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018955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摘要:水浒传作为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其传递的忠义思想意义重大,水浒传可以流传至今,依然备受人称颂,也与忠义之道脱不开干系。作为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他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英雄形象,其中忠义思想贯穿全文,本文分析了水浒传产生背景、忠义思想的具体表现,进而一分为二的揭示忠义思想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水浒传;忠义思想;宋江;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白话文小说,它描述了北宋末年,瘟疫横行,苛赋繁重,皇帝昏庸无道,百姓民不聊生的背景下发生的农民起义的故事。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意义影响深远,文章贯穿始终的忠义思想更是丰富了小说的脊梁,使得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一、水浒传简介

2、水浒传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撰写,施耐庵经历了元末诸多抗元起义,他本人效力于张士诚。张士诚起兵反元,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起义失败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遂辞官。后来施耐庵携家眷避难兴化,结实了诸多农夫,深入了解了农民的生活。可以说水浒传就是其经历的元末起义以及农民生活的一个缩影。水浒传刻画了108位英雄好汉,他们从分别从励精图治、精忠报国、安分守己、逍遥自在的生活中,被不同的官场贼人或逼迫、或要挟,最终走向了“官逼民反”、“落草为寇”的结局。水浒传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章节分明,前70回描述了108名好汉如何聚首梁山,后50回描述了宋江带领英雄好汉受招安为朝廷所用,最终被迫害的悲惨结局。水浒

3、传总体基调是歌颂农民起义的,它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始末,揭示了北宋末年鲜明的阶级矛盾对立以及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褒扬了农民起义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们的社会理想,虽然结局是悲惨的,但他塑造的忠义思想却是源远流长。二、忠义思想的乱世社会背景水浒传中首先交代了108名英雄好汉出场的乱世背景宋徽宗昏庸无道。北宋末年当权者无道首先体现在选人用人上。落魄子弟高俅身无长物,仅仅是踢得一脚好球,高俅曾经犯事被贬,遇到大赦天下,辗转回到东京,机缘巧合被端王收入府中。端王即位,便抬举高俅做了“殿帅府太尉职事”,所有都军、步军、马步军等皆由他统领。他本人一无所长,却善妒狭隘,甫一任职就以王进因病未到为由,要严惩王进,

4、狭私报复可见一斑。宋徽宗与高俅这种君臣结合,只是北宋末年官场的一个缩影,但是通过作者的这一介绍,就勾勒出了奸臣当道,皇帝无为,倒行逆施,百姓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三、水浒传的总体忠义思想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水浒传:“天翻地覆事,侠肝义胆情,忠义照千秋,热血奇男儿”, 忠义思想可谓是水浒传的核心思想。“忠”是社会道德范畴的概念,它指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忠于他人、国家等。水浒传诞生于封建思想,其内容也不可避免的被赋予了封建性质,水浒传中的“忠”单纯的体现着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上,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合理思想变成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无论是被逼梁山前,还是落草为寇后,

5、宋江等人的思想都以忠于宋朝君王为主,他们反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反对高俅等人的滥用职权,力图为百姓谋取生活上的改变,但是本质上并不愿意推翻宋朝统治,即便是在落草为寇后,依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暂借水泊安身,将来等到朝廷招安,报效国家,博得个封妻荫子,后世留名。”宋江等人并没有将自身摒弃于封建体制之外,他们痛恨这个现实,但是却对皇帝抱着希冀。“义”是指合理、公正、应当做的事情,在水浒传中体现的是侠义。水浒传中108名英雄好汉聚首在一起的思想根基就是“义”,他们都是受尽压迫,专管世间不平之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们维护正义,同情弱小,仗义疏财,“专一结交天下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在特定的社会环境

6、中,他们的“义”举带有了明显的反封建反压迫的意味。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是对立统一的,忠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义是行为表现,忠通过义来真正体现出来。108名英雄好汉聚义梁山后,将聚义堂改名为忠义堂就是最直接的体现,他们以忠君报国为最高的理想信念,在实际行动中,又以行侠仗义来实现这一理想。但是由于水泊梁山毕竟被冠以了“草寇”的名号,因此其忠义也必然不能两全,也必然是矛盾对立的。他们以忠为首,因此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他们将义服从于忠,因此受小人挑唆,却最后甘愿饮鸩而亡,同时为遵从所谓的皇命,不惜暂且割舍兄弟情义。四、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忠义观宋江作为108名英雄好汉的首领,是故事发展的核心人物,他的一举一动直

7、接决定了梁山好汉的成与败,分析水浒传忠义观,必不可少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一)宋江的愚忠思想宋江出身于小地主家庭,表字公明,在家中排行老三,自小受封建思想的教育,养成了愚忠的思想,作为梁山好汉的核心人物,他的愚忠思想直接酿成了梁山好汉最后的悲剧收场。1、忠孝思想宋江出场本是一名郓城县小吏,但他谋略过人,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宋江发配江州,独自一人倚栏畅饮,不觉沉醉,思量自身遭遇,愤懑不已,提笔于墙上题词一首:“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首词的意思大致是:宋江自幼聪慧,通经博史,长大后又精通谋略,但是时运

8、不济,虎落平阳,混迹半生也只得了一小吏,如今更是不济,被双颊刺青发配江州,如果有一日,可以平反昭雪,定要叫这浔阳江血雨腥风一番!从西江月的题词就可看出,宋江身怀绝技,也满怀抱负,不愿屈居人下,但是为什么混迹半生,依然郁郁不得志呢,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的“忠孝”思想,宋江被捕皆源于此。宋江排行老三,侍奉父母又大孝,因此被称之为孝义黑三郎。生辰纲事发后,宋江私传信息,使得晁盖等人逃脱,晁盖逃至梁山为草寇,为感谢宋江的救命之恩,特派人携礼物至郓城答谢,宋江却之不恭,只好留下一封书信和一条黄金,无意中被其小妾阎婆惜发现,索取信件不成,恼羞成怒无意杀死阎婆惜,宋江自此开始逃亡,先后在柴进庄、清风寨逃亡一

9、年都平安无事,随后其父装病,宋江回家,被人举报被捕。宋江的忠孝思想受其生长环境影响,日积月累,根深蒂固。其忠孝思想还表现在,宋江被捕后,并没有放抗,而是接受了被捕,就此点看啦,他对自身行为的偏差以及整个朝廷的吏治制度还是赞同的。在发配江州的途中,宋江拒绝了多次其他兄弟的相救,同时一直拒绝落草为寇,他认为宁可被刺青发配江州,也不愿落草为寇,甚至不惜自刎以明志,这些都是宋江骨子里的忠孝思想在作祟。2、忠君思想宋江的“忠君”思想也客观上成为了整个梁山好汉的“忠君”思想,他痛恨当权者的昏庸无道,但是却将责任单纯的归咎于高俅等奸佞之臣。宋江一直不愿落草,宁可刺青发配,依然不愿沦为朝廷的对立者,即便是最后

10、被逼梁山,也是以此为权益之计。七十九回宋江两次大败高俅,生擒了高俅,却没有处死,而是妄图通过高俅来打通梁山与皇帝的关系,从一开始宋江起义的目的就不在于推翻宋朝统治,而是有机会服务于宋朝的统治。水浒八十回,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接收招安,同时为皇帝卖命,对抗大辽、攻打方腊,宋江一心报效朝廷,并没有意识到朝廷只是想借机削弱他的力量,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却没有取得皇帝的信任。宋江一生“忠心不负朝廷,一心不事二主”,甚至在最后被赐死时,依然担心李逵等人造反,为朝廷带来祸事,而骗得他们一同饮鸩而亡,宋江的忠君思想真可谓由他死前的话来概括:“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

11、,我忠心不负朝廷”。(二)宋江的侠义思想水浒传全文都宣扬着一种侠义精神,一方面是由于对现实不满而抒发的一种直爽快意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忠这一思想提供行为基石。宋江的侠义思想主要体现着:1、兄弟情义侠义精神是宋江整个人生的基调,也是其得以实现“忠”的价值观念的行为铺垫。从一开始施耐庵就将宋江设定成了一个具有侠义精神的人物,第十七回宋江甫一登场,就是如此介绍的:“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士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

12、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宋江的兄弟情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喜欢结交江湖义士。江湖中人本就以侠义著称,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于江湖的侠义之士投奔他的,无论是身份的高低贵贱,他都接纳,无一厌倦。每逢江湖义士要起身离去,宋江又会不惜重金相赠,尽自身全力帮助对方;第二,宋江视金钱如粪土,看富贵为浮云。落难兄弟求助于他,无论是物资还是金钱,从不推辞,就连最后威胁他的小妾阎婆惜也是宋江见到她卖身葬父,怜惜她,宋江予以帮助继而有一段姻缘的。落草梁山后,晁盖留下遗言:“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卢俊义抓住了史文恭,宋江放弃其自身的根基,以义气为重,推举刚入山

13、不久的卢俊义做梁山之主;第三,为救朋友,不惜以身犯险。落草为寇前,但凡遇到落难兄弟,宋江都会出手相助,比如救晁盖、柴进等人,领导梁山众人后,更是关怀兄弟,兄弟有难,必设法相救。2、民族大义宋江的民族大义之情其根源在于忠,在于他接受的封建传统爱国思想。首先,表现在不忍百姓民间疾苦,痛恨逆臣当道,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外在磨难以及内心煎熬后,最终带领梁山兄弟揭竿起义。水浒传中塑造了两种恶人:一种是土豪劣绅,他们搜刮民脂民膏,欺压良善百姓,剥夺百姓的劳动成果;一种是贪官污吏,他们滥用职权,中饱私囊,危害人民的财产及生命安全。宋江带领的梁山义士最基本的作为就是打击这两类人的劣行。其次表现在接受朝廷诏安,保全

14、整个大宋国的完整,并听从皇帝的安排,攻打大辽。宋江是一位具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的领袖,他用他的人格魅力召集了天下间的反朝廷的能人义士,但是当他们势力雄厚到完全可以自立门户时,宋江义无反顾的接受了朝廷的诏安,成为了北宋的一部分。接受诏安后,攻打大辽,辽主派遣使者前来劝降:“宋朝童子皇帝,被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大奸臣弄权,嫉妒贤能,闭塞贤路,非亲不进,非财不用,今后如何容得”尽管宋江明了政治形态,却依然在外敌面前没有低头,以尽忠报国,死而后已的决心继续保卫自己的国家。五、水浒传忠义思想的现实解读水浒传传递的忠义思想是我国文化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对21世纪的我们依然具有重大

15、的借鉴意义。第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爱国并不是老生常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是我们生存的基石,必须坚定不移的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特别是作为21世纪的新时代,表象的祸事战乱已经不多见,我们的民族情怀只有通过特殊时期才能激发出来,这就要求当代青年关注中华文化精华,传承民族文化,正确的看待外来的商品、文化,特别是韩国娱乐文化、美国快消文化,自觉抵制糖衣炮弹侵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二,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认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与提升,将“义”真正贯彻到自身的生活中去。对待朋友、亲人正直、友善,以诚待人,时刻谨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勇于不断的检审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克服任性与偏私,正确的看待权利

16、与地位、收入与财富,敢于同错误的观念、行为说不;对于人生有合理的规划,并为理想不断努力奋斗,正确的处理理想与现实、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反对将理想变为空闲而荒度现实,反对将物质世界凌驾于精神世界之上,提倡将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统一起来,通过实际努力,踏踏实实来实现人生价值。第三,忠于自己的学业或事业。无论是处于象牙塔的学生,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打拼的成人,我们都必须忠于我们的学业或者事业,做到做一行爱一行,用持之以恒的心态对待,相信坚持就是胜利。面对上级领导的无理要求勇敢拒绝,对于不正确的指导方向敢于提出质疑,并用实际行动验证自己。水浒传忠义思想是其全书的中心思想,忠与义始终是矛盾统一,相辅相成的,忠是主线,义是支撑,忠义思想不仅体现在主要的人物身上,同时也体现在每个细小的小市民身上,忠义成就了水泊梁山的英雄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