、第2师第4和第5旅、第4师第9旅、苏浙军区第2、4纵队及苏中军区教导第1旅等部,由华中北上,执行巩固和发展山东解放区的任务。1945年10月留在华中的部队成立华中军区,辖苏中、淮南两个军区及四个军分区,全部兵力约13.5万余人。同年11月,组建华中野战军,下辖第6、7、8、9纵队,全部兵力约4.7万余人。华中野战军在建制上属华中军区,在战略行动上受陈毅指挥。1946年1月,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山东军区辖滨海、鲁中、鲁南、胶东、渤海等5个二级军区,全部兵力约20万人。同时,组成山东野战军,辖第1纵队(辖第1、2、

9、3旅),第2纵队(辖第4、5、6旅),第7师(辖第19、20、21旅),第8师(辖三个团),总兵力约7.4万余人。1947年,山东与华中解放军统一整编,撤销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组成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辖鲁南、鲁中、胶东、渤海、苏北、苏中等六个军区及滨海分区和东江纵队,共约36.6万余人。华东野战军辖第1纵队(辖第1、2、3师和独立师),第2纵队(辖第4、5、6师),第3纵队(辖第7、8、9师),第4纵队(辖第10、11、12师),第6纵队(辖第16、17、18师),第7纵队(辖第19、20、21师),第8纵队(辖第22、23、24师),第9纵队(辖第25、26

10、、27师),第10纵队(辖第28、29师),特种兵纵队。另,原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改为第11纵队,兼苏中军区(辖第31、32旅和三个军分区),第10纵队与苏北军区一部合编成第12纵队,兼苏北军区(辖第34、35旅和三个军分区)。整编后,华东野战军约有27.5万余人(不辖第11、12纵队)。1947年8月,新组建第13纵队,1948年2月,又新组建渤海纵队,东江纵队北撤后改称两广纵队,也归入华野建制。至1948年5月,华东野战军36万余人,华东军区部队38万余人。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华东军区约42万人,第三野战军约58万余人。至12月,第三野战军发展到82.5万余人。可见,

11、与西北、中原野战军不同的是,华东野战军主要是纵队辖师,一般每个纵队下辖3个师,少数是4个师或2个师,而由华中野战军整编来的第11、第12纵队则还是辖旅,而且是2旅编制。与西北、中原野战军一样,华东野战军也是没第5纵队这个编制,但是却有第13纵队这个编制。(4)第四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先后调进东北的部队有:八路军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1、2、3、6、7师,第5师一部,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区主力部队各一部,共6万余人;第3师(辖第7、8、10旅,独立旅)3万余人;陕甘宁边区第359旅、警备第1旅、教导第2旅各一部以

12、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等万余人;晋绥、冀中、冀鲁豫各1个团。连同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共11万余人。同时,延安及各解放区的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也进入东北。1945年10月,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到年底陆续成立锦热、辽宁、辽东、辽西、辽北、吉林、松江、三江、嫩江、北安等10个军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1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1946年8月10月间,以山东第1、2师及原滨海支队为基础扩编为第7纵队,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以第3师(欠第7旅)组成第2纵队;以山东第7师及第3师第7旅组成第6纵队。以上连同前已编成的第3、第4纵队,陕甘宁第359旅和南满独立

13、第1、2、3师,全区共有野战军5个纵队、1个旅、3个独立师,约12万余人。至1947年3月,建立9个炮兵团,27个营,120个连,1个战车大队,1个高射炮大队,并以东北炮兵学校为基础成立炮兵司令部和政治部,组成10个骑兵闭和1个骑兵支队,成立护路军司令部,将分散各地护路部队3400余人,统一整编为7个团。1947年4月,中共中央将晋察冀军区之冀热辽军区及所属部队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达46万人。89月间,以12个独立师(旅)编成第7、第8、第9、第10纵队。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2月,以9个独立师(旅)编成第5、

14、11、12纵队。7月,以护路军所属部队为基础扩编为铁道纵队,下辖4个支队,共1.7万余人。至8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发展到103万人。东北野战军辖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11月,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1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军,每军4个师56万余人;另以长春起义的国民党军第60军编为第50军。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辖第12兵团(第40、45、46军);第13兵团(第38、47、49军);第14兵团(第39、4

15、1、42军);第15兵团(第43、44、48军及两广纵队);原野战军所属特种兵指挥机关改称特种兵司令部,辖2个炮兵师,1个装甲师,1个高炮指挥所和1个工兵指挥所。原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归军委直接指挥。1950年,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全军区共有150万人。东北野战军开始组建9个纵队时,也和西北、中原、华东野战军一样,没有第5纵队的编制。只是到1948年新组建3个纵队时,虽然纵队数目和华东野战军一样都是12个纵队,但是不知是否避讳13这个数字,有了各野战军中唯一的第5纵队,而不像华东野战军那样没有第5纵队,而有第13纵队。(4)华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纵队编制和西北、中原野战军一样,都是纵队辖旅。抗战胜利后,晋察冀军区部队进行整编,辖8个野战纵队,即:冀察军区基干武装编成的郭大民纵队(第6、7、9旅和骑兵旅)和刘道生纵队(第8、10旅),冀中军区基干武装编成的杨成武纵队(第11、12、13旅)和黄寿发纵队(第1、2旅);冀晋军区基于武装编成的赵尔陆纵队(第1、2、3旅)和陈正湘纵队(第3、4旅);冀热辽军区(包括冀东和热河两个军区)基干武装编成的詹才芳纵队(第12、13、14旅)和黄永胜纵队(第22、27、30旅和一个混成旅)。此外,进军东北时留在冀热地区担负作战任务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辖第1、2、3旅),归晋察冀军区建制。以上9个野战纵队约有20余万人。1946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