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答案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1038357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46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答案(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参考答案练 习 题 参 考 答 案一、填空题:1.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等等(任意9个)2. 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3. 生理变化、变化4. 每个被试、所有水平5. 低亮度环境、缓慢提高、暗适应6. 斯珀灵(Sperling)、平均9.1个项目7. 复合音、语言、言语听觉特征8. 两个或两个以上、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可以获得交互作用9. 一分钟、明适应、提高,降低,暗适应10. 时间分辨能力、转盘闪烁方法11. 刺激强度、

2、复杂程度12. 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13. 数量上、质量上、属性、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自变量、某种特定反应14. 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15. 每一水平上、交互作用16. 反应时、反应、刺激、明显反应17. 费希纳、最小变化法、平均差误法、传统心理物理法18. 感觉敏感性、反应偏向19. 感受性曲线、相同的感受性20. 比例量表21. 实验组、控制组22. 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23. 额外变量24. 视角原理、大、大、小25. 方法、结果、结论、附录26. 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27. 实验结果、样本、普遍代表性、适用性

3、28. 所有要比较的刺激、某一特性29. 纯音掩蔽、噪音掩蔽、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30. 线索综合、线索优势、线索分离、线索互补、线索平均、线索再解释31. 72、加工单元 32. 依赖、影响33. 听觉器官、发声体34. 形状恒常性35. 阴影、几何透视36. 人为地、系统地、观察、记录、解释37. 具体计划、控制实验条件、安排实验程序38. 心理物理学纲要、函数关系39. 间接方法、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40. 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41. 直接方法、瞬时转换点或阈限42. 统计控制43. 细节、轮廓、最小维度44. 速度、准确性、权衡45. 减数法时期、唐德斯反应时ABC、加因

4、素法时期46. 阈限、差别阈限47. 相等单位、绝对零点、一个次序48. 头几个字母、有意义49. 强度、距离之差50. 心理活动的时间测定工作51. 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52. 学过的单字、另外一些未学过的单字53. 整体知觉、错觉、经验信息独立、刺激信息独立54. 描述性、因果关系55. 权威、注意凝聚、先验56. 腾伯格、加法法则、加因素法、发展、延伸57. 前瞻、回溯、前瞻、意向58. 有意无意地、期望59. 唐德斯、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60. 经验观察、自我校正61. 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记忆62. 被试、无关变量、重复验证63. 电流、感应磁场、极微弱的磁信号64

5、. 心理感受、刺激大小、差异感受、刺激变化量65. 先前呈现的顺序、开始位置、中间位置66. 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67. 视觉对象、头部、眼睛68. 立体物体、前后相对距离69. 习惯、期望、练习、疲劳70. 报告标准、似然比值71. 直接验证、系统验证、概念验证72. 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特征整合理论73. 特雷斯曼、特定值、结合74. 概念、程序75. 肌肉线索、适应、辐合76. 自变量、因变量、处理水平、被试77. 相同或相似、随机分配78. 强度差、时间差、周相差79. 被试内设计、人数较少、单个80. 实验方法、实验目的、准确性、有效性、内部、外部81.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

6、力82. 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83. 神经质、外向性、求新性、随和性、尽责性84. 从众实验, 服从实验, 责任扩散实验85. 社会知觉和社会态度86. 内隐态度、内隐自尊及内隐刻板印象87. 勒温88. 身体缓冲区89. 系统的安全需求、操作上的方便需求。90. 工作、活动91. 直线透视、大小透视、视野中高度、纹理梯度92. 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描述性资料93. 构思效度94. 顺序比较阶段、决策阶段95. 数量估计、数量生产、绝对数量估计96. 外围提示、符号提示97. 类型论、特质论98. 相符行为99. 逆向工作100.硬件匹配、软件匹配二、选择题1. (B) 2.

7、 (D) 3. (C) 4. (D) 5. (B)6. (B) 7. (A) 8. (D) 9. (AB) 10.(BD)11. (AB) 12. (ACD) 13. (ABC) 14. (B) 15. (B)16. (B) 17. (B) 18. (B) 19. (AB) 20. (ABC)21. (A) 22. (B) 23. (ABCD) 24. (C) 25. (BC)26. (B) 27. (D) 28. (B) 29. (ABCD) 30. (B)31. (B) 32. (ABCD) 33. (ABC) 34. (AB) 35. (AC)36. (D) 37. (ABCD) 38.

8、 (ABCD) 39. (B) 40. (ABCD)41. (A) 42. (C) 43. (D) 44. (D) 45. (A)46. (ABCD) 47. (ABC) 49. (ABCD) 49. (BC) 50.(ABC) 51. (BD) 52.(ABC) 53. () 54. (ABCD) 55(BD) 56 (ABC) 57.(ABC)三、名词解释1.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的光,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就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它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最早是用制成

9、扇形的圆盘在光源前旋转来测定的。顾名思义,称之为转盘闪烁方法。2. 自然错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自然界里客观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比如很典型的月亮错觉,指月亮在水平线上时,比月亮到正顶上时看起来显得大些。3. 内隐记忆:内隐记忆的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内隐记忆的提出离不开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两个新兴研究领域启动效应的研究和遗忘症的研究。有关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中较为著名的是多重记忆系统说和适当迁移加工理论。4. 暗适应:暗适应是

10、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如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时,最初什么也看不见,需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并能区分周围物体的轮廓。人眼有两套适应机制,即视锥细胞的过程和视杆细胞的适应过程。5. 因变量: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因变量的控制主要着眼于如何精确客观地记录下它的变化。因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有:反应控制、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避免量程限制。6. 统计控制法:是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用于实验完成后。它主要用于实验前控制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常用的统计控制法有:协方差分析、剔除极端数据,或分别加权等事后控制

11、技术。7. 速度准确性权衡:在具体采用反应时指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反应时实验有两个基本的因变量,即速度和准确性。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心理学家将这种关系称为速度准确性权衡。8. 被试内设计: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设计。被试内设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的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个优点使得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

12、的问题。可以采用平衡技术来控制这些差异。9. 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效应往往以颇为微妙的方式起作用。10. ROC曲线:即是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该曲线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11. 减数法:又称唐德斯反应时 ABC或唐德斯三成分说,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

13、工过程的方法。它是由唐德斯首先提出的,因此又称唐德斯减数法。它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利用反应时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12. 双盲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排除法的一种。双盲控制时让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由于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种实验条件,从而避免了主、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13. 等响曲线:响度不仅和声压(声音的物理强度)有关,而且和音频有关。例如,对

14、两个频率为1000赫和100赫的声音,声压级虽然都是 40分贝,但响度感觉却大不相同,1000赫声音要比100赫的声音响得多。等响曲线就是把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图中每条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所以称为等响曲线。可以用调整法来制作等响曲线,先选定一定强度的1000赫纯音作为标准刺激,用各个不同频率的声音为比较刺激,由听者调节比较纯音的强度,直至和标准纯音响度感觉相等。14. 多重记忆系统说:认为记忆是由多个不同的子系统所组成,而每个子系统又都由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同一个子系统内的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比不同子系统中的加工过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并且在理论

15、上每个记忆系统都可能具有其特定的神经机制与行为指标。在多重记忆系统理论看来,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就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两种不同子系统。15. 听觉掩蔽: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听觉掩蔽包括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16. 良好图形法则:指视知觉组合的一个倾向是知觉良好图形,良好图形一般是同一组刺激显示的各种可能组合中最有意义的图形。构成好图形的五个因素为:共同命运(即运动方向相同)、对称、平行、连续、封闭。17. 部分报告法:传统的全部报告法通常要求被试在短暂刺激呈现后,尽可能多地报告出先前呈现过的刺激。此类整体报告研究认

16、为人的感觉记忆容量仅为45个项目。而斯波林认为这个数值被大大低估了,因为或许有很多信息在被试尚未来得及报告以前便从感觉记忆中消退了。为此,斯波林变更传统研究程序,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实验。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住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18. 交互作用:是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这两个自变量间就存在着交互作用。19. 开窗实验:是一种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的方法,它能比较明显地看出各个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20. 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其具体作法为:(1)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 95,刺激的最小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 5;(2)选定的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