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020066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论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论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论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论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律类毕业设计(本科)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名称 论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教学点名称 马鞍山广播电视大学年级名称 2014春季法学本科班专业名称 法 学 学生姓名 史 磊 学生学号 07 指导教师 姜水静 2016年4月 日摘要关于对劳动者的保护可谓任重道远,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问题会直接影响一国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各个领域,因此劳动者的保护问题应当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本文在通过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文章主要从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保护亮点和不足之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其中劳动合同法的多处规定都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但仍有一些规定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讨论。最后针对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有待完善之处谈了几点自己的建议。关键词:劳动者权益 亮点 有待完善 建议目 录一、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概述03(一)劳动合同法的概念和特点03(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和立法宗旨04(三)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06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亮点06(一)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合同订立方面 06(二)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方面 08(三)关于试用期方面 09(四)关于违约金方面的规定 10(五)关于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方面 11(六)关于单位规章制度的确立方面 11三、劳动

3、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不足 12(一)劳动合同法没有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作出专门的保护规定 12(二)劳动合同法关于企业裁员后对员工经济补偿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商榷 13(三)劳动合同法过渡性条款的规定存在缺陷 13四、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几点建议14(一)重视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14(二)提高裁员后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水平,明确月平均工资的范围15(三)加强劳动合同法“施行细则”或“司法解释”对过渡条款适用范围的规制16结束语 16参考文献 17浅谈劳动合同法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12月8日公布实施的,至今已有16年之久,该规定是在当时我国经济

4、条件下形成的,现在看来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随后,国家于2008年1月1日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因为关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该法律草案自2005年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后,就引发了各界的广泛争论,前后收到了近20万份公众意见书,征集意见之多,范围之广,真是前所未有。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因此社会各界都应该对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重视起来。一、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概述(一)劳动合同法的概念和特点1、劳动合同法的概念劳动合同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劳动合同法是指所有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

5、括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合同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劳动合同的法律规范。狭义的劳动合同法是指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命名的调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劳动合同法在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框架基础上,不仅对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经济性裁员、经济补偿金等内容作了补充和完善,而且对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有不少变化和调整,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弥补了原有制度的缺欠,在兼顾企业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劳动者就业稳定。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促进我国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2、劳动合同法的特点综观劳动合同

6、法的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寻求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上,侧重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对劳动者实行“单保护”还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实行“双保护”一直是劳动合同法草案中争论的焦点。实际上,两者并非是不可协调的。在现代民主国家,法律的制定总是要在相关的利益主体之间寻求平衡,以对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处在弱势地位,法律理应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进行矫正。因此劳动合同法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同时,强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目的也是为了对劳资双方实现从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从而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2)在尊重自治的基础上,强调国家对劳动

7、关系的强制。合同本是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合意的结果,就此劳动合同法也明确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但劳动合同和普通民事合同并非完全相同,当事人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强资本,弱劳工”的普遍格局决定了国家必须加强法律干预。现代劳动立法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国家干预的特点,劳动合同法同样体现了这一点,在劳动合同的形式、期限、内容、劳动合同的履行和解除、经济补偿金、违约金条款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从而通过法律的强制规定来规范当事人的行为。(3)与时俱进,体现了充分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劳动关

8、系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日益显现出来,劳动合同法对此也做了必要的应对。特别是关于“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等新型劳动关系的规定。另外,劳动合同法将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纳入其调整对象,既解除了关于事业单位劳动关系调整方面的争论,也顺应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和立法宗旨1、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 我国现行劳动法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市场经济的进程,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1994年7月4日劳动法颁布,1995年1月1日施行。这部劳动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自实施以来,它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促

9、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0多年来,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劳动力市场机制得以建立,在全社会范围内逐渐形成了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和能进能出的机制,使劳动力资源的效率配置成为可能,劳动者的劳动权也日益受到重视。劳动法的实施、劳动制度的改革,不仅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法律保护,使企业的效益有了提高,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动用工情况多样化,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劳动关系,如灵活用工、劳务派遣工、家庭用工、个人用工等等。同时,在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

10、、滥用试用期、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将正常的劳动用工变为劳务派遣等等,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也给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因此,有必要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对劳动合同制度做进一步的完善。另外,从全球范围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顺利接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制造业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产品价格包含劳动力的价格,我国丰富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因素之一。但一国竞争力的维持与提高是否可以长久、持续地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显然不尽然。在国际贸易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不少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国市场、就业的保护,以各种借

11、口设置贸易壁垒,挤压中国产品的出口空间,例如“反倾销”,发达国家以低于市场价格倾销为名,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根据世贸组织统计,1995年至2004年间,中国始终是全世界遥遥领先的反倾销头号目标国;据我国商务部统计,1979年至2004年5月底,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37起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其中反倾销调查573起,反补贴2起,保障措施调查51起,特别调查11起,涉及商品4000多种 。”还有些国家设置绿色标准、劳工标准、技术标准、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措施、知识产权保护等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限制我国产品的输出,使我国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进行国际

12、竞争越来越困难。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我国要想获取市场,一方面适时坚持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必须适时调整,多方位发展,不能总是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要提高自有技术的含量,这届政府也提出了自主创新的发展口号。而产业提升、产业机构调整,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乃至提高一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都必须在人力资源上投资,“科技以人为本”。 制定劳动合同法,是中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必然,是建立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必然,同样也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劳工权益维护,社会和谐发展,提升科学技术水平,社会进步和文明的要求,都呼吁中国要加强劳动立法,尽早制定劳动合同法。2、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 对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

13、,劳动合同法第1条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根据这一规定,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有四:(1)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制度自1987年正式推行以来,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实践,适时把现实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用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把需要通过法律加以规范的内容进行规范,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这一制度。(2)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涉及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法的内容和条款所规范的也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各自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通过对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明确,才能使

14、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法可依,违法必究。(3)侧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不同于经济合同,“劳动合同法在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前提下,强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必要的,这也是国际上劳动立法的通行规则。”在“强资本,弱劳工”的社会大环境下,劳动者的弱者地位极为明显,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并不能像其他合同一样,与资方地位平等,而只能忍辱负重,先力争一份工作。只有通过法律规范和调整这种并不平衡的合同关系,适当地侧重对弱者的保护力度,才能真正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4)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主要内容,只有将劳动合同纳入依法规范的轨道,使劳动关系双方在劳动合同问题上有了法律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