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袜子皮皮》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019014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长袜子皮皮》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长袜子皮皮》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长袜子皮皮》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长袜子皮皮》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长袜子皮皮》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长袜子皮皮》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长袜子皮皮》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长袜子皮皮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摘要:瑞典儿童文学大师阿斯特丽林格伦的童话长袜子皮皮系列被视为是对传统儿童观的超越。从思想内容来看,它强调儿童天性的游戏精神,儿童世界应遵循快乐原则,儿童的成长需要关爱。而从艺术特色分析,林格伦在长袜子皮皮中用想象构造新的儿童世界,善于在对比反差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幽默且富有童心。这些都成为这部作品受追捧至今的重要因素。关键词:教育观念;儿童成长;人物塑造 On Pippi Longstocking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artistic formAbstract: Swedish childrens literature mas

2、ter Astrid Lindgren fairy tale Pippi Longstocking series is regarded as beyond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children. From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it is the game between the authority of tradition education thought and liberal education thought. It shows people is a childrens freedom, by happy, childlik

3、e world remain free, while children in the growth process also needs to receive love from many aspects. From the analysis of artistic features, Lindgren in the Pippi Longstocking, showing a new artistic style. We can also see her imagination to construct the new childrens world, the language is humo

4、rous and full of childlike innocence, good at creating vivid characters in contrast in. Let this work has been pursued so far.Keywords: education idea; child development; characterization一、前言阿斯特丽林格伦(1907-2002),是瑞典卓有才华的儿童文学作家,1907她出生在瑞典斯莫兰省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期到斯德哥尔摩求学,毕业后做过一两年的秘书工作,后开始投身于儿童文学创作。代表作有长袜子皮皮三部(1

5、945-1952)、小飞人卡尔松三部(1955-1970)、米欧,我的儿子(1954)等,都已成为世界童话创作的经典性代表。她有三十多部作品获得过各种荣誉和奖励。1971 年长袜子皮皮获得了瑞典文学奖。关于皮皮的书共有三本长袜子皮皮的故事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长袜子皮皮发表于1945年、第二部长袜子皮皮去航海发表于1946年、第三部长袜子皮皮在南海发表于1948年。作品在第五次修改时,增加了“皮皮赴咖啡宴”一章。多次再版,成为瑞典有史以来儿童书籍中最大的畅销书。对全世界的儿童来说,皮皮是一个令人喜爱、近乎神秘主义的形象,本文从新教育观念、儿童世界的快乐原则、需要关爱的儿童三方面主要阐述其作品的

6、思想内容,从艺术特色分析则从想象儿童世界的构建、对比塑造的人物形象、语言幽默富有童趣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上中叶的儿童文学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主张儿童应循规蹈矩,不允许其逾越雷池半步。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人们对德国的纳粹主义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在青年中推行的绝对权威和盲从的教育,开始进行了反思,也开始向瑞典本国古老的专制主义的教育方法提出疑问。报纸上开始出现的广泛争论,人们开始谈论自由教育学、体罚、有保障的家庭环境、儿童阅读以及战争与危机对儿童的影响等。关于瑞典儿童的教育问题的辩论正激烈的进行时,长袜子皮皮诞生了。起初,瑞典社会对长袜子皮皮的评价很正面。可

7、到直到第二年,负面评价相继出现了,并引起一场关于皮皮的大辩论。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们组成了强烈反对新教育思想的团体,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积极拥护学校的体罚权力。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化人士在一篇评论中对长袜子皮皮进行猛烈攻击,他说:“没有任何正常的孩子在咖啡宴上能吃下一整个蛋糕,或者光脚走在砂糖上。这两件事使人想到一种精神病幻想或者是一种病态强迫症。”然而他的言论却遭到很多家长、职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反击。英阿尔维德松在文学刊物上发表文章说:“在一部艺术品面前,保持社会现状力量的道德愤怒是一种明白无误的标志,说明这部作品很不错尽管有时候不尽然但是就40年代出版的那一部分书而言,其中包括长袜子皮皮,一定要说

8、,首先那个道德愤怒表明,写这类书是何等之必要。”长袜子皮皮的出版问世,为瑞典实行的自由教育创造了舆论、环境和气氛。如今自由教育在瑞典已经形成制度。孩子画画完全凭自己想象。小学没有考试,孩子可以请假随母亲去旅游。上大学不用经过高考。法律明文规定人们不得以任何形式体罚孩子。瑞典首相约朗佩尔松评论长袜子皮皮这部作品:“长袜子皮皮之书的出版带有革命性的意义。林格伦用长袜子皮皮这个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把儿童和儿童文学从传统、迷信权威和道德主义中解放出来,在皮皮身上很少有这类东西。皮皮变成了自由人类的象征。”主人公皮皮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独特的人生态度。她对当今儿童教育模式有着不可小觑的启发性意义。反观我

9、国的基础教育,虽然近年一直在不断提倡自由、快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但在正真的课堂上我们却很难接受像皮皮这样的学生。如何才能在不压抑还是天性的情况下去引导学生自主、快乐的学习。长袜子皮皮里所表现出的自由、快乐学习观正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所需要的,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定反思和方法经验。(二)相关研究动态 关于长袜子皮皮的研究,众多专家学者主要是从皮皮的儿童教育模式、人物特性、作品与作者关联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代天善在林格伦早期童话的创新与变异(2003)中认为儿童本位与游戏精神的张扬,让童话的创造空间与成人的儿童观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更新。冯海在从“长袜子皮皮”到“小飞人卡尔松”(2003)中认为林

10、格伦一直在寻找理想的儿童和成人以及他们之间合理的相处模式,通过皮皮的困惑与父亲形象的补充对比小飞人卡尔松中一个像孩子一样活泼有趣、满怀童心的成人,论述不仅不是 “小飞人卡尔松”不过是顽童“皮皮”的翻版,而是林格伦童话的第二次突破和飞跃,不仅使孩子还原成孩子,还帮助成人获得释放之路。吴海超在论长袜子皮皮中的快乐原则(2005)一文中,从人物隐藏、两类形象的对比和反观教育三个方面分析皮神皮中的快乐原则。管晓莉论长袜子皮皮中的人物及场景设置(2006)从维拉维洛古拉代表儿童快乐之源的符号、黑人国王儿童的“俄狄浦斯”情结。一个处于中间状态的孩子论述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中的人物及场景设置都是为儿童的纯游戏

11、精神服务的。彭应翃在实困境中的童心张扬论长袜皮皮中的狂欢精(2009)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加以探讨热闹的风格,从场景、语言、情节等诸多方面, 分析表现出的鲜明狂欢化精神。张艺芬在论长袜子皮皮中的皮皮形象(2010)中将皮皮的形象总结为传统教育的反叛者,具有无所不在的游戏精神,体现了孩子们美好的童年梦想。童雅平绿山墙的安妮和长袜子皮皮的互文性解读(2011)从读者阅读的角度和安妮和皮皮这两个人物的相同和差异之处去说明她们之间的互文性。长袜子皮皮的译者在林格伦与长袜子皮皮(2013)一文高度肯定了林格伦对瑞典教育事业做出贡献,阿林格伦似乎有着特殊的能力和令人惊异的方法,能够认识儿童和了解儿童,

12、她在一个困难的文学领域即儿童文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综上所述,目前相关研究中对长袜子皮皮长袜子的皮皮的研究比较侧重艺术形式方面,而在艺术方面又侧重于零散的叙述某一点,缺少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的综合性分析。因此,本文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两个大的方面分析长袜子皮皮。希望能从整体对长袜子皮皮有一个阐述。(三)本文主要观点 长袜子皮皮的出版问世,引起传统的权威教育思想与自由教育思想之间的博弈。它为瑞典实行的自由教育创造了舆论、环境和气氛。对于皮皮的争论仍然存在,对于这个“世纪儿童”,她没有拘束的语言和行为,依旧让很多传统观念的老师头。但更多的是来自对皮皮儿童天性的肯定。相比起来,我更认同皮皮是无

13、数儿童该有的样子,她的原型就是最真实的儿童形象。儿童的世界犹如一张白纸,他们对世界的一切都充满无限的好奇,他们的问题充满奇幻异想。我们的教育者和社会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扼杀。在儿童的思维里,他们认为一切不可能都是理所应当。就我们目前的教育结构来说,都很难做到能完全接受像皮皮这样的孩子。因此,我们应该正真从儿童角度去了解她们。不要将成人思维强加于儿童,创造儿童自然发展的环境。二、长袜子皮皮概述长袜子皮皮是林格伦最闻名的一部作品,它的产生有着传奇般的色彩。林格伦有一个喜欢突发奇想的女儿叫卡琳。1941 年卡琳因肺炎住进医院。女儿每天晚上都请妈妈给她讲故事。有一天林格伦实在不知道讲什么好了,就问女儿:“

14、我讲什么好呢?”女儿顺口回答:“讲长袜子皮皮”。这只是女儿在一瞬间偶然想到的名字,但林格伦没有追问女儿谁是长袜子皮皮,而是按照这个奇怪的名字讲了一个奇怪的小姑娘的故事。最初只给自己的女儿讲,后来邻居的小孩也来听。1944 年卡琳10 岁了,林格伦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作为生日礼物赠给女儿,同时把复印件寄给瑞典最大的出版公司伯尼尔。可惜,伯尼尔出版公司作了退稿决定。只到1945年,一家小出版公司举行了一场为610岁孩子创作的书籍的评奖。阿林格伦对长袜子皮皮原稿作了修改后参加了比赛,结果获得一等奖。长袜子皮皮开始受到读者的关注。这部作品是讲一位小姑娘,她一个人住在一栋小房子里,生活完全自理,富得像一位富

15、豪,壮得像一匹马。她所做的一切几乎都违背成年人的意志,不去学校上学,满嘴的瞎话,与警察开玩笑,戏弄流浪汉。她花钱买一大堆糖果,分发给所有的孩子,她的爸爸有点儿不可思议,是南海一个岛上的国王。就是这样一位小姑娘成了孩子们的新偶像。而书中的皮皮人物形象的讨论也促使了瑞典的教育观念的改革洗礼。三、长袜子皮皮思想内容(一)儿童天生的游戏精神 1.语言体现游戏精神 长袜子皮皮中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游戏精神,展现了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皮皮说:“过完圣诞节三天就过复活节,过完复活节三天就放暑假,暑假一直放到11月1日,而11月1日又开始圣诞节假期了。”这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想上学,只想游戏,他们渴望自由,期盼没有拘束的生活。把“乘法表”说成“惩罚表”,只有孩子直率的天性和夸张的想象力才能这么本真德寻找快乐,游戏文字。 2.爱玩凸显游戏性 皮皮的生活完全是由游戏构成的, 她时刻都能构想出古灵精怪的游戏花样, 即便在做饭、扫除、甚至睡觉的时候, 她似乎都处于游戏状态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游戏使皮皮的生活充满了狂欢式的热闹喧嚣。作品中每个人物都以“玩”为其生活的全部内容,纵情于游戏中,大胆、狂野的游戏,无所顾忌,勇往直前。跟警察玩捉迷藏游戏;摔倒大力士;她与女教师开玩笑;她效仿卢森布鲁姆小姐组织问答比赛;制服小偷等等。孩子们随着林格伦的幻想不断游戏,无拘无束,充分体现了儿童的童心和天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