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近世广西农民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考【社会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101958 上传时间:2017-10-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近世广西农民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考【社会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word论文】近世广西农民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考【社会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word论文】近世广西农民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考【社会学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word论文】近世广西农民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考【社会学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word论文】近世广西农民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考【社会学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近世广西农民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考【社会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近世广西农民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考【社会学专业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近世广西农民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考摘要近世以来,广西的农民经济普遍形成了一种“户耕十二亩”的经营规模。本文就是在笔者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对这种经营规模的效益在近世中的变迁展开考察。并且,将这种考察置于一个广阔的宏观视野之中,即进行跨地域的横向比较。最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探讨了近世广西农民农场劳动生产率徘徊不前的制约性因素。关键词近世;广西;农民家庭农场;规模效益;劳动生产率小农经济,或者说个体农民经济,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形态。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从事个体生产的农民,无论是自耕农还是佃农,就其小块土地经营和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而言,都是“小农” 。本文考察的对象即为这种小农的家庭农场。从

2、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上看,广西历来就属“南蛮之地” ,被视之为落后地区。在中国传统经济的区域发展序列中,广西直到明代以前还处于“未发展”状态,明清以来广西才跨入“发展中”行列。i广西尽管从明清开始就作为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腹地,但直到 20 世纪中叶其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仍完整地保存着,从这个意义上说,广西又是研究发展中地区传统农业和农民经济变迁的典型。同时,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为 18001950 年的 150 年时间,其中既包括清代前期的历史,又包括近代的历史。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对广西农民经济变化的研究作一个长期而连续的考察。笔者将这 150 年统称为“近世” 。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作为透视农

3、家经营活动所依据的主要指标,过去学术界单从土地所有权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片面性研究。近年来,一些学者尝试从土地使用的视角展开对小农经营的研究,并取得了卓有影响的成果。ii笔者过去曾对广西近世农民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做过考辩,iii在此基础上,希冀进一步探讨他们经营规模的经济效益。一、劳动生产率:近世广西农民家庭农场规模效益的重要指示器据笔者过去的考订,18001950 年间广西农民家庭农场出现了一种“户耕十二亩”的经营规模的标准模式,并在广西全境逐步地得以普及。iv本文将探讨农民的耕作规模与产出效益之间的关系,而衡量它们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即为农户的劳动生产率。有关农民劳动生产率的界定,学术界历来

4、就有颇多争议,但学者们似乎都认为传统小农的劳动生产率在若干方面与近代工业中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着差异。在此,笔者采用李伯重的界定方法。他认为传统小农的劳动生产率具有三个特征。首先,在劳动时间方面,近代工业中的劳动生产率以日或者小时为单位,而传统农业中的劳动生产率则应以年为单位。其次,在劳动者方面,近代工业中劳动生产率以劳动者(工人)为单位,而传统农业中的劳动生产率则往往以劳动者(农民)的家庭为单位。最后,在劳动成果方面,近代工业中的劳动成果,通常以货币产值来计算;而在传统农业社会中,由于商品经济不够发达,农业中的劳动成果,在许多情况下是以实物来计算的。v2大体来说,李伯重以上所开列的传统农业社会劳

5、动生产率的三个特征,也适用于近世的广西。根据本文的考察对象,此处的劳动生产率应是一个农户一年内在其家庭农场上生产出来的产品总量。(一)18001950 年广西农作物亩产量的变化估算农户劳动生产率的第一步,即为估算农户家庭农场的亩产量。亩产量的变化,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1)每播亩作物亩产量的变化;(2)每亩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3)亩产值较高的作物与亩产值较低的作物之间的互相替代。我们首先来看看作物复种制在广西的变化。据研究,清代前期广西有两种复种制逐渐地发展起来。一种是双季稻,因广东移民迁入,其在广西东南部的梧州、浔州、郁州等府州有所发展。另一种是稻麦二熟制,在桂北地区也发展起来了

6、,但范围很小,仅局限于庆远府、桂林府的极个别州。vi而在双季稻区也并非全是种植两季水稻,浔州府属的贵县直到光绪年间农民仍只种植一季水稻。vii因此,尽管清前期实行一年两熟制的地区占广西总面积的 40,但复种指数最多也不会超过 120。viii另据学者统计,清后期广西各地的陂塘建设非但没有停滞,反而有所加强,尤其表现在南宁地区。ix因此,清后期与水利密切相关的双季稻种植在广西应当有所发展。据周宏伟研究,广西在清后期双季稻的种植由桂东南四府推广到桂南的南宁府。x据此,可以估算出至清后期,广西作物的复种指数当在 130左右。至于广西 20 世纪的作物复种指数,据笔者估算,即 1933 年为 140,

7、1943 年为 150,1946 年为 120。xi由此可知,18001950 年间,广西作物的复种指数是逐步提高的。150 年间广西主要作物的每播亩产量的变化却相对复杂,因为各地方志的有关记载都十分零散,尚有学者依据各种方志对清代(包括前期和后期)广西的水稻亩产量进行了考证,但都是将复种指数计算在内。因此,笔者根据以上估算的复种指数对以下两组亩产量进行还原。清代前期的亩产量是依据郭松义的研究,他估算当时广西水稻的亩产当在 410 市斤,合 343 斤。xii按当时 120的复种指数还原,清代前期广西水稻每播亩产量大体在 286 斤左右。周宏伟的研究提供了清代后期广西水稻亩产的数据。他考证了广

8、西各地水稻的亩产量,笔者将他所考证的这组数据分别乘以各自的权数,即可得到当时广西平均的水稻亩产量338 斤。xiii然后再按 130的复种指数折算,则可以估算出当时广西水稻每播亩产量大约在 260 斤上下。进入民国以后,时人对作物亩产量的调查和估算日趋科学。当时广西各种官方统计报告中引用最多的水稻亩产量数据是 1935 年由张培刚等人在广西各地做的粮食调查数据。张培刚等人通过对广西 99 个县水稻亩产量的调查,估算出当时广西水稻平均每播亩产量为 251 斤。xiv尽管民国时期的水稻每播亩产量低于清代,但若是乘以复种指数,前者的每亩产量仍要高于后者。现将广西各时期水稻每播亩产量和每亩产量列表如下

9、:以亩产值较高的作物取代较低的作物,是提高亩产的一个有效方法。150 年间,广西出现了甘蔗、烟草等经济作物种植扩大而水稻种植减少的显著趋势。有清一代,广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虽然无从查考,但据研究,当时广西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尽管不如广东,但其推广速度仍是较快的,甚至在某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超过了水稻的种植面积。xv民国以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即开始3出现在官方的统计报告中。1914 年,广西的粮食种植面积占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绝大多数,经济作物仅占 3;1933 年,广西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到5.3。xvi从这种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时期广西经济作物的种植仍在继续扩大。当时广西主要的经济

10、作物有苧麻、烟草、花生、甘蔗、豆类、瓜子、芝麻、蓝锭、油菜等。这些经济作物的产值一般都比粮食为高。譬如,依 1933 年广西省政府的统计,其每亩的平均产值分别为:“烟草(土种)为 7.61 元,苧麻为16.38 元,甘蔗为 22.53 元,而在粮食作物方面,同年的玉蜀黍只为 1.95 元,水稻只为 5.27 元,前者的价值大于后者的 45 倍。 ”xvii这就是说,同一单位面积的收益,经济作物较粮食作物高出若干倍。故此,经济作物的扩大,也就使得农田亩产量随之而明显增加。以上三方面足以说明 18001950 年间广西农民家庭农场的亩产量有了缓慢的提高。由于这三方面亩产量变化的途径都与“户耕十二亩

11、”的经营模式密切相关,xviii所以当这种经营模式在广西各地逐渐普及之时,广西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也必定随之发生变化。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一变化。注释:i高王凌:经济发展与地区开发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序列 ,海洋出版社,1999 年,第 1224 页。 ii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年。 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 中有关江南农民经营规模的研究,三联书店,2003 年。iii徐毅:近代广西区域的农民土地经营规模考辩 , 贵州民族研究 ,2003 年第 3 期。iv徐毅:广西农民土地经营规模与经济效益研究以 18001950 年为背景 (未刊稿)

12、 ,南京大学历史系 2001 级硕士学位论文,藏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资料室。v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 ,三联书店,2003 年,第 321 页。 vi郭松义:清前期南方稻作区的粮食生产 ,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 1 期。 vii民国贵县志卷 10, “物产”引光绪县志。 viii周宏伟:清代两广农业地理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年,第 141页。4ix李闰华:民族交往与近代广西农业的发展变化 (未刊稿)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99 级硕士生学位论文,藏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资料室。 x周宏伟:清代两广农业地理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年,第 142 页。xi徐毅

13、:广西农民土地经营规模与经济效益研究以 18001950 年为背景 (未刊稿) ,南京大学历史系 2001 级硕士学位论文,藏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资料室。xii郭松义:清前期南方稻作区的粮食生产 ,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 1 期。xiii周宏伟:清代两广农业地理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年,第 152页。 xiv张培刚:广西粮食调查 ,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编印,1934 年,第 17 页。 xv周宏伟:清代两广农业地理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年,第194241 页。 xvi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农业志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365 页。 xvii

14、胡学林等著:广西经济建设诸问题 ,广西省训练团教材,1948 年,第 27 页。xviii徐毅:近代广西区域的农民土地经营规模考辩 , 贵州民族研究 ,2003 年第 3 期。 一、劳动生产率:近世广西农民家庭农场规模效益的重要指示器 2 (二)18001950 年间广西农民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发展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谈的农民,仅指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如前所述,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其一年内实际劳动的日数和所获得的总产量。因此,如果农民的实际劳动日数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话,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仍然可能停滞甚至下降。因而,了解农民一年内实际劳动日数的变化,同了解产量的变化同样重要。关于当时广

15、西农民劳动日数的问题,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农民一年内的总劳动日数;二是耕地亩均劳动投入。在此,首先引入一段明清时期的史料: 吴、浙农家甚劳,横之农甚逸(注:横,指明代横州,在今广西横县) 。其地皆山乡,有田一丘,则有塘潴水。塘高于田,旱则决塘窦以灌。又有近溪涧者,则决溪涧,故横人不知有桔槔。每岁二月布种毕,以牛耕田,令熟秧二、三寸即插于田,更不复顾。遇无水方往决灌,略不施耕荡锄之工,惟薅草一度而已,勤者再之。薅者,言拔去草也。至六月皆已获,每一亩得谷二石者为上。此亦习于5逸情而不力耳。又有畲禾,乃旱地可种者。彼人无田之家,并瑶、壮人皆从山岭上种此禾。亦不能多工,亦惟薅草而已,获也不减水田。彼

16、又不知种麦之法,故膏沃之地,皆一望芜莽不顾。i 根据这段史料,并结合李伯重对明清江南农民经济所作的研究,可以推论出:1、农民一年内的总劳动日数:农业生产的一个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因此,农民在一年中有相当多的空闲日子。从以上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广西农民在明末清初之际要比同时代的江南农民安逸,而当时嘉兴有句流行的农谚,即“农夫半年闲” 。ii因此广西当时农户的年耕作日肯定不会超过 180 天。而史料中“六月皆已获”之语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个数据。近代广西,据统计,农家每年的农闲时间在 56 个月左右。iii也就是说,近代广西农户一年花在大田劳作中的时间在 67 个月之间。 2、耕地亩均劳动投入:据李伯重研究,明清江南水稻种植中所使用的人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